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90篇 |
免费 | 934篇 |
国内免费 | 52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658篇 |
大气科学 | 458篇 |
地球物理 | 365篇 |
地质学 | 1273篇 |
海洋学 | 497篇 |
天文学 | 24篇 |
综合类 | 284篇 |
自然地理 | 29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92篇 |
2023年 | 140篇 |
2022年 | 154篇 |
2021年 | 185篇 |
2020年 | 163篇 |
2019年 | 177篇 |
2018年 | 143篇 |
2017年 | 157篇 |
2016年 | 181篇 |
2015年 | 217篇 |
2014年 | 275篇 |
2013年 | 240篇 |
2012年 | 228篇 |
2011年 | 237篇 |
2010年 | 185篇 |
2009年 | 214篇 |
2008年 | 209篇 |
2007年 | 207篇 |
2006年 | 175篇 |
2005年 | 148篇 |
2004年 | 143篇 |
2003年 | 147篇 |
2002年 | 130篇 |
2001年 | 105篇 |
2000年 | 72篇 |
1999年 | 78篇 |
1998年 | 70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53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4篇 |
1976年 | 2篇 |
1948年 | 2篇 |
194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湘东北中生代基性岩脉岩石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湘东北中生代发育以辉绿岩类和煌斑岩类为代表的基性岩脉,属陆内拉斑玄武岩系,部分煌斑岩属于碱性系列。岩石富集LREE,δEu负异常不明显,其形成主要受软流圈地幔部分熔融作用制约。煌斑岩类微量元素总体上具有洋岛玄武岩(OIB)岩浆源区特征,富集Nd、P、Cs而K、Rb、Sr、U、Th等富集程度不明显,Ta、Nb略有富集。辉绿岩类表现出Ta、Nb、Ti亏损,但LILE并不富集,反映地壳混染程度的增强。基性岩脉形成于陆内拉张带的构造环境,岩浆活动未受到中生代大洋板块俯冲的影响。基性岩脉在时、空及物质组成上与湘东南玄武质岩石基本一致,属于整个湘东南岩石圈拉张-减薄带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2.
以SRTM-DEM为控制的光学卫星遥感立体影像正射纠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全球测图缺少统一的控制基准的问题,提出了利用SRTM-DEM作为控制基准,对光学卫星遥感影像进行正射纠正的方法。首先,对光学卫星影像构建的立体影像对进行自由网平差并制作DEM;然后,以SRTM-DEM作为控制,将DEM作为单元模型,进行独立模型法DEM区域网平差,获得单元模型的定向参数;最后,改正立体影像的成像几何模型参数,进行正射纠正。选取湖北咸宁和江西某地两个测区的资源三号数据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资源三号正视全色影像的平面定向精度由12.93像素提高到6.85像素。 相似文献
53.
为了提高测高重力恢复计算的精度,本文利用新方法计算沿轨测高垂线偏差分量,并在对逆Vening-Meinesz公式的FFT算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导出了内区效应的计算公式.结果证明内区效应与逆Vening-Meinesz公式奇异区内垂线偏差分量的梯度及奇异区面积的大小有关,与重力异常计算点及其附近的奇异区内的垂线偏差无直接关系.最后利用ERS_1卫星测高数据,根据本文提出的方法计算垂线偏差分量,采用本文导出的内区效应公式计算了北大西洋6°×6°区域内区效应对测高重力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内陆河流域山区水文与生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河西走廊黑河干流山区流域为例,从山区水文循环、水文与生态系统以及径流形成和预测等方面讨论山区流域水文和生态相互作用研究的有关问题。山区降水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和固态、液态降水组成变化主要受制于海拔和地形的影响,而不同海拔和地形条件下的下垫面不同土地覆被和复杂的空间异质性则主要影响蒸散发量。对内陆河山区流域的水文小循环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和认识内陆河流域上、中、下游水文和生态系统的相互联系问题。至今,对山区水文过程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还非常薄弱,需要研究山区森林草地生态系统在山区水文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在维持和保护山区生态和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内陆河流域山区水文过程复杂而综合性强,须加强对山区径流形成机理的多学科交叉研究,不断改善出山径流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响应过程的模拟和预测水平。 相似文献
55.
56.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中生代构造格局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中生代构造格局由近东西向丰宁-隆化断裂、古北口-平泉断裂和密云-喜峰口-青龙断裂及马兰峪背斜组成.丰宁-隆化断裂为由北向南的低角度逆冲断层经后期改造而形成.古北口-平泉断裂系由柳河-承德县断层、乌龙矶-小料北沟断层、寿王坟-大杖子-下杖子断层组成的断裂系统,在剖面上呈正花状构造,具右行斜压性质,活动时代为148~132Ma.密云-喜峰口-青龙断裂为一右行走滑断裂.马兰峪背斜不具有变质核杂岩的构造组合特征,深部岩浆活动主导的、基底薄弱带控制的断块差异隆升可能是其形成的重要机制.三叠系砾岩中的砾石绝大多数具再生砾石特征,主要来自石炭系-二叠系,其中火山岩砾石的年代(240~248Ma)表明其沉积时间应明显小于240Ma.下板城盆地北部及西部王家店-小梁后盆地原所谓的早侏罗世南大岭组火山岩的时代分别为161 Ma和126~127Ma.因此,原标志印支期变形的角度不整合的时代已被否定,印支运动构造表现需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57.
