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65篇
  免费   5038篇
  国内免费   3143篇
测绘学   3538篇
大气科学   3272篇
地球物理   3899篇
地质学   7749篇
海洋学   2206篇
天文学   497篇
综合类   1108篇
自然地理   1377篇
  2025年   26篇
  2024年   527篇
  2023年   439篇
  2022年   735篇
  2021年   752篇
  2020年   837篇
  2019年   859篇
  2018年   727篇
  2017年   878篇
  2016年   872篇
  2015年   889篇
  2014年   1136篇
  2013年   1242篇
  2012年   1139篇
  2011年   1109篇
  2010年   884篇
  2009年   1105篇
  2008年   1094篇
  2007年   1155篇
  2006年   1088篇
  2005年   888篇
  2004年   830篇
  2003年   642篇
  2002年   646篇
  2001年   474篇
  2000年   447篇
  1999年   375篇
  1998年   341篇
  1997年   307篇
  1996年   235篇
  1995年   187篇
  1994年   199篇
  1993年   131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9篇
  1976年   4篇
  1971年   4篇
  1954年   5篇
  19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东北地区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东北地区104个气象站1991~2010年观测资料和70个测风塔2009年6月~2010年5月测风资料,进行了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并利用中尺度模式WRF进行风能资源空间模拟,以研究观测站点稀少地区的风能资源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气象站和测风塔揭示的大风区域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的高海拔地带。2中尺度模式WRF能够较好地模拟东北区域风速分布的气候特征,模拟结果既反映出平原大面积的大风区域,也可反映出山区因地形起伏造成的风速空间分布差异。3对风能资源参数模拟结果进行海拔高度订正,可以进一步提高模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70 m高度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在300~500 W/m2之间,属于风能资源可利用区或较丰富区;在辽宁省西部、吉林省中部和黑龙江省中部丘陵以及东北地区东南部的呈东北-西南走向的中高山区的70 m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可达300 W/m2以上,局部地方可达500 W/m2以上,风能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102.
黄河河源区变化环境下分布式水文模拟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李道峰  田英  刘昌明 《地理学报》2004,59(4):565-573
将黄河河源区划分为38个自然子流域,利用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径流量,采用唐乃亥水文站逐年、月实测径流资料进行验证,得到了较好的模拟效果。文章建立了5种土地覆被情景模型及24组不同气温和降水的情景组合,分别模拟不同情景下的年径流量。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流域年径流量减小,蒸发量增加。当气温降低2oC且降水增加20%时,流域径流量增加得最大,增加39.69%。  相似文献   
103.
以皮里青河流域为研究区,运用小时降水、土地利用类型、数字高程(DEM)、实测淹没深度等数据,基于FloodArea模型对研究区2010年5月2日、2012年6月3日、2016年5月9日、2016年6月17日洪水过程进行再现模拟,通过精度验证并建立了降水-淹没深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确定了4个淹没等级对应的致灾临界雨量。相关分析得出喀拉亚尕奇乡累计8 h降雨量与模拟洪水淹没深度的相关性最好,达到了0.96,潘津乡降雨累计5 h的相关性最好,为0.99;通过实测数据对模拟淹没深度进行精度检验得出,喀拉亚尕奇乡和潘津乡两个考察点相对误差分别为0.47 m和0.1 m,误差率分别为31.33%和7.69%,FloodArea模型对研究区洪水过程模拟的效果较好,可以反映出该区域的洪水淹没情况,能为无水文资料的山区流域的山洪过程进行较为精准的模拟;按照山洪灾害等级划分标准和降水-淹没深度的关系得出,预警点累计5 h降水得到对应4个等级的致灾临界雨量阈值分别为:四级17.84 mm、三级32.39 mm、二级54.21 mm、一级76.04 mm。  相似文献   
104.
1998-2012年青藏高原TRMM 3B43降水数据的校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玉立  宋蕾 《干旱区地理》2015,38(5):900-911
运用1998-2012年青藏高原的TRMM 3B43降水数据以及气象台站实测降水数据,对比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TRMM 3B43降水数据偏差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 TRMM 3B43降水数据在青藏高原地区存在明显误差,特别是降水量大的地区和月份,偏差量较大。(2)青藏高原地区TRMM 3B43降水数据偏差分布与海拔、经纬度、降水量存在密切的关系。用偏差分布规律,加法修正法结合随机森林算法对青藏高原地区TRMM 3B43降水数据进行了校准。经过校准之后,数据精度得到显著提高,有效增加了数据的可用性,多年月平均数据决定系数R2最大可达到0.9(3、10月),最小也接近于0.5(12月),效率系数E均为正值,最大可达到90(3、10月);多年季平均和多年平均降水数据中除了第一季度结果稍差外(决定系数R2为0.58),其余数据校准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05.
