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利用CAM5.1大气环流模式研究中国东部大规模城市化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及降水分布的影响。通过在模式中修改中国东部地区(22~42°N,110~125°E)城市比重的方法,探讨东亚地区夏季大气环流与降水等气象要素在一般城市化及极端城市化两种情景下的响应。结果表明:(1)CAM5.1模式能够很好地模拟出东亚地区夏季大气环流形势及降水分布。(2)城市比重增大后,晴空时地面吸收的净辐射增多,近地层气温升高,低层增温中心上空的大气由于受热产生上升运动,35°N以南的气流向增温区辐合,东亚夏季风出现增强的趋势,大量暖湿水汽往北输送,导致降水在中国北方地区增多而南方减少。(3)城市化的发展程度越高,它所产生的气候效应对各气象要素的影响就表现得越明显。  相似文献   
62.
矿山地表要素提取,可为矿山的合理开发利用、尾矿的管理、土地复垦、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以湘西花垣县某铅锌矿区IKONOS影像为数据源,使用4种融合方法:Brovey变换、主成分(PCA)变换、Gram-Schmidt Pan变换、缨帽(KT)变换,对全色影像及多光谱波段进行融合,发现与原始影像相比,KT变换融合影像的光谱信息、空间信息保持得最好。基于ENVI中面向对象分层分类的方法,提取研究区内的典型地物,主要包括植被、裸地、道路、建筑物、矿石堆、尾矿库及蓄水池,并进行识别精度评价,总体精度达86.12%,Kappa系数为0.834 7。结果表明,面向对象分层分类的方法能有效地应用于复杂铅锌矿区的地物提取。  相似文献   
63.
利用辽中南地区2011~2013年流动重力观测资料,深入分析研究2013年灯塔M5.1地震震前的重力空间演化特征及变化机理,结果表明:1)辽中南地区重力场异常变化与灯塔M5.1地震在时空上具有很好的对应性;2)震前1 a重力场四象限特征明显,震前0.5 a出现50μGal的正负反向变化,并伴有重力变化高梯度带,重力点值时序上升和下降趋势明显,重力剖面呈剧烈的上升-下降波动变化;3)结合2011~2012年重力变化背景场和区域地质构造分析认为,灯塔地震可能是由辽中南地区地壳深部物质迁移和地壳构造运动共同作用引起。  相似文献   
64.
系统梳理2021年9月4日新疆皮山MS 5.1和9月5日叶城MS 5.0地震发生前地震活动异常特征、地球物理观测异常以及区域构造情况,结果如下:①地震活动异常:皮山MS 5.1地震前出现前兆震群活动、阿图什至皮山4级地震平静、库车—沙雅4级地震窗口以及地震发生率指数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异常:2项异常,其中形变1项,电磁1项,但与此次地震活动相关性较低;③震源机制:泽普断裂距皮山MS 5.1和叶城MS 5.0地震最近,间距分别约15 km和3 km,震源机制解显示2次地震均为逆冲型破裂;④序列分析:此次地震活动序列类型为震群型,主震前存在明显的前震活动,余震较为丰富,余震活动呈阶段性衰减特征。综合分析认为,2021年9月皮山MS 5.1和叶城MS 5.0地震组成震群型地震序列,震前地球物理观测异常较少,地震活动异常主要对发震地点具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65.
将DEM、坡度和坡向作为地形因子,基于ENVI/IDL编写MT-CLIM模型批量处理程序,使用改进MTCLIM模型对小兴安岭地区的地面气象台站进行太阳辐射模拟,并将模拟结果分别与辐射台站实测数据和二次趋势面统计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年上,其与辐射台站的拟合精度R2为0.813 3,其中,夏季模拟太阳辐射日值拟合精度偏低,而其与二次趋势面统计模型拟合精度R2值范围为0.571 3~0.793 3;采用改进的MT-CLIM模型模拟较大区域的太阳辐射,比统计模型具有更好的普适性和高效性,能获得较好的中高纬低山丘陵区模拟效果,且为森林生态过程模型的输入参数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6.
