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4篇
  免费   476篇
  国内免费   560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786篇
地质学   1746篇
海洋学   360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2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51.
藏东南碧土带瓦浦组火山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首次对藏东南原称的瓦浦组进行系统的岩石化学研究 ,发现它包括了两套不同时代和大地构造环境下形成的火山岩。瓦浦组火山熔岩由下部的玄武岩夹玄武安山岩和上部的流纹岩组成 ,是古特提斯洋盆中的洋岛火山岩 ,其时代初定为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早期。在觉马—巴格和扎西所见的岩层是以钙质浊积岩为主的火山 -沉积岩系 ,火山岩为岛弧拉斑玄武岩 ,属晚三叠世早期活动大陆边缘产物。上述发现为碧土带是复杂的造山带拼贴体、古特提斯主洋盆是开阔的多岛洋和晚三叠世活动大陆边缘可能属马里亚纳型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952.
The Daiyunshan-Shiniushan volcanic depression in Fujian Province is situated in a volcanic belt of the southeast coastal area in China along the west Pacific Ocean. A new breakthrough has been made in the exploration of gold and silver ore deposits in recent years. The minerogenic series of the Daiyunshan-Shiniushan volcanic depression i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ajor metallogenic types and factors. According to the study of enormous ore deposits and occurrences in the study area, two minerogenic series have been recognized: 1. Late Jurassic Au-Ag-Pb-Zn minerogenic series related to intermediate-acid, acid volcanic formations; 2. nonmetallic minerogenic series (pyrophyllite, alunite pearlite, andalusite, zeolite, corundum and so on) related to intermediate and acid volcanic formations. The division and study of the minerogenic series have revealed metallogenic and time-spac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 deposits in the volcanic belt of the southeast coastal area in Ch  相似文献   
953.
德国大陆科学钻探计划(KTB)是一项庞大的科学工程,钻探了世界上第二口大陆超深孔.在这宏大的计划当中,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系统地介绍了在KTB运作过程中地球物理测井的组织、管理及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954.
根据分形理论和各板块的面积以及现代大陆各地块面积资料 ,分别进行了全球岩石圈板块和全球大陆地块自相似性特征尺度与频度关系的研究讨论。结果表明 ,现代全球岩石圈板块在特征线度r =30 0~ 180 0km的无标度空间范围内具有分形分布特征 ,其分维数D =0 72 ;现代全球大陆地块在特征线度r =30 0~ 150 0km的无标度空间范围内具有分形分布特征 ,其分维数D =1 16 ,比现代全球板块 0 72的分形值高出 6 1%。进一步讨论认为 :传统的“板块构造动力”应区分为岩石圈破裂形成板块动力的“板块构造动力Ⅰ”和板块水平运动驱动力的“板块构造动力Ⅱ”两个方面 ;全球板块总数为 18个左右、最小板块面积在 3× 10 5 km2 左右的板块分布 ,可能与板块的形成、演化有密切关系 ;原始岩石圈板块的分形分布 ,在地球构造演化过程中有一个降维演化趋势 ,其降维演化的速率约为 4 34× 10 -10 a-1;根据分维数反映分形客体复杂与不规则程度的物理意义 ,岩石圈破碎地块的降维演化意味着岩石圈地块的破碎状况及其分布 ,具有在总体上随时间演化而逐渐向简单、规则方向演化的趋势 ;原始岩石圈的破裂以及岩石圈破碎地块从古老大陆地块向现代板块的降维演化可能源于地球的膨胀 ,膨胀使各岩石圈块体面积以及地球总面积共同增长并从  相似文献   
955.
STUDY ON THE BASIC IGNEOUS EVENT IN CENTRAL QIANGTANG, TIBET  相似文献   
956.
STUDY ON UNIFIED INTER-SPHERICAL ACTING OF CONTINENTAL COLLISION OF TIBET PLATEAU  相似文献   
957.
对秦岭造山带和邻区块状岩石样品进行了高温(1 100~1 300 ℃)和高压(1.2~1.8 GPa)脱水熔融实验。通过对实验产物综合分析发现许多样品中出现了熔融玻璃和雏晶。玻璃代表的熔体成分为基性和中性,部分接近于超基性范围,熔体与原来岩石全岩成分比较,更偏基性。熔体出现的空间和成分都显示了局部熔融体系的特征,即含水矿物(角闪石或黑云母)和浅色矿物(石英或斜长石)控制了熔融的发生并且决定了熔体的成分。脱水熔融产生了比原岩更偏基性的熔体,这意味着熔融后残留部分将愈偏酸性。如果这种机制存在于大陆中-下地壳,将对探讨大陆地壳的结构和物质组成,解释某些地区的长英质中下地壳的成因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8.
壳幔过渡层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地震测量结果,造山带常见一个P波传播速度介于典型地壳和典型地幔之间的圈层,称为壳幔过渡层。这个圈层在地球物质科学领域常常被解释为壳幔混合层,形成机制不十分明确。提供了另一种选择,认为壳幔过渡层实际上可能是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和地壳分异作用的产物,其密度随压力的逐渐变化是其波速特征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岩石圈重力不稳定的标志;也可能是软流圈物质岩石圈化的结果,是区域岩石圈逐渐冷却的象征。这个模型可以更好地解释造山带岩石圈拆沉作用、壳幔物质交换和岩浆活动,因而壳幔过渡层的查明具有重要的大陆动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959.
全球陆地水储量对地球自转变化的激发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廖德春  廖新浩 《天文学报》2000,41(4):373-383
用美国环境预测中心和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40年重新分析计划气候数据同化系统(CDAS)所得到的全球陆地水储量(土壤湿度和积雪水当量)数据,对地球自转变化(极移和日长)的激发作用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陆地水储量对周年地极移动正频分量的激发为17.8mas,与大气激发相当,相位滞后约48°.其中,积雪水当量的激发结果与用人卫遥感技术所得到的积雪水当量激发的正、负频率分量的振幅和相位都符合得很好. 用陆地水储量数据得到对日长变化周年分量的激发作用约49μs,约占观测激发的15%,相位滞后约23°;对日长变化半年分量的激发作用约9μs,约占观测激发的3%,相位滞后约122°.  相似文献   
960.
杨绍祥 《地质通报》2000,19(2):113-119
湘西北地体与湘中地体碰撞拼贴带北西侧的前陆冲折带上发育一系列叠瓦状排列的逆冲推覆构造 ,向北西方向推覆 ,具双重逆冲推覆特征。叙述了该地区推覆构造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中生代陆相红盆的形成、演化过程的控制和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