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9篇
  免费   590篇
  国内免费   1009篇
测绘学   881篇
大气科学   354篇
地球物理   402篇
地质学   2432篇
海洋学   614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342篇
自然地理   340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213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3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利用以后,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大型的线状用地、土地复垦、矿山治理等工程的前期可研及预审工作等基本都以二调数据为基础数据。将正确的用地红线用ArcGis软件处理成面文件(.Shp),然后把处理后的.shp文件复制到二调数据库里的KCDJ层里。再使用农村土地调查专用软件导出各级用地面积汇总表。通过文中介绍的方法,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制作指定范围的各种地类面积表。  相似文献   
992.
丁硕毅  温之平  陈文 《大气科学》2016,40(2):243-256
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在1993/1994年出现年代际偏早的转变,利用海温和再分析资料的研究证实西北太平洋增暖和两类海温型的年代际差异可能是导致此种变化的重要成因。进一步的研究揭示出在南海夏季风爆发出现年代际变化的背景下,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也出现明显的变化:1993/1994年之前的第一年代东太平洋(EP)型海温异常起主导作用,而1993/1994年之后的第二年代两类海温型均影响了季风爆发,但以中太平洋(CP)型海温异常为主。第一年代,东太平洋型增温(EPW)通过抑制西北太平洋-孟加拉湾的对流活动,在菲律宾海、孟加拉湾西部激发出两个距平反气旋,使越赤道气流建立偏晚、孟加拉湾低槽填塞、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进而导致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晚,且其影响可从4月维持到5月;而中太平洋型增温(CPW)对季风爆发前期的流场无显著影响。第二年代,CPW通过抑制菲律宾-孟加拉湾东部的对流活动,在菲律宾-孟加拉湾激发出一个距平反气旋,使孟加拉湾低槽填塞、南海地区副高增强,进而阻碍季风爆发,且显著影响仅出现在4月;EPW对4月大气环流场的影响与第一年代较为接近,在菲律宾-孟加拉湾一带产生的风场、对流场异常稍弱于CPW,但其影响无法持续到5月。  相似文献   
993.
东天山香山铜镍-钛铁成矿与两类岩浆演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山矿床是东天山唯一一个铜镍矿体与钛铁矿体共存的复合型矿床,目前普遍被认为是同源岩浆高度演化的产物。但为何区内众多同时代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中只有香山岩体产出有大型钛铁矿床?这一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通过系统对比香山与其相邻的黄山东、黄山和黄山南等典型铜镍矿的地球化学特征、母岩浆性质及岩浆演化过程,认为香山岩体母岩浆相对其相邻典型铜镍矿床并不富集Fe和Ti,且其母岩浆早期演化过程及分异演化程度相似。模拟计算表明:岩浆体系早期都处于较还原的环境(f_(O_2)QFM+1),而且都发生了大量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和硫化物的熔离,由此消耗了岩浆体系中大量的Fe,导致残余岩浆中Fe含量降低;另外在岩浆演化的各阶段,尤其到岩浆演化后期,大量角闪石的结晶进一步降低了残余岩浆中的Fe和Ti的含量,不能造成Fe和Ti的逐渐富集,据此我们认为同源岩浆演化不具备形成钛铁矿床的物质基础。通过初步对比东天山地区典型铜镍矿床和钛铁矿床与该地区早二叠世两类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演化趋势,我们初步推测东天山地区铜镍成矿与钛铁成矿是两类不同性质岩浆独立演化的产物,铜镍成矿可能与拉斑玄武质岩浆演化密切相关,而钛铁矿则可能与碱性玄武岩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4.
平凉安国镇六盘山群介形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祖望 《甘肃地质》1995,4(2):10-21,T003
平凉安国镇六盘山群的介形类化石采自和尚堡组、李洼峡组与马东山组,计10属22种(含6新种、1新亚种、3未定种)。自下而上可分为:Cypridea(Ulwellia)-Damonella组合,时代属中上凡兰吟期;Cypridea(Cypridea)-Ziziphocypris组合,时代属豪特里维一巴列姆期及Cypridea-Liupanshania组合,时代属阿普第期。  相似文献   
995.
