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105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61.
刘爽  钟玮  刘宇迪 《地球物理学报》2018,61(9):3592-3606
本文在基态位涡(Potential Vorticity,PV)径向分布和基态涡旋强度对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类涡旋系统稳定性特征影响的研究基础上,结合理想试验和数值模拟诊断分析基态PV径向分布对扰动增长和系统结构变化的影响.基于线性正压浅水模型,设计三种典型基态PV中空结构下基态涡旋强度对系统稳定性影响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基态涡旋的强度主要影响稳定性的强弱,强度越强,不稳定增长率越大,而基态PV径向分布对系统最不稳定波动性质起着决定作用.分析不同波数下扰动的发展及不同波数间扰动的相互作用可知,对于宽且实的PV环,系统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低波数不稳定,且最不稳定波数扰动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地位;对于窄且空的PV环,系统稳定性主要取决于高波数不稳定,且多个高波数下增长最快模态的不稳定增长率值十分接近.利用模态线性叠加法讨论扰动增长对系统结构变化的影响表明:最不稳定波数的扰动发展对系统结构变化有关键影响,而多个波数的扰动不稳定增长相当时,不同波数的扰动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系统结构变化.最后,利用实际个例模拟资料分析基态PV径向分布及其变化对TC结构和强度的影响表明:TC内核区出现的多边形眼墙结构与当前时刻基态PV径向分布所决定的最不稳定波数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同时基态PV径向分布变化所反映出的系统动力稳定性强弱与TC强度发展阶段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2.
本文在深入调研上海市集中测绘成果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对系统的建立与长期维护的总结,简要的介绍了系统实现的功能与系统架构,总结了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思路与做法。着重阐述了系统在整合测绘处理与成果管理、保持基础数据的现势性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总结了系统在建设与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为其它地区建立或改造测绘成果系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3.
AutoCAD的二次开发技术是许多领域内专用软件的开发技术,它有利于该领域内绘图效率的提高。本程序是为通惠排干渠横断面测量开发的一个小程序,主要是针对横断面图绘制部分。程序中利用AutoCAD二次开发技术,采用Visual Basic 6.0,AutoCAD VBA为平台,通过AutoCAD ActiveX Automation接口将消息发送到Au-toCAD。AutoCAD VBA允许VBA环境与AutoCAD同时运行,并通过ActiveX Automation接口对AutoCAD进行编程控制,在Visual Basic 6.0中用代码进行参数化自动绘图。程序可以实现横断面图自动生成。为方便使用者操作,程序设计了与AutoCAD交互的界面,用户只需要在对话框中输入数据文件名,其余的绘图工作由程序自动完成。  相似文献   
64.
给出了大气三维涡旋运动基本态所满足的简洁的偏微分方程. 大气涡旋运动存在低压辐合上升和高压辐散下沉的基本状况,基本态的三维速度场可以用流函数和对流速度势分解,且具有螺旋结构. 当Reynolds数Re→∞时,涡旋运动就化为地转风,涡旋运动近似就化为地转风近似.  相似文献   
65.
To study the crustal movement in the vicinity of the epicenter before the Zhangye MS5.0 earthquake in 2019,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ustal deformation before the earthquake are discussed through the GPS velocity field analysis based on the CMONOC data observed from GPS. The baseline time series between two continuous GPS stations and the strain time series of an area among several stations are analyzed in the epicenter area. The resulting time series of baseline azimuth around the epicenter reflects that the energy of the fault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Qilian Mountain is accumulated continuously before 2017. Besides, the movement trend of azimuth slows down after 2017, indicating the stress accumula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seismogenic fault zone has reached a certain degree. The first shear strain and EW-direction linear strain in the epicentral area of the Zhangye MS5.0 earthquake remain steady after 2017, and the surface strain rate decreases gradually after 2016. It is illustrated that there is an obvious deformation loss at the epicentral region three years before the earthquake, indicating that a certain degree of strain energy is accumulated in this area before the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66.
2020年5月6日、5月9日,新疆地区南天山西段先后发生乌恰5.0级和柯坪5.2级地震,系统总结2次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其中:①地震活动:震前存在调制地震集中、地震窗、5级以上地震成组等中短期异常;②地球物理观测:2次地震震中附近震前出现形变、电磁和流体观测异常,其中形变异常3项、电磁异常4项、流体异常1项,主要分布在柯坪5.2级地震震中附近。通过对2次地震序列进行跟踪,发现:乌恰5.0级地震余震较少,震后60天内共记录ML 3.0以上余震4次,最大震级为ML 4.5;柯坪5.2级地震后余震较丰富,震后60天内共记录ML 3.0以上余震10次,最大震级为ML 4.7,计算得到序列h值为1.6,b值为0.73。综合分析认为,2020年5月新疆地区2次5级以上地震前存在的地震活动异常较少,但区域地震活动水平较强,主要存在具有中短期指示意义的地球物理观测异常。  相似文献   
67.
