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91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大气瞬变强迫对冬季西太平洋遥相关型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用NCEP/NCAR1948—2005年逐月和逐日资料,分别从天气尺度瞬变热力异常强迫和瞬变动力异常强迫两方面的作用着手,就大气瞬变异常强迫对冬季西太平洋遥相关(WP)型形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分析表明,在对流层低层,天气尺度瞬变热力异常强迫对冬季WP型的形成主要起削弱作用,而瞬变动力异常强迫对WP型的形成没有明显的加强或削弱作用;在对流层中高层,瞬变热力和动力异常强迫都有助于WP型的形成和维持,而且瞬变动力异常强迫对WP型的形成和维持作用还存在南北非对称性的特点,即瞬变动力异常强迫对WP型的南北偶极子型中北区异常的形成和维持作用显著,而对WP型中的南区异常的形成作用不明显。研究还表明,天气尺度瞬变异常强迫对WP型形成的作用时间是次月尺度的。  相似文献   
142.
张立  赵洪声  陈静  刘耀炜 《地震》2008,28(4):52-58
通过对2000年以来云南地区MS≥6.0强震震中区(大姚、 永胜、 宁洱)水位观测资料的分析, 发现震中区水位在强震发生前具有一种共同变化特征, 即强震大多发生在水位上升至最高水位后的反向下降过程中。 震中区水位的这一异常共性, 有助于今后对云南强震的地点判定。 而强震震中区这种震前高水位的形成, 借助统计分析确定为降水所致。 水位上升使地壳构造应力得以积累, 水位下降使积累的应力骤然释放, 导致强震发生, 该项研究也为地球表层水运动的致震机制提供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143.
应用1949~2005年热带气旋(台风)年鉴资料,对西太平洋以及登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热带气旋活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西太平洋生成热带气旋个数和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个数有略为减少的趋势,而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强度有显著增强趋势.2005年西太平洋生成热带气旋数偏少,但其中登陆我国的强热带气旋比例却明显偏高.对导致这种异常现象的大尺度环流条件的分析表明,前期南亚高压和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台风期副高偏强、东亚夏季风偏弱、水平风垂直切变等因子不利于热带气旋生成;而西太平洋西部异常的水汽输送、弱风垂直切变、海表面温度异常以及中低纬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等则可能是导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强度异常偏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4.
华东冬季异常冷暖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利用1951-2007年华东地区14个代表站冬季(12-2月)温度资料和北半球500 hPa高度及北太平洋海温资料,通过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华东地区冬季气温的气候变化及其与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北太平洋海温场的关系.结果表明:华东地区冬季气温具有明显的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前期夏季北半球500 hPa高度距平场和前期春季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场分布可作为华东冬季异常冷暖年的前兆信号;夏季北太平洋中部地区500 hPa高度场变化及前期10月西太平洋副高强弱变化,对华东地区冬季气温变化具有很好的指示性;春季南赤道海流区和西风漂流区海温异常变化,对华东地区冬季气温变化也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5.
介绍了2008年8月30日新疆和静5.6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分析了2008年6月以来天山中东段地区地下流体部分监测点短临异常情况。研究认为该地区地下流体前兆异常分布特点可能与本次地震的破裂方向有关。  相似文献   
146.
马德文  邱楠生  许威 《地质科学》2011,46(4):1055-1067
利用SRK状态方程定量研究了温度下降和天然气散失对地层压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利用真实气体状态方程不仅可以定量分析温度降低对地层压力的影响,而且可以定量研究气藏的散失量及其对地层压力的影响.早白垩世末( 100 Ma)至今,地层温度下降了约60℃,导致地层压力下降约22%;天然气散失约17%~24%,导致地层压力下降约2...  相似文献   
147.
江西省2000年秋季异常连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江西省 2000年 10月 12~ 28日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期间的 500 hPa和地面形势特征及 700 hPa湿度场特征,发现西风带低槽活动频繁、副高位置适中稳定使得冷空气和南方暖湿气流持续交汇于江南中北部是造成这次连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8.
地下水化学背景值研究中的异常值判定与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吉林省地下水化学背景值调查背景值确定出现的水化学异常问题,应用数理统计原理,并结合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讨论了判定和处理异常值方法的科学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9.
海-气相互作用气候系统异常时的一些参数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振山 《大气科学》1992,16(3):257-262
本文建立了一个满足“局域平衡假设”的海-气气候模式,从而利用超熵产生作为判据,导出了气候出现异常现象时的一些参数关系.可望这些参数关系有助于定性研究El Nino的一些起因.  相似文献   
150.
岩体失稳过程中的振荡现象及断层的多向错动形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流  施行党 《地震地质》1992,14(1):1-9,T004
对三轴实验中岩石突发式破坏和粘滑失稳的瞬时动态过程的研究表明,应力下降和位移增加都不是单一的,而是一种含有多种频率成分的振荡过程。用扫描电镜对错动面的观察表明,这种振荡导致双向或多向错动形迹的发育。结合天然断层面上常见的双向或多向错动的擦痕、阶步等形迹,以及断层带的异常构造,如反错列等,提出一次断层活动中失稳振荡——地震可能是这些特征的形成原因之一。反之,它们也有可能成为地震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