基于SPSS和GIS的BP神经网络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区,在应用GIS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因子贡献率提取主导性强的综合因子,利用提取的主导因子进行系统聚类选择典型样本;依据因子的贡献率调整BP神经网络初始权值,建立评价模型,进行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探讨。通过检验,改变初始权值建立的BP模型预测合格率为50%,相对误差最大值为18.9%;为了进一步改进BP网络,把第一次调整权值训练得到的网络权值作为下一次建模的初始权值,训练得到的BP模型预测合格率为100%,相对误差最大值为9.5%。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聚类法作为对照,验证了这种BP模型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可靠性与精确性。最后根据所建立的BP模型预测获得中原城市群农用地适宜性分区图,各土地类型适宜性从西往东呈现由低到高的分带性,其中高度适宜区占总面积的32.4%;中度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8.9%、22.1%、16.6%。  相似文献   
996.
一种基于工业CT技术的岩芯样品孔隙度测量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芯(石)或地质样品的孔隙度,对于成矿流体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针对现有测量与分析计算岩石孔隙度方法难于确保反映岩石样品内部的、原始的、原位的信息或特征等不足,笔者利用工业CT无损检测技术能以图像的形式,直观呈现物体内部密度分布或结构状况这一特点,基于岩芯(石)样品的工业CT切片图像,采用边缘检测和阈值分割等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对某矿区ZK992钻井10件岩芯样品的孔隙度做了计算分析研究工作.通过二阶B样小波模极大值法对岩芯CT图像ROI进行边缘检测和改进的类间方差最大法对岩芯CT图像ROI进行阈值处理,分别获得了10件岩芯样品的孔隙度(1.22%~5.79%),基此得出了随着钻进深度的增大,岩芯样品的孔隙度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所测得的岩芯样品的孔隙度结果,与经验值基本吻合.这既可为成矿流体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又可为岩石孔隙度测量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手段或方法.  相似文献   
997.
针对矿产预测数据具有复杂性以及矿质异常信息具有稀疏性的问题,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的非负性和降维的特点,结合稀疏性,提出一种基于NMF基向量分析的矿产预测数据处理方法,并对基向量和原变量以及基向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广东新寮岽铜多金属矿区数据实验结果表明,NMF方法在不同特征值和相似稀疏度的条件下的基向量形态基本稳定,在保留找矿信息的同时可有效地实现对矿产预测数据的稀疏化。NMF方法对于矿产预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8.
近年来,国际上对于强震前的加速矩释放(AMR)现象是否可作为一种可靠的、带有普遍性的地震前兆现象争议较大.本文以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MS7.3地震为例,试图从前兆存在的客观性和与地震发生的物理相关性两方面考察本次地震前的AMR现象.用“破裂时间分析”方程中的幂指数m作为描述震前加速矩释放“程度”的参量,在时间-空间-地震序列截止震级组成的三维参数空间(T,R,Mc)内考察AMR现象存在的客观性.考虑了多种因素对m(T, R, Mc)分布图像可能的影响,其中,余震是否删除和Mc对计算影响不大,但ML6.0以上“干扰”事件的影响则较大.结果表明,于田地震前的确存在AMR现象,但得到的m(T, R, Mc)分布图像较为复杂,可观测到两个明显的AMR集中分布区.此外,在以实际震中为圆心的多个圆形区域内,使用固定时间窗向实际发震时刻滑动逼近,可观测到m值逐渐减小,即加速特征逐渐明显的过程.对震前矩释放程度m值的时-空扫描结果显示,出现AMR现象的空间区域与震中位置似有较好的对应,但其时-空演化图像与滑动时-空窗的选取有关.这表明,本次MS7.3地震前的确存在AMR现象,并与其孕震过程在物理上相关.但本文仅是一个震例的研究,无法给出具有统计显著性的结论,此外,用AMR来约束地震发生的时间看来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999.
云南地区数字地震波波速比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8~2006年间云南地区数字地震台网记录中,选用有4个以上台记录到的震相清晰的直达Pg波、Sg波的到时(包含Pg、Sg的到时差在20~25 s的远台和小于0.5 s的近台),计算出云南地区数字地震波的波速比(VP/VS),并分析了其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8~2006年云南地区波速比月均值为1.685,滇西南地区的月均值高于云南地区的月均值;滇西地区的月均值变化幅度相对较小, 2002年10月至2004年11月间的月均值低于云南地区的月均值.2005年云南地区的波速比整体偏高,平均值达1.74,高于多年均值,可能是2004年印尼8级大震后云南地区波速比的一种新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以消除年变化等短周期变化后的数据做为当月正常值,利用实测的月均值与正常值之比即月干扰比率、偏差等指标,突出反映月观测值在当月受到综合干扰因素影响的大小。从而突出地震前短临地电阻率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