江苏溧阳天目湖地区地貌单元的划分可以提升分区、分类型、分层次的地表基质调查效率。基于天目湖地区5 m分辨率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应用GIS软件提取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信息;在提取地形起伏度的过程中运用邻域分析法与均值变点法,确定提取地形起伏度的最佳分析窗口大小为37×37像元。将地形起伏度、海拔高程及坡度3种地形要素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并对地貌分布格局与差异变化进行初步探讨,提出将天目湖地区地貌指标划分为平原、河流阶地、山间谷地、台地、丘陵5种类型,其中以山间谷地与台地地貌为主,二者分别占32.97%、21.96%。划分结果符合天目湖地区地貌格局差异及空间分布,有效体现出天目湖地区平原向丘陵过渡的地貌特征,为后续开展地表基质的调查工作提供较为可靠的地理依据,对探究地貌分布格局与地表基质属性差异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
位于幕阜山岩体西南缘的仁里稀有金属矿田是近年来华南地区新发现的一处重要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产地,铌钽矿体赋存于岩体内外接触带伟晶岩中,具有明显成矿分带性.文章选取仁里矿床岩体内接触带36号伟晶岩脉为研究对象,开展伟晶岩的地球化学及云母Ar-Ar年代学研究,探讨其与花岗岩围岩成因关系及岩体内接触带伟晶岩的成岩成矿时代,以丰富仁里矿田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研究.研究表明,36号伟晶岩具高硅(w(SiO2)为72.87%~76.21%)、高铝(w(Al2O3)为13.69%~15.14%)、低钙镁铁、相对富碱(w(Na2O+K2O)为6.59%~8.33%)、(高钾)钙碱性及过铝质特征;微量元素总体富集Nb、Ta、Hf、U等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亏损Ba、Sr等离子亲石元素(LILE);稀土元素总量(ΣREE)13.95×10-6~71.63×10-6,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具壳源特征.白云母Ar-Ar坪年龄为早白垩世(136.6±1.4)Ma,成矿作用发生于仁里矿田稀有金属大规模成矿的早阶段.地球化学及矿物学特征显示,36号伟晶岩与花岗岩围岩具有良好的演化关系,结合野外观察现象及成岩年龄,认为36号伟晶岩为花岗质岩浆侵位后残余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母岩为中粗粒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相似文献
59.
湖南仁里稀有金属矿田地质特征、成矿时代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仁里稀有金属矿田位于幕阜山岩体西南缘,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稀有金属矿产地之一。文章旨在通过对区域成矿条件、矿田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成矿时代与稀有金属成矿作用的综合分析,为矿田勘查设计乃至华南地区稀有金属找矿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矿田范围内对燕山期、武陵期花岗岩及每个矿区代表性伟晶岩进行了系统采样,开展了岩石化学成分分析,同时对矿田内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及锂辉石伟晶岩分别进行了锆石U-Pb、白云母Ar-Ar同位素定年。研究表明:①多期造山与燕山期陆内活化是成矿的有利地质背景,多阶段伸展作用导致幕阜山地区多期大规模的多金属成矿作用发生;②矿田构造主要以NE(或NNE)向构造为主,复合改造NW向及近EW向构造,NE(或NNE)向和NW(或近EW)向构造呈现立交桥式的构造格局,控制了花岗岩和伟晶岩分布;③矿田内伟晶岩属极高分异、富硅、过铝质花岗质岩石,燕山期花岗岩属陆壳改造\"S型\"花岗岩;④幕阜山岩体由岩体内接触带往岩体外接触带(10 km),由黑云母伟晶岩→二云母伟晶岩→白云母伟晶岩→锂云母伟晶岩→锂辉石白云母伟晶岩过渡,形成了较完整的稀有金属演化序列:无矿化→Be→Be+Nb+Ta→Be+Nb+Ta+Li→Be+Nb+Ta+Li+Cs;⑤稀有金属成矿与构造岩浆时空演化、构造组合、特别是岩浆的分异程度密切相关,矿田内燕山期花岗岩年龄139.3~146.2 Ma,稀有金属成矿年龄为130.5~130.8 Ma。 相似文献
60.
本文选择采自云南大理的天然粗粒白云石大理岩(d≈560μm)作为初始样品,利用Paterson气体介质高温高压流变仪在围压100~300 MPa、温度25~1000℃、应变速率10?6~10?4 s?1条件下开展了轴向压缩变形实验,厘定出低温晶内塑性和高温位错蠕变两种变形机制.低温晶内塑性机制发生在25~700℃温度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