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100篇 |
免费 | 2371篇 |
国内免费 | 79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245篇 |
大气科学 | 1746篇 |
地球物理 | 1782篇 |
地质学 | 2512篇 |
海洋学 | 1125篇 |
天文学 | 200篇 |
综合类 | 1664篇 |
自然地理 | 99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357篇 |
2023年 | 584篇 |
2022年 | 756篇 |
2021年 | 908篇 |
2020年 | 725篇 |
2019年 | 822篇 |
2018年 | 555篇 |
2017年 | 641篇 |
2016年 | 572篇 |
2015年 | 649篇 |
2014年 | 902篇 |
2013年 | 684篇 |
2012年 | 775篇 |
2011年 | 659篇 |
2010年 | 696篇 |
2009年 | 770篇 |
2008年 | 778篇 |
2007年 | 670篇 |
2006年 | 533篇 |
2005年 | 513篇 |
2004年 | 462篇 |
2003年 | 446篇 |
2002年 | 362篇 |
2001年 | 304篇 |
2000年 | 249篇 |
1999年 | 195篇 |
1998年 | 231篇 |
1997年 | 260篇 |
1996年 | 198篇 |
1995年 | 228篇 |
1994年 | 230篇 |
1993年 | 119篇 |
1992年 | 98篇 |
1991年 | 113篇 |
1990年 | 83篇 |
1989年 | 65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61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57年 | 6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81.
可视化是实现三维地震数据真三维解释的有效方法,本文介绍了三维地震数据可视化的基本原理,论述了用光线投射算法实现可视化的主要步骤,详细推导了合成可视化图像的计算公式,分析了阻光度曲线的物理意义及对可视化图像的调节作用,并用两个实际三维地震数据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由原始三维地震数据直接对地质体进行成像,能将分散的、孤立的信息互相联系起来,揭示隐藏在数据中的地质现象和规律。 相似文献
982.
983.
通用洪水预报模型库设计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介绍洪水预报模型库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类洪水预报模型的输入、输出数据类型,规定了各类数据文件格式,设计了洪水预报模型库的通用数据接口,并在中国洪水预报系统中实现了通用洪水预报模型库的建设。 相似文献
984.
借鉴气象领域中数据同化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同化的多光谱和全光谱影像融合框架。此框架可根据后续处理对影像各个属性指标值的依赖程度确定各个属性指标的权重,构造由影像各个评价指标的加权和组成的目标函数,从而获取合适的影像。实验验证了该框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85.
采用航空影像、点云数据和矢量图进行房屋的三维重建。该方法从矢量图和三维点云数据提供的房屋高度信息中自动获取房屋模型参数的初始值,利用矢量和影像匹配技术、最小二乘平差算法实现平顶房、人字形简单房屋的自动三维重建。试验数据证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实现房屋的点云数据分割和平顶房、人字形简单房屋的几何模型自动重建。 相似文献
986.
西北地区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状态参数业务化遥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被指数(NDVI)和叶面积指数(LAI)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状态参数.我们首先利用最大值(MVC)合成方法使用先进遥感数据如MODIS、AVHRR3等得到旬合成植被指数(NDVI),然后利用最新的经验方法针对不同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反演得到叶面积指数,重点研究了我国沙尘暴发生频率较高的我国西北地区植被覆被状态及其变化情况.植被指数能够反映区域,乃至全球范围植被年季状态,用于监测陆地生态系统植物光合作用活动及其变化.植被指数作为一个基础参数能够用于计算反演更高级别的陆地生态系统状态参数.叶面积指数直接影响植被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的变化和陆面过程的能量平衡状态.在沙尘暴预测研究中使用的起沙过程模型需要将叶面积指数作为一个关键输入变量,另外,绝大多数生态过程模型模拟碳、水循环时也都需要将叶面积指数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输入变量.我们总结了最新的叶面积指数经验反演方法,针对6钟不同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应用不同经验模型计算得到了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987.
高空间、时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在监测地表快速变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特定传感器获取的遥感影像在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上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遥感数据时空融合技术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本文利用像元分解降尺方法(Downscaling mixed pixel)和STARFM模型(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eflectance Fusion Model)相结合的CDSTARFM算法(Combination of Downscaling Mixed Pixel Algorithm and 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eflectance Fusion Model)进行遥感数据融合。首先,利用像元分解降尺度方法对参与融合的MODIS数据进行分解降尺度处理;其次,利用分解降尺度的MODIS数据替代STARFM模型中直接重采样的MODIS数据进行数据融合;最后以Landsat 8和MODIS遥感影像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1)CDSTARFM算法比STARFM和像元分解降尺度算法具有更高的融合精度;(2)CDSTARFM能够在较小的窗口下获得更高的融合精度,在相同的窗口下其融合精度也高于STARFM;(3)CDSTARFM融合的影像更接近真实影像,消除了像元分解降尺度影像中的\"图斑\"和STARFM模型融合影像中的\"MODIS像元边界\"。 相似文献
988.
989.
采用修正的张氏雪深反演算法,用SSM/I37GHz和19GHz水平极化亮温值计算了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积雪深度,对其精度进行了评价,并对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此算法能够较好地反映研究区的雪深分布,但局部地区误差较大,总体上雪深被高估。其误差主要来源于冻土,深霜层,植被以及雪层中液态水含量,雪粒的形状和粒径的变化带来的影响。SSM/I数据较低的分辨率和研究区复杂的地形使反演的雪深与观测的雪深缺少可比性,给精度的评价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990.
地震震害微观与宏观方法快速盲估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分类清单法和利用GDP进行震害评估法为例, 回顾地震损失微观、 宏观两类快速评估方法的原理、 流程及应用。 总结两种方法的特点, 并做简单对比。 结果表明, 根据要求的不同和掌握资料丰富程度的差异, 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震后快速盲估, 其结果对政府决策和抢险救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