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51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686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戴宝章  蒋少涌  王孝磊 《岩石学报》2009,25(11):2889-2901
本研究对东沟超大型钼矿床的成矿母岩-东沟花岗斑岩开展了系统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分析工作.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东沟花岗斑岩成岩年龄为114~117Ma,与已有的成矿年龄(116±2Ma,Re-Os法)一致,证实了东沟钼矿为一斑岩型矿床.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东沟花岗斑岩岩体与区域上太山庙大型花岗岩基为同源演化关系,它们均为弱过铝质,具有富Si、富K、富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贫Fe、Mg、Ca,贫Sr、Ba,Ga/Al比值较高等地球化学特征,属铝质A型花岗岩,形成于伸展构造体制,东沟岩体是母岩浆经历了强烈结晶分异高度演化的产物;东沟岩体Nd同位素组成为0.51166~0.51182,ε_(Nd)(t))值在-17.3~-14.3之间,锆石的ε_(Hf)(t)值变化较大,由-3.4至-18.7,另有一颗年龄为1715Ma的捕获锆石的ε_(Hf)(t)值为-2.4,Nd、Hf模式年龄分别为1.5~1.8Ga与1.3~1.7Ga.我们认为东沟岩体的岩浆源区以古老地壳物质为主,但也有少量幔源组分参入,并且幔源物质的加入及很高的岩浆演化程度可能对东沟钼矿的成岩成矿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12.
鉴于水质评价指标的多样性和由单指标给出评价结果的不相容性,从物元分析和可拓集合的理论出发,建立了基于物元可拓法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以梨树县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综合关联度和可拓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东辽河沿岸的孤家子、东河以及金山一带水质已遭受污染,局部地区水质有从Ⅱ级向Ⅲ级转化的趋势。通过与综合评分法的评价结果对比,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可靠性,它不仅可以客观地反映地下水水质总体状况,而且可定性地分析样本水质的变化方向,使评价结果更接近于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13.
应用构造运动学理论,以地质、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为基础,对汤原断陷基底和各断块体的运动特征进行研究,证实断陷内第Ⅳ块体的基底伸展量最大,第Ⅴ块体的基底伸展量最小;通过对15个块体的实例计算总结出不同构造、不同时期断块体的翘倾运动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汤原断陷构造运动控制了油气藏类型。伸展运动和压扭性挤压运动形成构造油气藏,伸展运动早、中期在向斜部位形成岩性油气藏,断块体翘倾运动和抬升剥蚀作用形成地层油气藏。  相似文献   
214.
随着数字化测井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外各种微机数字化测井系统相继问世。通过阜新煤田的实践,客观评价了JXW-1型微机数字化测井系统的性能及应用效果,并对该系统做了某些扩展与改进。  相似文献   
215.
在中国首次南极考察期间,我们对哨声和VLF发射进行了37天的连续观测。本文首先对观测设备作了介绍,在对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就哨声类型、发生率、色散特征等作了描述,然后重点对磁暴期间两天的哨声活动作了较细致的分析,并由此推求出其传播途径上的电子浓度变化。观测到了磁暴期间等离子体层的倒空现象和其后的回填过程。计算表明,倒空的速率为109el/cm2·s,向上的回填通量为5x108 el/cm2·s。  相似文献   
216.
Abstract

Two north–south-trending belts of high-temperature–low-pressure (HTLP) sub-regional metamorphism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New England Orogen of eastern Australia. Metamorphic complexes in the ~1300?km long Early-Permian Inland belt have ages ca 300–290?Ma, and those of the ~400?km long Mid-Permian Coastal belt ca 275–270?Ma. These periods correspond to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an extended (early–mid Permian) phase of subduction rollback and crustal thinning in eastern Australia.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incorporates recent work on the Wongwibinda Metamorphic Complex in the southern New England Orogen as a basis for comparison with thirteen other HTLP sub-regional occurrences within the orogen. These are described in as much detail as is currently available. Some outcrops of HTLP rocks in difficult terrain have been subject to limited study and only conditional comparisons can be made. However,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characteristics shared between the complexes including: their location at the higher-temperature end of broad areas of very low-grade to greenschist facies metamorphic rocks, indicative of tilted crustal blocks; their association with major shear zones; the presence of migmatite at the high-temperature end of a steep metamorphic field gradient; the presence of two-mica granite formed by the melting of the local sedimentary pile; and temporal association with S-type granites; imply a common extension-related mechanism of formation for these HTLP belts. The connection with major faults and shear zones suggests the belts trace major crustal-scale extensional structures that migrated eastwards from ca 300 to 270?Ma.
  1. KEY POINTS
  2. Two previously undocumented belts of HTLP subregional metamorphism are identified within the NEO.

