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4篇
  免费   513篇
  国内免费   547篇
测绘学   2868篇
大气科学   376篇
地球物理   703篇
地质学   1720篇
海洋学   296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896篇
自然地理   85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299篇
  2016年   245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487篇
  2012年   422篇
  2011年   437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428篇
  2006年   417篇
  2005年   371篇
  2004年   392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79篇
  2001年   237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面向葡萄园移动信息采集和管理的需求,设计了基于移动终端的葡萄园信息管理系统,并在Android平台下开发实现了一个基于移动GIS技术的葡萄园信息管理系统。该葡萄园移动信息管理系统除基本的GIS地图功能外,能够采集和实时回传农田基础信息,远程控制葡萄园滴灌设备,并结合平板电脑的摄像头实现远程实时视频诊断。经过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甘城子乡的葡萄园的应用试验证明,该系统能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为葡萄生产提供定位定量的空间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522.
在内涵解析的基础上,主要从数据质量评估、贡献者分类与动机以及法律议题三方面归纳与梳理国外自发地理信息的研究情况。相比较而言,我国对自发地理信息的研究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研究应从四个方面深入开展:政府主导下的公众贡献自发地理信息;数据质量控制;移动自发地理信息以及自发地理信息涉及的法律议题。  相似文献   
523.
针对移动GIS在国土管理上的应用,运用面向地理信息服务的思想,探讨移动终端地理信息应用的关键技术,总结基于"SOA+离线地图"的移动终端通用地理信息应用模式,并以服务型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为依托,实现跨平台的移动地图应用。  相似文献   
524.
城市生态环境监测具有数据来源广泛、监测要素复杂、服务对象多样等特点,整合可用的资源进行城市生态的综合监测成为目前关注的热点。本文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以及地表覆盖、城市边界等遥感产品,在现有遥感生态指数的基础上,结合黑臭水体指数,构建适合综合评估城市生态状况的集成遥感监测模型,实现对城市生态环境状态的多维度监测。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客观地反映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理论上补充了基于遥感数据的城市生态环境监测方法,可为城市生态环境监测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25.
自然资源监管是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延安市自然资源监管“一张图”系统为例,阐述了该系统的建设内容、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系统梳理并建立了延安市自然资源数据目录体系,集成了土地利用监测分析、水源涵养评估等专题监管分析模型,搭建了云环境,以满足潜在的计算和存储性能扩展需求。系统为延安市自然资源监管提供了信息化支撑,也为今后开展更为深入的监管服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26.
耕地是丘陵山区稀缺的土地资源,具有地形条件复杂、种植结构多样的特点,导致了山地耕地信息难以快速、准确获取,并且基于传统的遥感数据及遥感监测方法开展山区耕地信息快速自动提取比较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西南山区贵州省息烽县作为试验区,根据地理空间异质性特征,提出分区控制、分层提取的耕地形态信息提取思路,构建了一种地貌单元约束条件下的分区分层耕地形态信息的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地貌-植被特征将试验区划分为平坝区、山坡区、林草区3类地理分区;然后在每类分区基础上,根据耕地所呈现的视觉特征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对不同类型的耕地分别设计不同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分层提取。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对山区复杂地形背景噪声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所提取的耕地地块信息相比于传统方法更符合实际耕地的实际分布形态,有效地减少了漏提率和错提率。  相似文献   
527.
利用多源数据通过融合的方式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实现数据集约融合整合,在现有的地理国情监测、各类国土调查数据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辨析不同手段获取数据的语义差别,融合形成非尺度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实现新型基础测绘体系的初步探索,实现多源数据增量更新推送,提高数据共享时效性。通过应用验证,能较好地提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精度,解决了长效更新的问题,改变了传统依靠影像或外业更新的模式,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528.
"两违"综合治理工作因涉及范围广、频率高,亟须采取相应的数字化手段为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支持。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具有高空间分辨率技术特点,可为"两违"执法工作提供实时详尽的高分辨工作底图,加以遥感处理分析,可以达到对监控区域"两违"变化多时相监测的目的。本文设计了一套以遥感监测为主要手段,集成卫星遥感、航空遥感、无人机航测技术,从多源影像获取、多源数字正射影像工作底图制作、"两违"疑似图斑提取与建库到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两违"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辅助城市规划监测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29.
地面自动气象观测设备运行状态信息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雁  周青  李峰  周薇  徐鸣一  梁海河 《气象科技》2015,43(6):1030-1039
地面自动气象观测设备运行状态检测机制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国地面气象观测运行保障工作的一大难题。本研究从运行监控实际业务需求角度出发,在梳理现有业务运行地面自动气象观测设备结构基础上,结合部分研究成果,从数据采集模块、气压观测模块、温湿度观测模块、风观测模块、地温观测模块、雨量观测模块、供电系统模块、软件模块、能见度观测模块和称重降水观测模块共10个方面逐一细化了每一主要部件的状态检测点,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和编码,同时参考现行业务运行设备长Z数据报文,制定了地面自动气象观测设备运行状态报文规范,最终研制了地面自动气象观测设备运行状态信息检测技术。通过统一规范、标准,研究结果可解决目前我国地面自动气象观测设备监控信息设计规范缺失的问题,可缓解当前厂家多、型号杂、设备不统一的不利局面,有利于推进地面自动气象观测设备运行监控技术规范化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530.
Anecdotal data sources may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information available about an exploited species, as record keeping may not have occurred until after exploitation began. Here, we aimed to fill any gaps in the exploitative history of the sparid snapper (Pagrus auratus), using social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methods. Social research consisted of interviews with recreational fishers, focusing on the most and largest snapper they had caught. In addition, the diary‐logs of two recreational fishers were analysed. Historical research consisted of investigation of old books, photos, archives and unpublished sources unconventional to fishery science. Interviews with fishers demonstrated no or weak trends in snapper abundance or size, and were likely impeded by a lack of ability to detect change in a fish stock that may still be considered abundant. The fishers’ perception of change, however, largely reflected recent experiences (last c. 10 years), when biomass is understood to have increased, and mostly did not consider experiences before the 1980s. Alternatively, diary‐logs of fisher catch rates produced a pattern that matched formal stock assessments of snapper biomass, suggesting declines in abundance up until the 1990s and an increase in biomass after that time. Historical research, although more qualitative, had the ability to investigate periods where formal records were not kept and described a fishery vastly different from the current one. Snapper were easily caught, in great abundance and in unusual locations. Localised depletion of snapper was first noticed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despite spectacular catches of snapper occurring after that time. Snapper behaviour was also likely different, with visual sightings of snapper by onlookers a common occurrence. Although predictions from stock assessment models are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anecdotes listed here (i.e., high biomass in the past), these anecdotes are valuable as they explain lost biomass in a perspective meaningful to all. This perspective may be valuable for managers trying to consider the non‐financial value of a shared fishery but, if unrecognised, represents a shifting basel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