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We investigate repeating aftershocks associated with the great 2004 Sumatra–Andaman (Mw 9.2) and 2005 Nias–Simeulue (Mw 8.6) earthquakes by cross-correlating waveforms recorded by the regional seismographic station PSI and teleseismic stations. We identify 10 and 18 correlated aftershock sequences associated with the great 2004 Sumatra and 2005 Nias earthquakes, respectively. The majority of the correlated aftershock sequences are located near the down-dip end of a large afterslip patch. We determine the precise relative locations of event pairs among these sequences and estimate the source rupture areas. The correlated event pairs identified are appropriately referred to as repeating aftershocks, in that the source rupture areas are comparable and significantly overlap within a sequence. We use the repeating aftershocks to estimate afterslip based on the slip-seismic moment scaling relationship and to infer the temporal decay rate of the recurrence interval. The estimated afterslip resembles that measured from the near-field geodetic data to the first order. The decay rate of repeating aftershocks as a function of lapse time t follows a power-law decay 1/tp with the exponent p in the range 0.8–1.1. Both types of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at repeating aftershocks are governed by post-seismic afterslip.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重构用于确定视震源时间函数有效持续时间的判别函数,对提取视震源时间函数的PLD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合成资料和实际资料,验证了改进后PLD方法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将PLD方法应用于2005年克什米尔MW7.6地震及其11个余震的1887条记录,在84个台站处获得了这次地震的视震源时间函数.分别平均从不同台站的P波、S波、Rayleigh波和 Love波中得到的视震源时间函数,获取了主震的平均视震源时间函数.对视震源时间函数的分析表明,2005年克什米尔MW7.6地震的持续时间大约为25 s,这是一次“急始型”地震,总体上表现为圆盘形破裂.但有迹象表明,破裂在初期有向西北方向发展的单侧传播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东海内陆架EC2005孔柱状沉积物陆源矿物、粒度及地球化学成分分析, 尝试探讨三者之间的制约关系.该孔柱状沉积物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石英以及长石.石英和长石含量控制着平均粒径的大小.矿物含量与化学成分含量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 体现了矿物对地球化学成分的控制.沉积物中各种矿物颗粒的大小差别造成了沉积物粒度的差异, 矿物间化学组分的不同是影响沉积物化学成分含量的主要因素, 其往往通过粒度组成间接地表现出来, 这就造成了“元素的粒度控制”表面现象, 实质上是矿物的种类和含量对粒度和地球化学成分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ο���ܵ�ʵ�ֺ�ά��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ITRF??WGS84??ο?????????????ο???????????????????????????????????Щ?????????????? ????????,??????°汾ITRF2005??????????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电力接地线监测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实现过程.该系统基于B/S(Browser/Server)模式运行,包括智能接地监测仪、远程观测点和监控中心系统.电力线的接地状态由监测仪采集,并通过GSM短消息向监控平台传输数据.为确保系统的安全,系统中的关键数据进行了MD5加密.登陆用户对数据库的操作情况以日志文件的形式保存,支持智能模糊查询、数据备份及恢复.  相似文献   
16.
基于ITRF2005的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荣敏  周巍 《海洋测绘》2009,29(1):1-3
基于最新的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2005的速度场,构建了一个新的现时板块运动模型ITRF2005VEL,比以往用空间测量技术或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建立的板块运动模型更精确和更全面地反映现时全球板块运动的特点。求解了ITRF2005VEL的现时板块运动参数;然后与地学板块运动模型NNR—NUVELlA相比两者基本一致。表明:最近三百万年内全球板块运动总体上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7.
假定冰期后地壳回弹模型沿垂直方向的运动定义为相对于地球质心的运动,则利用空间测量技术建立的ITRF2005速度场与冰后地壳回弹的地球物理模型ICE-4G速度场之间存在系统差.则本文对它们之间的系统差进行了求解,从而得出如果以地球物理模型ICE-4G为地壳垂直运动基准,则ITRF2005框架就相对于地心存在沿北纬13°,东经241°方向,每年约0.12mm的平移运动。  相似文献   
18.
简要分析了最新的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2005实现的基本情况及其相对于ITRF2000的改进,以ITRF2005为参考框架建立了新的全球板块运动模型ITRF2005VEL.建模时,首先根据测站的分布和速度场的精度对测站进行初步剔除,然后采用相似变换的方法对全球ITRF2005测站的速度场数据再进行第2次筛选.根据筛选结果利用最小二乘方法建立了全球板块运动背景场及其运动模型,给出了全球11个主要块体的运动参数.此结果与其他学者建立的模型相比,总体上有很好的一致性,但在个别块体上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9.
李纲  刘杰  余素荣 《中国地震》2007,23(1):104-113
1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2006年全球共发生7级以上地震15次(表1),最大地震为4月21日堪察加半岛8.0级和11月15日千岛群岛8.0级地震(图1)。与2005年相比,全球地震频次略有下降,能量释放明显降低。2006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活动有以下特点:表12006年全球7级以上地震目录  相似文献   
20.
Light and cold extrasolar planets such as OGLE 2005‐BLG‐390Lb, a 5.5 Earth masses planet detected via microlensing, could be frequent in the Galaxy according to some preliminary results from microlensing experiments. These planets can be frozen rocky‐ or ocean‐planet, situated beyond the snow line and, therefore, beyond the habitable zone of their system. They can nonetheless host a layer of liquid water, heated by radiogenic energy, underneath an ice shell surface for billions of years, before freezing completel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oceans under ice, like those suspected to be present on icy moons in the Solar system, could be a common feature of cold low‐mass extrasolar planets. (© 2007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