  3. Available dating indicates that metamorphism occurred along the belts at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a major early–mid Permian extensional phase in eastern Gondwana/Australia.

  4.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TLP complexes including their association with shear zones indicates they may delineate major loci of extension.

  相似文献   
217.
302铀矿床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与成矿动力学背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302铀矿床规模大,垂幅深(达1000多米),是我国华南主要产铀花岗岩型铀矿床之一。研究表明该矿床的方解石是经大气降水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后的流体去气沉淀的;矿化剂∑CO2主要源自受控于岩石圈伸展导致的地幔去气,对铀成矿的作用一方面表现为加入到贫矿化剂的地下水中以便铀元素迁移,另一方面表现在从成矿流体中逸出,改变热液络离子组成,导致铀沉淀成矿;印支碰撞运动使华南地壳叠加增厚,部分熔融含铀结晶基底,为产铀岩体提供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白垩纪-古近纪地壳拉张、岩石圈伸展所形成的深大断裂等不仅是矿化剂∑CO2主要通道,而且还是控制铀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18.
刘鹤  颜丹平  魏国庆 《地质学报》2008,82(4):464-474
碧口地块位于秦岭—大别、松潘—甘孜造山带与扬子板块的交汇部位。根据碧口地区各套地层构造变形样式的不同,将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构造地层单元:①新元古界基底杂岩,主要由新元古界碧口群火山岩系和横丹群浊积岩系组成,杂岩体核部变形较弱,边部发育韧性剪切变形,并以一条由超糜棱岩带组成的基底拆离断层为顶界,与上覆地层分隔。基底杂岩经历了蓝片岩相到硬柱石-钠长石-绿泥石相的变质作用。②古生界中间韧性流变层,由志留系—泥盆系的糜棱岩或千糜岩组成,岩层中发育多期构造面理(S1、S2、S3)和典型的固态流变构造,变质程度普遍达中绿片岩相。③中生界沉积盖层,包括碧口地块以北的三叠系关家沟组和小面积出露的侏罗系—白垩系,以脆性破碎带和小型脆性断层构造为主。拆离断层与各套构造地层中的韧性剪切和流变构造一同反映了区域性上盘向SSE剪切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证实了碧口地区中生代206~154Ma伸展垮塌事件的存在,从而建立了碧口地块的隆升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松潘—甘孜在中生代造山作用后的区域伸展作用下形成了拆离断层和中地壳韧性流变层,造成了地层缺失和地壳减薄,基底杂岩在造山带的腹陆隆升并露出地表。  相似文献   
219.
张江勇  余克服 《地质论评》2008,54(3):362-372
珊瑚骨骼生长有年、月、日周期,能够当作古生物钟来记录地质历史。块状珊瑚骨骼密度条带年周期的发现对后来的珊瑚古气候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后又发现世界各热带海域的珊瑚存在多种多样的骨骼密度变化模式,起先常从珊瑚的生长环境中寻找骨骼密度变化的控制因素,但是没有成功,从80年代后期,部分学者试图从珊瑚骨骼构架本身出发、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和骨骼密度条带之间的关系来探求骨骼密度变化的机理,并提出了一个可以解释大多数块状珊瑚骨骼密度条带变化模式的骨骼生长模型。块状珊瑚软体层厚度是一个十分重要但至今仍没引起足够重视的珊瑚生长参数,它相对于骨骼线性生长率的变化影响着骨骼密度变化模式。骨骼钙化作用和虫黄藻光合作用的相互关系还存有争议,珊瑚骨骼钙化机理仍在探索中。  相似文献   
220.
营潍断裂带结构特征及其与相邻盆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营滩断裂带是渤海湾盆地东部重要的边界条件,对油气地质条件具有重要影响。依据大量实际地震资料,将营潍断裂带划分为三段,即潍坊-莱州湾-黄河口段、渤东低凸起段和辽东凸起段,各段在断裂走向、结构及组成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结合区域应力分析和新生代盆地盖层构造变形特征,认为营潍断裂带在新生代的活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以伸展、右旋走滑活动为主,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古新世-早始新世、中始新世-渐新世、新近纪-第四纪。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营潍断裂带与相邻新生代盆地的关系,并根据结构样式将相邻盆地划分为五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