张治广  张元生  王在华  徐衍刚 《地震》2018,38(1):178-186
利用相对功率谱方法对风云卫星热红外亮温数据进行处理, 发现理塘MS5.1和杂多MS6.2地震前存在明显的前兆异常。 异常时空演化特征为2016年8月12日在嘉黎—察隅断裂带、 怒江断裂带和澜沧江断裂带开始出现亮温功率谱高值聚集现象, 随后幅值和面积逐渐增大, 持续至9月1日异常面积和幅度达到最大值, 然后逐渐减弱, 2016年9月21日后基本恢复正常, 异常持续近40天。 异常结束后, 分别于9月23日和10月17日在异常区域内发生理塘MS5.1和杂多MS6.2地震。 两次地震震中区域平均相对功率谱值时序曲线与异常区域时间演化过程类似, 地震发生在平均相对功率谱值恢复正常背景值之后。  相似文献   
67.
刘建明  李金  姚远  聂晓红  滕海涛 《地震》2020,40(1):52-61
基于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震相观测报告,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9年新疆疏附MS5.1地震序列ML≥1.0地震进行重定位, 采用CAP波形反演方法, 获得了主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矩心深度, 进而综合分析了本次地震可能的发震构造。 结果表明, 疏附5.1级地震震源位置为39.59°N, 75.57°E, 初始破裂深度为18 km, 震源矩心深度为18 km。 重定位后的地震序列呈两个优势方向展布, 分别为NEE向和NE向分支, NEE向为主要的余震优势分布区域, 呈长约13 km窄带状分布在喀什断裂附近。 另一条优势分布为沿NE向长度约9 km, 这可能与喀什断裂阶区有关。 深度剖面显示, 地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分布在8~20 km。 沿NEE走向深度剖面显示, 疏附5.1级地震破裂于深部, 余震沿优势分布的震源深度自SWW向NEE呈现逐渐加深的变化特征。 垂直于震中优势分布的深度剖面显示, 本次地震发震断层面倾向为N倾。 震源机制解显示本次地震断错类型为逆冲型, 结合震源深度剖面特征推断节面Ⅰ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面。 综合地震序列空间分布特征、 震源机制以及震源区地质资料, 推测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可能为喀什断裂, 余震向浅部扩展。  相似文献   
68.
分析了2005年7月25日林甸5.1级地震和2005年2月23日富裕3.7级地震前,林甸1井大地微电流、林甸04井的氦气和大庆地震台的地温异常变化。大地微电流在这2次地震前具有明显的异常变化,其异常幅度达正常背景值的10~20倍。氦气在林甸5.1级地震前具有明显前兆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69.
On 23 September 2016, two earthquakes with magnitude of M4.9 and M5.1 occurred successively near Litang city in Sichuan Province, southwestern China. These two events are located between two large-scale fault zones, i.e., the Jinshajiang and Litang faults, in the northwest of the Sichuan-Yuannan active block,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Based on the phase data and waveform data from the Sichuan regional seismic network, the M4.9 and M5.0 mainshocks and 390 aftershocks have been relocated using the multi-step locating method, and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nd centroid depths for the two mainshocks were calculated by the CAP waveform inversion method. From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relocated aftershocks and fault plane solutions of the two mainshocks, combining with the seismic intensity map and tectonic setting, we suggested that the two earthquakes were generated by the E-W trending northward dipping Hagala fault. The nodal plane consistent with the strike and dip of the Hagala fault is interpreted as the coseismic rupture plane with a dip angle of 44° for both the M4.9 and M5.1 earthquakes. And we inferred that the M4.9 and M5.1 earthquakes may be resulted from the nearly E-W striking Hagala normal faulting in the upper crust between the Litang and Batang regions due to the continuous eastward extrus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Qiangtang block in the west.  相似文献   
70.
马未宇  于晨  姚琪  苑争一  崔静  任静 《中国地震》2020,36(3):367-374
计算河北唐山MS5.1地震过程中潮汐变化,基于该潮汐周期指示背景时间,分析本次地震过程中射出长波辐射(OLR)和遥感大气温度(AT)同步变化。结果显示,2020年7月5日~2020年7月13日,伴随引潮力由低谷向高峰连续增强变化,地震发生在引潮力相对高值时刻;伴随引潮力变化,长波辐射、大气温度经历震前平静-增强-高峰、震后快速衰减的同步变化。表明引潮力在本次地震中改变了构造内部地应力累积-失衡过程,具有触诱发地震的作用,而地面长波辐射、地表大气温度准同步变化,间接反映了本次地震地应力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