阜康典型荒漠C3植物稳定碳同位素值的环境分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通过对阜康典型荒漠C3植物稳定碳同位素值的分析。叶片炭同位素值在-23‰和-29‰之间变化,其中主要在-27‰附近波动。这与前人报道的世界上其他地区荒漠植物碳同位素值的变化非常一致。降水可以改变叶片碳同位素值的大小,降水越多,叶片碳同位素值越负,它们的变化幅度有物种的依赖性。叶片碳同位素值也受植物生长形式或期望寿命的影响,木本植物或寿命长的植物叶片碳同位素值要高。分析表明,利用该区土壤或陆相沉积中有机质碳同位素值可以判断气候的干湿变化:土壤或陆相沉积中有机质碳同位素值越高,气候则越干燥。  相似文献   
106.
107.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comparison of the qualitative physicochemical simulations (by the Winsel program complex)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reacting fluid with experimental data on the water-electrolyte (NaCl, HCl, NaOH, and KOH)-mineral (quartz, corundum, microcline, and plagioclase) system and the water-electrolyte-rock (granite and pelite) system at 400–800°C and 1–10 kbar. Constraints are proposed for the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electrolyte at whic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108.
北京一次大风和强降水天气过程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利用3维强风暴冰雹分档模式(IPA—HBM)对2001年8月23日北京的一次伴有大风、暴雨和冰雹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并与部分观测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此次强风暴的生命史、降水分布、降雹的大小等要素做了较好的模拟,并能够模拟出伴随强风暴过程所产生的强下沉气流和及地面强风速切变(下去暴流)。从云微物理学角度分析了此次局地性大风的形成原因,认为由高空冰雹粒子的拖曳产生的负浮力作用是促发强下沉气流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冰雹的融化和雨水蒸发冷却对下沉气流起加速作用,冰雹的拖曳和融化作用对下沉气流具有决定性作用。强风暴所产生的爆发性强下沉气流最终导致了局地大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9.
The food web structure and functioning of two north-western Mediterranean lagoons exhibiting contrasting degrees of eutrophication and marine influences were compared through δ13C and δ15N analysis of major potential food sources and consumers. The Lapalme Lagoon is well preserved and has kept a natural and temporary connection with the open sea. Conversely, the Canet Lagoon is heavily eutrophicated and its water exchange with the open sea has been artificially reduced. In Lapalme, all potential food sources and consumers exhibited δ15N values indicative of pristine coastal areas. Suspended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POM) and sediment organic matter (SOM) pools seemed to constitute the main food sources of most primary consumers. Both primary producers and all consumers were much more 15N-enriched (by  10‰) and more 13C-depleted in Canet than in Lapalme. This reflected: (1) the assimilation of important amounts of anthropogenic nitrogen in the food web, and (2) a marked and uniform influence of 13C-depleted allochtonous sources of carbon. Based on the mean δ15N of primary consumers, we found rather similar food web lengths in both lagoons with top consumers at trophic levels 3.6 and 4.0 in Canet and Lapalme,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eutrophication of the Canet Lagoon resulted in a simplification of the food web structure (i.e., a single trophic pathway from a 15N-enriched fraction of the SOM pool to top predators) compared to what was observed in Lapalme Lagoon where additional 13C-enriched food sources played a significant trophic role. Moreover, some consumers of Canet tended to exploit primary producers to a larger extent (and thus to exhibit lower trophic levels) than in Lapalme.  相似文献   
110.
郭晶  刘广军  郭磊  董绪荣 《测绘学报》2006,35(3):267-272
在经典3D R-tree基础上提出新的3D R-tree索引,通过改变待索引数据项的结构并重新设计查询处理算法,减少包容矩形死区,提高查询效率;为了满足全时段查询要求,设计一种称为3D -TPR-tree的联合索引结构,并对其中TPR-tree的参数包容矩形的调整算法进行优化。通过测试,证明3D R-tree的查询效率明显高于普通3D R-tree;此外,测试结果也表明经过优化的参数包容矩形的调整算法也部分提升了TPR-tree的查询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