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研究区位于准噶尔成矿省巴尔鲁克山—三塘湖晚古生代、中生代Cu、A u成矿带东段,构造上属唐巴勒-卡拉麦里古生代复合沟弧带。出露地层主要为奥陶系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正常碎屑岩组合,泥盆系陆源碎屑岩、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组合,及石炭系正常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组合。研究区侵入岩主要形成于华力西晚期,表现为从基性到酸性演化的特征。区内断裂和褶皱构造发育,为成矿提供了空间。笔者主要是通过对巴里坤县八墙子一带A u、Cu等元素在各个地层单元、侵入岩及构造中的分布特征研究,结合区内已发现的金、铜矿床、矿(化)点及异常的分布特征,总结了研究区金、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认为区内金、铜矿产的形成与大地构造环境、区域构造以及岩浆活动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新疆巴里坤盐湖周边硫酸钠型盐渍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土柱异位培养的方法,使用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研究了不同覆盐量(CK、1倍覆盐、2倍覆盐、3倍覆盐和4倍覆盐处理)对土壤呼吸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 土壤呼吸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其峰值表现出随覆盐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4倍覆盐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峰值出现时间(15: 00)比其他处理(17: 00)有所提前;凌晨0: 00-6: 00,部分土壤呼吸速率呈现负值。(2) 覆盐后土壤CO2日排放量随时间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气温变化一致;培养期间土壤CO2日均排放量表现出随覆盐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4倍覆盐处理下土壤CO2日均排放量显著高于CK处理(P<0.05)。(3) 土壤温度敏感系数Q10表现出随覆盐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综上可见,覆盐处理显著影响了盐湖周边盐渍化土壤CO2排放通量、特征和土壤温度敏感性,因此,在研究气候变暖对盐渍化土壤呼吸影响时,不仅要考虑增温对土壤呼吸的直接影响,也要考虑土壤盐层厚度与土壤温度敏感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新疆巴里坤县三塘湖北卡拉岗组火山岩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雪  冯成贵  虞卫东 《新疆地质》2005,23(3):234-238
新疆东准噶尔巴里坤县三塘湖盆地以北老爷庙额仁山一带,广泛分布一套红色、红褐、黄色酸性火山岩,前人(1:20万)将其归为下石炭统黑山头组(C1h)和中一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C2~P1h),1999-2001年在这一带开展1:5万区调时发现,这一套火山岩不整合于下伏地层之上,从而将火山岩从老爷庙组(D3l),黑山头组和哈尔加乌组中解体出来,划归为卡拉岗组(P1k),为一套陆相酸性火山岩.以喷溢相流纹岩、霏细岩为主,是造山后弛张期大陆板内火山岩,时代为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疆东准噶尔造山带纸房地区 1∶ 2 5万区调填图 ,发现色克森巴依超单元 (前人划归华力西中期侵入岩 )侵入于下奥陶统恰干布拉克组的基性火山岩中 ,上被上志留—下泥盆统红柳沟组不整合覆盖。结合本分队测得 Pb- Pb同位素视年龄值 (4 2 3± 1) Ma,确定其为加里东造山旋回的产物 ,属科迪勒拉—加里东型花岗岩及晚造山期花岗岩 ,形成于板块消减、褶皱隆起造山环境。其发现对研究该地区的地质演化史将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Reconstructing the environmental and hydrological response to millennial-scale fluctuations of climate-sensitive areas of mid-latitudes is crucial to understanding the Late Pleistocene climate in terrestrial inland regions. We use sediment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proxies (e.g. lithology, gain size, loss-on-ignition, soluble salts, X-ray fluorescence elements) from Balikun Lake in the eastern Tienshan Mountains, to elucidate variations in sedimentation, water chemistry and watershed weathering intensity of the Late Pleistocene interval (~20−60 ka). The record documents high-frequency oscillations and alternating hydrological patterns on (multi-) millennial timescales. Balikun Lake changes from nearly fresh to brackish and finally to hypersaline conditions during MIS3. The warm and wet climate during the early MIS3 facilitated regional vegetation and bioproductivity. Halite sedimentation took place from the middle to late MIS3, indicating a gradual drying trend. This reduced the lake area and vegetation cover, as well as weakened the chemical weathering rates of the watershed. These new interpretations challenge the idea of climate amelioration with the highest lake level and wettest conditions prevailing in the arid areas of north-west China during the late MIS3, indicating a possible westerlies-dominated Late Pleistocene climate in these areas. The evolution of the palaeohydrological regime and climate change in the Balikun Basin correlated well with the millennial-scale high-latitude Atlantic climate superimposed o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summer insolation.  相似文献   
16.
新疆巴里坤县下涝坝一带新发现的辉橄岩为铁质超基性岩,里特曼指数小于1,属极强太平洋型钙碱性岩系,非蛇绿岩组分.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表明,其形成年龄为(359±4.7) Ma.结合区域地质成果分析,超基性岩体形成时代为晚泥盆世.据近年邻区发现的超基性岩研究成果,认为该超基性岩对寻找与之有关的硫化物铜镍矿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疆巴里坤ETM数据遥感地质填图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新疆巴里坤县八墙子一带ETM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彩色,空间变换及假彩色合成等图像处理,同时,依据野外踏勘、实测 剖面等资料不断调整图像处理方法; 以最大程度突出已知岩性单元间影像区别为目的,通过全色谱段融合方式将图像比例尺提高到1 ︰5万; 在ArcView等平台上进行综合分析、解译和填图,并经过实地查验进一步修改填图方法与结果,最后编辑形成地质图。  相似文献   
18.
论新疆巴里坤湖沉积地球化学指标的累积规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于1989年8月,在新疆巴里坤湖区进行多次野外调查和钻孔取样,将116块岩芯样用等离子发射光谱对各种微量元素和氧化物进行全面分析,以研究古气候与古环境的演变关系。研究得知,本区多数微量元素以碎屑形式机械迁移为主,因此,在地表径流较丰富的凉湿或冷湿环境,湖底沉积的元素相对富集;反之,在地表径流减少的暖干环境,元素富集减少。这种元素的迁移规律,表明干旱区内陆确存在冷湿暖干型的气候特征,不同于东部季风区  相似文献   
19.
新疆巴里坤湖35000年来古气候变化序列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韩淑ti  袁玉江 《地理学报》1990,45(3):350-362
对巴里坤湖ZK00A钻孔剖面用多种手段进行同步同周期的综合研究。古气候变化格局以各种不同时间尺度、不同程度的冷湿期和暖干期交替变化为特征。冷湿期与冰期、高湖面期对应;暖干期与间冰期、低湖面一致。整个剖面揭示出35000年来具有12个10~3年、3个10~4年、3个10~2年的气候旋回。其中12000年以来以暖干为主,12000年前以冷湿为主。存在着600、2225—2543、5933—8900、11600年的变化周期。对内陆干旱区,35000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序列、格局和周期的研究,以大量气候标志、参数为依据,经计算机处理与成图,具有较高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大河气象站为代表站,对2014年7月~2018年6月巴里坤机场风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巴里坤机场主导风向受地形影响,白天盛行W风,夜间盛行E风;(2)巴里坤机场风速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白天风速大于夜间,春季风速大,冬季风速小;(3)巴里坤机场大风多出现在4-6月,风向频率多为偏西北风;(4)西北路径(经向型)和偏西路径(纬向型)的强冷空气造成巴里坤机场西北大风,冷平流强,气压梯度大,锋区明显。偏东大风时为“Ω”型环流,位于脊前出现东北大风,位于脊后出现东南大风,低层锋区不明显,东北大风时无明显冷暖平流,东南大风时暖平流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