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828篇 |
免费 | 1200篇 |
国内免费 | 64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537篇 |
大气科学 | 457篇 |
地球物理 | 880篇 |
地质学 | 2626篇 |
海洋学 | 557篇 |
天文学 | 86篇 |
综合类 | 846篇 |
自然地理 | 168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49篇 |
2022年 | 100篇 |
2021年 | 118篇 |
2020年 | 160篇 |
2019年 | 184篇 |
2018年 | 157篇 |
2017年 | 318篇 |
2016年 | 293篇 |
2015年 | 347篇 |
2014年 | 403篇 |
2013年 | 763篇 |
2012年 | 583篇 |
2011年 | 599篇 |
2010年 | 485篇 |
2009年 | 681篇 |
2008年 | 826篇 |
2007年 | 865篇 |
2006年 | 793篇 |
2005年 | 684篇 |
2004年 | 607篇 |
2003年 | 555篇 |
2002年 | 484篇 |
2001年 | 351篇 |
2000年 | 325篇 |
1999年 | 244篇 |
1998年 | 156篇 |
1997年 | 132篇 |
1996年 | 102篇 |
1995年 | 66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借助遥感、GIS手段,以1989年TM、2001年ETM和2007年CBERS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通过分析三江平原湿地的分布现状、时空变化规律,并用动态度和景观格局指数量化变化,研究其近20年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三江平原湿地现主要分布在同江、抚远、富锦、虎林等县市;湖泊和河流湿地呈稳定趋势,沼泽湿地大面积减少,在研究时段内共减少5 356.69 km2,人工湿地大幅度增加,共增加11 597.68 km2。天然湿地破碎化程度加剧,人工湿地呈连片化趋势,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2.
冲击旋转钻进技术新发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冲击旋转钻进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碎岩方法,近年来随着施工领域的拓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简要阐述了冲击旋转钻进技术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一些冲击器新品种及其相关的钻进新工艺,分析了该项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3.
为了达到矿产资源管理系统科学、准确定量、动态反映等目的,我们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核心,在无锡市现有地质资料和管理资料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以查询、统计、输出为主要功能的矿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第一版)。建立了省、市、县、矿4层拓扑关系,实现了勘查项目管理、储量管理、资源开发管理和机构查询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4.
胜利油田永3断块是典型的复杂小断块油藏,为进一步对该类型油藏进行挖潜,在仔细分析剩余油富集模式的基础上,决定在合适位置部署绕锥水平井。在分析了永3断块储层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永3断块第一口绕锥水平井——永3平6井的基本设计及施工情况,阐述了绕锥水平井钻井的技术难点和采取的技术措施。该井的成功实施及顺利投产,证明了绕锥水平井适合胜利油田东部老油区剩余油的进一步挖潜,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5.
沁水煤田中东部位于沁水块坳的东部,地形起伏剧烈,地表岩性变化较大,浅地表不均匀性对煤层气、页岩气的地震勘探有效探测带来较大的影响,选择有效的激发、接收参数成为采集阶段的主要难点. 文中提出采用微测井和折射相遇法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浅表层结构的精细调查. 即根据微测井数据,确定合理激发层位,保证药柱在基岩或者致密粘土层中激发;通过对激发、接收条件进行系统的试验,得出了针对不同激发岩性选用不同井深、药量、组合的激发参数;通过对试验数据分析,选择多个低频检波器最佳组合,建立高覆盖次数观测系统. 采集成果证明,所选择的激发和接收参数较好地压制了面波、多次折射等干扰波,解决了山区、特别是黄土地区信噪比低的问题,为今后类似地区进行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6.
LI Chunxi FU Shuixing ZHANG Shoulin Bei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for Mineral Resources Beijing 《《地质学报》英文版》2004,78(2):558-561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of geology, geochemistry, geophysics and remote sensing, the GIS of multi-source information is used to evaluate Cu, W and Au mineral resources in Northern Qilian, China. As the GIS evaluation system works out in the thinking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its functions include file management, graph edition, database maintenance, information inquiry and comprehensive spatial analysis as well as prospecting target prognosis. Accordingly, the GIS evaluation system can be used directly and conveniently for inquiry and analysis of visual graphs or images. 相似文献
157.
呼伦贝尔地区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呼伦贝尔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天然草原和畜牧基地, 随着该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土地荒漠化现象加重。笔者应用RS和GIS技术, 以1970 年MSS、2000 年ETM和 2007年CBERS数据为数据源, 主要采用人工目视解译方法, 并辅助野外调查验证, 获得三期解译数据, 并利用空间分析、网格剖分方法, 对呼伦贝尔地区荒漠化的时空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近40年来, 该地区土地荒漠化总面积不断增加, 1970 年该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为7408.76 km2 , 2000年为7 539.52 km2 , 2007年增加到7 852.12 km2 , 共增加面积443.36 km2。1970-2000年间, 沙漠化减轻、盐碱化加重的面积为134.09 km2 , 沙漠化加重、盐碱化减轻的面积为53.35 km2 ; 2000- 2007年间, 沙漠化减轻、盐碱化加重的面积为41.71 km2 , 沙漠化加重、盐碱化减轻的面积为172.8 km2。 相似文献
158.
地质三维信息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地质三维模型研究与应用在地质构造研究、资源勘探与开发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地质勘探等原始离散数据采用UML建立数据静态结构模型,利于GIS空间数据库集中存储管理;根据原始数据的特征,采用矢量层面构模技术建立了三维层面模型,生成地层表面和地层层间实体的连续数据;三维可视化模型采用流行的OpenGL图形技术,实现了原始数据、特征层表面和地质体三维显示与交互式剖切操作等。基于组件开发技术建立了地质三维信息模型系统,成功应用于城市地质勘察三维建模与可视化分析,并指出可在三个层次对此模型进行重用与扩展,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9.
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不仅可以作为分析仪器校正的标样,还可以增进人们对烃类包裹体形成机制和水—岩作用机理的认识。人工合成包裹体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人工晶体生长法、焊封石英管法和金刚石压腔法,其中利用愈合人工石英(水晶)单晶裂隙合成流体包裹体技术已成为标准的合成技术。目前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主要利用晶体生长法合成,包括高温高压利用石英(或方解石)晶体生长愈合裂缝形成流体包裹体和低温下采用过饱和溶液重结晶形成流体包裹体。由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烃类可能发生裂解,母液保真是成功实现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的重要前提条件。国外在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认识,但远不及人工合成无机体系流体包裹体研究那样系统和完善。国内关于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