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测绘学   113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139篇
地质学   283篇
海洋学   93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Bridges with deck supported on either sliding or elastomeric bearings are very common in mid‐seismicity regions. Their main seismic vulnerabilities are related to the pounding of the deck against abutments or between the different deck elements. A simplified model of the longitudinal behavior of those bridges will allow to characterize the reaction forces developed during pounding using the Pacific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ramework formula. In order to ensure the general applicability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a large number of system parameter combinations will be considered. The heart of the formula is the identification of suitable intermediate variables. First, the pseudo acceleration spectral value for the fundamental period of the system (Sa(Ts)) will be used as an intensity measure (IM). This IM will result in a very large non‐explained variability of the engineering demand parameter. A portion of this variability will be proved to be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high‐frequency energy in the input motion. Two vector‐valued IMs including a second parameter taking this energy content into account will then be considered. For both of them, a suitable form for the conditional intensity dependence of the response will be obtained. The question of which one to choose will also be analyzed. Finally, addition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IM will be studied: its applicability to pulse‐type records, the validity of scaling records and the sufficiency of the IM.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732.
轻质土密度、强度与材料组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伟  姬凤玲  李明东  马殿光  汤峻 《岩土力学》2007,28(7):1411-1414
论述了轻质土试样的制备方法,对轻质土密度、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材料组成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研究表明:密度主要受到EPS颗粒添加量的影响;无侧限抗压强度主要受到水泥添加量、EPS颗粒添加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适合于工程应用的轻质土的配方公式。  相似文献   
733.
钢管超高性能RPC短柱的轴压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试验研究了钢管超高强混凝土RPC(后称钢管RPC)短柱在轴压荷载作用下的性能,从分析RPC与普通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性能上的差异着手,探讨了钢管RPC在轴压作用下的受力变形机理与破坏特点。基于对试验结果和相关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得到了计算钢管RPC承载力的经验公式,并与相关现行规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国内现行的一些钢管混凝土设计规程不适用于计算钢管RPC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734.
目的是建立5种被动的动力减振器对长宽比较大的高层建筑侧移-扭转脉动风振反应控制优化设计的统一方法。文中,在建立了5种被动动力减振器对高层建筑侧移-扭转脉动风振反应控制统一的方程的基础上,导出了被动动力减振器对高层建筑侧移-扭转脉动风振反应控制效果最优等效阻尼比和被动动力减振器最优设计参数的基本公式。通过工程实例的计算与分析,本文比较了5种被动动力减振器对高层建筑侧移-扭转脉动风振反应的控制效果,讨论了动力减振器在楼层上设置位置对动力减振器最优设计参数和控制效果的影响,得到了2个有工程价值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735.
暴雨强度公式参数估计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最优化法实现非线性模型参数的数值解法 ,应用于暴雨强度公式参数估计 ,提高了公式参数估计的精度。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多参数模式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736.
雷达测雨及其在水文中应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雷达测雨的基本原理,对雷达测雨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探讨了减少测雨误差的可能措施。在介绍了英国、美国、长江中游雷达网业务系统和阜阳数字雷达测雨试验的基础上,讨论了雷达测雨在水文中应用的前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37.
主震和余震--从大森公式到ETAS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从描述余震发生频次的大森公式到ETAS模型的发展过程;给出了ETAS模型的主要理论,主要内容包括条件强度函数、参数估计和模型选择;讨论了ETAS模型在地震活动性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尤其是在前兆平静和前震研究中的应用,并对该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38.
Specialized to the Lie series based perturbation method of Kirchgraber and Stiefel (1978) a new computer algebra package called ANALYTOS has been developed for constructing analytical orbital theories either in noncanonical or canonical form. We present results on the (extended) Main Problem of orbital theory of artificial earth satellites and related issues. The order of the solutions achieved is generally one order higher than those known from literature. Moreover, the analytical orbits have been checked succesfully against precise numerical ephemeride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739.
沙丘地植物固沙灌溉单元及其计算公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何兴东 《中国沙漠》2000,20(1):63-66
确定轮灌区面积是沙丘地灌溉设计中最重要的问题。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通过计算沙丘地入渗率、测定入渗过程与深层损失率以及进行不同流量、不同灌溉面积的反复试验,提出了灌溉单元的定义及计算公式。灌溉单元是一定地区、一定土壤或母质、一定灌溉方式条件下,某一水流量的最大合理灌溉面积。它是确定轮灌区面积的基本单位。对于沟畦灌而言,灌溉单元是指单沟或单畦的最大合理灌溉面积;对于滴灌而言,灌溉单元是指单个支管所能控制的最大合理灌溉面积。  相似文献   
740.
基于目前国内外文献对加筋地基承载力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加筋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并基于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最优加筋参数的建议取值范围。对目前加筋地基的破坏模式及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各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性。提出加筋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应基于准确的破坏模式与加筋机理。加筋地基的破坏模式与破坏模式类型定量化判断标准、加筋机理、原型实验等应成为加筋地基承载力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