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5篇
  免费   971篇
  国内免费   397篇
测绘学   755篇
大气科学   486篇
地球物理   1347篇
地质学   1221篇
海洋学   381篇
天文学   80篇
综合类   302篇
自然地理   301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52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88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6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利用磁县数字地震台记录到的近震波形资料,采用Aki尾波单次散射模型,计算1830年磁县7.5级大地震震源区50km范围内的尾波Qc值;经多地震拟合得出在尾波流逝时间为20s时,Qc=(70.2±29.3)f^(0.8054±0.1615);40s,时Qc=(96.6±25.3),f^(0.7772±0.1098)。结果表明,磁县震源区Q0值较低,震区地震波衰减比邢台、唐山震区快;η值表明Qc值对频率的依赖性弱于邢台和唐山震区。  相似文献   
182.
介绍了精密单点定位产生的背景,静态精密单点定位的观测方程,方程中各参数的处理方法,需考虑的各种改正和数据处理方法,此外还介绍了动态静密单点定位方法的特点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83.
采用R值评分方法,对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2004年度划定的全国地震危险区进行了评估,2001—2004年度的R值分别为0.265、0.182、0.293、0.404。近两年的R值相对高些,为了排除随机成分,做了相应的随机预报试验检验,并对地震落入危险区的随机概率作了估计。结果表明,4个年度的R值明显高于随机预报,除2002年度外,地震随机落入危险区的概率很低,不到2%。这说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实际地震危险区划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且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184.
王世纪 《安徽地质》2022,(S1):33-37
基坑监测数据受测试仪器、监测环境、监测人员等因素的影响,所采集的数据中会存在噪声和含有一些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异常值,这些噪声和异常值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采用小波分析对其进行降噪处理和异常值检测。小波分析将监测数据当作不同频率的数字信号序列,利用Matlab中的小波分析对上海某基坑支撑轴力监测数据进行了降噪处理和异常值检测,发现小波分析在基坑监测数据降噪处理和异常值检测中是有效的,可为基坑监测数据的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5.
186.
通过STK软件对GPS、BDS、GLONASS、Galileo四个系统的星座结构进行仿真,并选择单系统与多系统组合定位的方式对中国区域内的可见卫星数、GDOP值和定位精度进行覆盖分析。结果表明,GPS/BDS/GLONASS/Galileo四系统组合定位在我国的GDOP值可达0.7~0.8,定位精度可达3~4m,优于其他方式的组合定位;同时四系统组合定位下的GDOP值降低,定位精度更好,GDOP值与定位精度的波动异常得到了抑制,导航定位的性能与稳定性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7.
西藏安多剖面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西藏安多剖面的3个层位沉积物与两个现代流动沙丘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传统粒度参数及体积分维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其粒度特征以及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安多剖面的3层代表了3个不同的气候阶段,第一层(0~172 cm)沉积动力为风,其中在0.44~1.08 m深度处是一次风力加强的阶段,第二层(172~224 cm)、第三层(224~232 cm)均在6 Φ附近出现次峰,悬浮组分明显增加,推断为远距离输送的粉砂级颗粒沉降,表明这两个阶段风力有所减弱;安多剖面颗粒比研究区现代流动沙丘颗粒细,表明剖面可能为固定或半固定沙丘沉积;本研究区样品的体积分维值在0.215~1.77,虽然没有实际的物理意义,但作为粒度参数指标,在指示环境变化上是有效的,并且与粘粒、粉砂含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细砂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8.
通过LI-8100土壤碳通量测定仪对中亚热带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温度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峰值出现在16:00,但坡耕地均出现在14:00;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趋势大致呈单峰变化,呼吸速率在12:00—16:00之间达到一天的最大值,而在6:00达到最小值,但杉木林与木荷林土壤呼吸速率在夏季呈现出不规则的多峰变化,不同季节呼吸速率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不同;杉木林与木荷林不同季节的土壤呼吸速率的目变化幅度较小,果园的最大;土壤呼吸速率的均值大小顺序为:经济林〉木荷林〉坡耕地〉杉木林〉果园,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土壤呼吸速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Q10值的季节变化中,杉木、木荷2种人工林用地冬季Q10值最大,最小值分别出现在夏季与秋季,而坡耕地、经济林与果园3种土地利用方式以春季的Q10值最大,秋季最小;Q10值随土壤碳质量的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9.
刘特培 《华南地震》1997,17(4):31-35
应用文献」1「的方法,对广东及部分邻近地区进行了熵值计算和分析处理,结果表明,时间熵,频度熵和强度熵在ML≥4.7级地震之前,大都存在较明显的低值变化,即存在减熵现象,地震大多数以生在减熵的中,后期,少数发生在减熵初期。三种熵值变化基本同步,震级越大,熵值波动越大,其中尤以强度熵变化幅度最大,频度熵次之,时间熵最弱。  相似文献   
190.
对混凝土样品在单轴应力条件下破裂前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声发射m值进行了实验研究。混凝土样品为10×10×10cm~3的正方体。实验表明,干燥混凝土样品破裂前声发射m值随应力的增加而降低;含水混凝土样品的m值先随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当应力达强度的60%以后,m值随应力的增加而降低。混凝土样品破裂前声发射率先随应力的增加而缓慢增加,当应力达强度的70%以后,声发射率开始明显增加以至破裂前急剧增加。含水混凝土破裂前声发射率比同种干燥样品低两倍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