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5篇
  免费   646篇
  国内免费   1013篇
测绘学   1158篇
大气科学   591篇
地球物理   549篇
地质学   1433篇
海洋学   468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372篇
自然地理   459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81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77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近2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区域气候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海山  李兴  华文剑 《大气科学》2015,39(2):357-369
区域尺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的气候效应以及土地覆盖数据的不确定性, 一直是LUCC研究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基于最新的遥感资料, 采用新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4.0, 探讨了1990年至2010年中国LUCC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 中国区域LUCC使得局地气温和日较差发生了显著改变, 而降水及低层环流场变化不显著;LUCC的影响存在季节性差异, 其中, 夏秋季响应程度较大且主要体现在边界层内。就LUCC对气候影响的机理各地区有所不同, 华北地区LUCC的气候效应主要受蒸散发作用主导, 而长江流域则由反照率与蒸散发共同作用。这些结果均说明, 较短时间尺度的LUCC气候效应主要体现在其局地范围, 且在不同的季节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42.
1960—2009年中国冬季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客观识别技术对1960—2009年的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指标中最低温度和几何中心纬度的频次分布为双峰特征,发生频次较高的纬度主要位于30°N和42°N附近,且1980年代中期以前南北两个带并存,之后则以30°N附近为主;1960—2009年事件的发生频次、强度和最大覆盖面积等呈总体减弱趋势,在1980年代后期存在显著的转折,1990年代后期变化逐渐趋于平缓,并且这种变化主要是由占总数10%的持续时间长和空间范围广的事件作用的结果。此外,对体现事件多方面影响的综合指标进行等级划分并分析其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3.
基于Landsat/TM资料研究广州城市热岛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邓玉娇  匡耀求  黄锋 《气象》2010,36(1):26-30
利用Landsat/TM卫星资料及气象观测资料,基于覃志豪单窗算法对地表温度进行反演,根据热岛强度定义进行热岛强度、热岛范围的定量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初始地温、总辐射量、植被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之后,2000年至2005年间,广州市热岛现象呈现明显增强趋势,2000年11月1日、2002年11月7日、2005年11月23日热岛强度指数分别为1.15、1.20、2.89,热岛面积分别为235.44 km~2、261.09 km~2、381.42 km~2。人口增长刺激城市化加剧、温室效应增强使得地表蓄积热量增加是导致广州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4.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0年和1999年两期TM/ETM 遥感数据,运用遥感分类中的监督分类方法,全面分析乌鲁木齐市的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阐明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特点。  相似文献   
45.
华北平原冬麦田土壤CH4的吸收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GC)法,对华北平原冬小麦拔节—成熟期间麦田土壤CH4气体通量进行了测定,得出华北平原典型冬麦田土壤是大气CH4的弱吸收汇。试验期间土壤CH4通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麦田拔节—成熟期间土壤CH4通量日平均值为-18.3μg.m-2.h-1,波动范围为-4.3~-24.4μg.m-2.h-1;在土壤CH4通量的日变化中,观测到麦田土壤在午间和夜间都有一个吸收峰,峰值出现的时间因生育期不同而有所不同。试验期间CH4通量日平均值与土壤温度关系不明显,而与土壤水分呈负相关(α=0.01);日变化中土壤CH4通量与地表温度的相关性较差,而与5 cm地温相关密切。麦田拔节—成熟期间土壤CH4通量日平均值随NH4 -N施用量的增加呈递减规律,农田秸秆还田后不利于土壤对CH4的吸收。  相似文献   
46.
本文讨论了可压、绝热、无耗散的二维大气中三类定常基态的稳定性问题,并严格证明了这三类定常基态的稳定性性质是由基态的特征矩阵Λ的性质所决定的:a.若Λ在域G+Γ内处处为正定矩阵,则基态是稳定的;b.若Λ在域G+Γ内非处处为半正定矩阵,则基态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47.
河套及其邻近不稳定积雪区积雪日数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惠英  李栋梁  王文 《冰川冻土》2009,31(3):446-456
利用河套及其邻近地区(30°~43°N,102°~120°E)24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51-2006年的积雪日数资料,采用EOF/REOF进行分解,分析了该区积雪的时空异常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河套及其邻近地区积雪日数有3个主要的分布型,第1种类型为全区一致地偏多(偏少)型,相似年份有13 a;第2种类型为南多(少)北少(多)的南北相反分布型,相似年份有7 a;第3种类型为东多(少)西少(多)的东西相反分布型,相似年份有2 a.对年积雪日数进行REOF分解可将研究区域分为6个气候分区.利用Morlet小波分析表明,研究区域年积雪日数变化存在准18 a周期.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研究区域的年积雪日数整体呈减少的趋势,减少最显著的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48.
崇义—大余—上犹矿集区是世界著名的黑钨矿床集中区,本文选择钨锡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柯树岭和漂塘矿床)和锡钨石英脉型(仙鹅塘矿床)3个矿床石英中的白云母开展40Ar/39Ar年代学研究,测得坪年龄分别是:钨锡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是 158.9 ± 1.4 Ma(漂塘)、158.8 ± 1.2 Ma(柯树岭);钨锡石英脉型的是231.4 ± 2.4 Ma(仙鹅塘),在反等时线图上,其对应的截距年龄分别是158.8 ± 1.6 Ma、158.7 ± 1.9Ma和232.5 ± 2.4 Ma。由此表明,在崇余犹矿集区内存在两个不同成矿时期,即以黑钨矿为主的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型矿床形成于中侏罗世,集中于160~150Ma之间,与南岭地区钨锡矿床的主成矿期是一致的;而以锡石为主的,并含有大量白钨矿的石英脉型矿床可形成于印支期  相似文献   
49.
结合地下管线综合数据Web发布应用系统的建设实例,探讨了城市管线综合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方案,介绍了利用ArcIMS建立地图服务,采用Tomcat作为应用服务器,Apache作为Web服务器,使用Java开发应用软件来实现空间数据Web发布的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50.
以北京市昌平区1999年和2006年两个时相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ENVI 4.7及ArcGIS 9.3软件支持下,提取该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以及地表温度和热环境演变的信息。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地表热环境之间存在着定量关系,能够较好地揭示该区城镇的扩展变化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