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92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278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数值模拟*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利用中国小麦生态实验资料建立了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发育阶段模式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模式,由这些子模式连结成为一个可以模拟瞬时光合作用的,充分考虑了叶片空间分布特征的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模式。运用该模式研究结果证明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与抽穗前10天至成熟期辐射量相关性最大。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可达到800kg/亩~1000kg/亩,与牛文元计算结果相近。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光合生产潜力存在3年~4年和9年~10年的变化周期。此外,文中还给出了CO2升高后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的可能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2.
雨后麦田土壤湿度变化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鹤麒  金龙 《气象科学》1996,16(3):264-271
通过分析研究冬小麦生育期,影响雨后麦田土壤湿度变化的主要因子,建立了雨后小水分渗透深度及不同土层的土壤湿度变化诊断模式。利用1991-1994年冬小麦不同时段的实测资料进行的对比分析表明,各模式的计算结果是较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33.
采用能量学方法,以太阳辐射观测资料和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建立冬小麦能量转化模型,其结果与实测产量很接近  相似文献   
134.
为探讨节水高产喷灌模式,用数学模拟和田间试验相结合方法,研究了冬小麦在喷灌条件下田间水分运移规律。数学模拟结果与田间实测土壤含水率吻合良好。在此基础上模拟计算出不同喷灌定额下,消耗于作物蒸腾、表土蒸发和深层渗漏的水量,结果表明40~60mm喷灌定额下的农田水分无效消耗(表土蒸发+深层渗漏)最小,从而得出节水高产的冬小麦喷灌灌溉模式。经田间试验对比,获得相同产量条件下,本文提出的模式比现行喷灌模式节约灌溉水45%。  相似文献   
135.
UV-B辐射增加对小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观测,分析了UV—B辐射增加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计算了UV—B增加条件下对作物群体生产力生态特征值发生变化的情况。分析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加影响小麦生长发育表现在:生育期推迟,叶面积、分蘖和开花数减少,植株矮化,绿叶数、单株干物重、叶重、穗重等减小;影响小麦群体生产力表现在:群体生长率、相对生长率、叶面积指数、叶日积、净同化率都在生育期的中后期有很大幅度的减小,从而使小麦每亩株数、每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也明显下降,最终影响到小麦群体生物学产量及经济学产量。  相似文献   
136.
中国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光合作用特征参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Licor-62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对1949年以来不同历史年代的冬小麦叶片光合作用进行了大量测定,拟合了不同年代12个典型品种的叶片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首次揭示了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叶片光合特征参数随时间演变规律,并利用数值模式分析了特征参数对光合日总量的影响。该研究为我国气候生态数值模型提供了基础数据,并为模式的区域应用提供了重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37.
用溶液培养法对硼和光照与小麦生长发育及结实率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缺硼小麦株高和干物重下降;光照减弱,小麦干物质和株高明显降低。相反较高硼的供给可以增强小麦的抗逆性。缺硼严重影响小麦结实率,甚至导致小麦不结实;在相同供硼水平下,小麦硼积累量随光照减弱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8.
通过对盐渍土施用硅肥后土壤及作物中氮、磷、钾、硅等营养元素的分析,发现施硅肥后土壤中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效硅含量都有明显提高,小麦茎杆和籽粒中的氮、磷、钾、硅的含量也比对照处理的含量高,小麦抗逆性、光合作用等都有明显改进,增产幅度达22.7%;最后简要说明了硅肥对盐渍土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39.
陕西省冬小麦干旱风险分析及区划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自然灾害分析原理, 以县为单元, 从干旱对冬小麦造成的减产出发, 分别就各县灾损率、易灾性、抗灾能力三方面进行了讨论。以风险指数为区划指标, 在GIS系统 (City Star) 中, 按等级划分标准对各县属性值进行分级、赋色, 获得GIS系统支持下的陕西省冬小麦干旱风险区划图, 并分区予以评述。  相似文献   
140.
试验在中国气象局固城农业气象试验基地人工控制农田水分试验场进行。在底墒充足的条件下采用三种水分处理:I1拔节期一次性供水75 mm; I2返青期供水37.5 mm, 拔节期供水37.5 mm; ICK生长季内无水分供应。生育期内遮去自然降水。试验结果表明, I1处理由于有充足的底墒配合有限水分胁迫, 有助于减少冬小麦表土层 (0~30 cm) 的根生物量, 增加根系干物质向土壤深层分配, 挖掘深层土壤水分, 提高了土壤水供应量和有效底墒供水率.另外, I1处理增加了需水关键期的有效蒸腾耗水比例, 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虽然由于前期的水分胁迫降低了I1处理总穗数, 但由于增加了籽粒数和籽粒重, 产量反而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