2020年5月18日云南省巧家县发生M_S5.0地震,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的13个强震台站和昭通简易烈度计示范项目建设的43个烈度计台站,共接收168条强震动记录,经常规处理,绘制震区加速度峰值等值线图,并与云南地区常用地震动衰减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加速度峰值较大的几个台站频谱特性,计算地震动能量持时,讨论中小地震中高加速度峰值/低震害现象的成因,得到以下结论:(1) PGA等值线图形状较为平滑,其长轴呈NW—SE向展布;(2)云南地区常用地震动衰减关系预测值总体衰减趋势与观测值一致,但在近场(0—30 km)时,预测值基本偏小;(3)加速度峰值较大的几个台站记录主频集中在1—5 Hz;(4)小河镇台记录的能量持时较短,说明能量衰减较快,属脉冲型记录,不会对建筑物造成较大破坏。  相似文献   
68.
2015年1月14日乐山金口河M5.0地震发生在历史地震强度较低的川南山区与四川盆地交界一带。基于四川区域地震台网的震相报告与波形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法对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同时,采用CAP波形反演方法及HASH方法反演了主震及序列中8次ML≥2.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另外,利用Coulomb3计算了主震发生后库仑应力改变量,得到的结果如下:①重新定位结果显示,金口河M5.0地震位于(103.18°E,29.32°N),震源深度16.6km,略深于波形反演结果(12km)。序列分布在NNW向天全-荥经断裂和NE向西河-美姑断裂的交汇部位,余震序列在空间上呈NE向展布。②M5.0主震的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350°/倾角46°/滑动角107°,节面Ⅱ:走向146°/倾角47°/滑动角73°,表现为走向NW(NNW)、中等倾角的逆冲型运动方式。序列中其余8次ML≥2.0余震大多以走向NE的逆冲型地震为主,个别为走滑或正断层类型。主震和大部分余震的节面方向不一致,主震节面方向与余震长轴方向也不一致。③主震后库仑应力改变量显示,余震主要发生在主震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的区域。综合分析推测,NNW向天全-荥经断裂为本次地震主震的发震构造,倾向NE的机制解节面Ⅰ指出了该断裂的几何产状;M5.0主震发生后,立即触发了其旁侧的NE向西河-美姑断裂,并激发了多次余震。  相似文献   
69.
Earthquakes are a serious natural disaster faced by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Research on earthquake hazard mitigation are important parts of earthquake science and is a feature of China''s development of earthquake science. In recent years,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S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C) and the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CEA) hav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basic research on earthquake hazard mitigation, and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have emerged. This paper collects the applications and approvals of the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and the NSFC projects undertaken by the research institutes of the CEA system in recent years. The CEA system has received funding in the 13th “Five-year Plan” for “Monitoring, Early Warning and Prevention of Major Natural Disas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projects is expected to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basic science and applied research of the CEA system. In the NSFC, the number of applications from the CEA system is relatively stable, and the funding rate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for the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 Although no detailed statistical analysis has been performed, the CEA system still has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talent and major programs. I hope that the brief review of new opportunities that have arose in recent years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can provide some background and new thinking for future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70.
CICE5.0与BCC_CSM2.0模式的耦合及对北极海冰的模拟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将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发展的最新海冰模式CICE5.0引入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BCC_CSM2.0,替代原有的海冰模式SIS,形成一个新的耦合模式。在此基础上,评估新耦合模式对1985-2009年北极海冰的模拟性能,检验引入CICE5.0后对耦合模式中北极海冰、海洋和大气模拟结果的改进。结果表明,引入CICE5.0后,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北极海冰的空间分布、季节以及年际变化特征。相比于旧版本耦合模式,新耦合模式模拟的北极多年冰增多、一年冰减少,同时,海冰增厚、海冰流速减慢,模拟效果得到显著改进,对波弗特涡流模拟的改善尤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于SIS,CICE5.0对北极海冰特别是海冰厚度模拟性能的提升,在耦合进入BCC_CSM2.0后,会触发冰-温的正反馈机制,改进了模式对海平面气压场、表层气温和海表温度的模拟,由此进一步提高了模式对北极海冰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