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8篇
  免费   807篇
  国内免费   485篇
测绘学   706篇
大气科学   411篇
地球物理   1164篇
地质学   1156篇
海洋学   312篇
天文学   114篇
综合类   221篇
自然地理   156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203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5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由于介观尺度的孔隙流体流动,弹性波传播过孔隙岩层时在地震频段表现出较强的频散和衰减。Johnson理论给出了在任意孔隙形状的条件下,部分气水饱和孔隙介质的理论相速度和品质因子的解析解。本文在Johnson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Q值曲线的低频和高频近似,推导了Q值曲线的近似公式,以及基于孔隙介质基本地球物理参数和孔隙斑块几何形态参数T和比表面积S/V的最大衰减Qmin近似公式。通过与理论值的对比,对Qmin近似公式存在的线性误差进行改正,进一步提高了精度。复杂的斑块形态对最大衰减Qmin和过渡频率ftr的都产生一定影响,且对ftr影响更大。因为数值模拟直接求解介观尺度的Biot孔隙介质方程需要极大的计算量,我们使用Zener模型建立了等效粘弹模型,有效地模拟了地震频带内的衰减和频散现象。  相似文献   
82.
运动的随时间而变的电离层所引起的多普勒频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电离层的变化和运动引起多普勒频移的物理机制,假定了一个包含多种因素的电离层模型。在此基础上得到电离层反射信号的多普勒频移公式以及穿过电离层的信号的多普勒频移公式。这些公式把多普勒频移与电离层及不均匀团块的电子密度变化、层和团块的运动速度以及地球磁场强度变化等参数直接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83.
张丹丽  谢强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6):1259-1265
基于3层普通抗震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能力谱法评估了矩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从实验结果中获取能力曲线,并利用在地面特性条件下的各站记录的地震地面运动建立需求曲线。评估结果表明,3层混凝土框架可以抵抗地面条件为1和2的所有地震带A,B,C,D和E的地震荷载;对于地面条件3,混凝土框架在地震带A,B,C和D中的实验结果令人满意;对于地面条件4,混凝土框架只对地震带A和B有效。  相似文献   
84.
层间隔震技术对于结构竖向不规则以及结构增层等状况有良好的适用性。然而,层间隔震可能出现的较大隔震层变形会带来结构设计的困难。通过在隔震层中设置阻尼元件可以减少变形,但是过大的阻尼出力和过多的数量需求可能导致空间布置和安装不便。惯容元件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该研究提出采用惯容隔震系统作为层间隔震提高能量耗散效率的手段以控制地震响应,同时也给出了基于性能需求的惯容层间隔震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并以一个标准钢结构模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惯容元件的使用显著降低了上部子结构的地震响应和隔震层的变形,惯容系统实现了预期的耗能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5.
新疆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及铀矿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以 《新疆地质》2002,20(2):141-145
研究表明,在伊犁盆地南缘产出一条东西长达近百千米的铀及伴生元素成矿带,在我国境内依次产出有509、510、511、513及512铀矿床,此外还有多个铀矿化异常点,其中511、513、512等矿床为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受层间氧化带控制非常明显,从巳知矿床的成矿环境和特征出发,阐述了伊犁盆地南缘层间氧化带的空间分布及控矿规律,通过不同层位的层间氧化带含矿性对比及同一层位不同地段的层间氧化带含矿性对比,总结出了伊犁盆地南缘含铀矿层间氧化带特征。  相似文献   
86.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及其性质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历经了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的地槽阶段、晚古生代的地台阶段和中、新生代的地洼阶段。地槽阶段元古代为陆块奠基、成长和扩展时期,早古生代为洋壳化板缘构造活动和陆间碰撞构造作用时期。地台阶段大型沉积盆地发育。地洼阶段以陆内造山-造盆作用和块断推覆构造活动为特征。祁连山地区遭受了三次不同性质的造山作用:元古代未托莱运动的陆块挤压褶皱造山作用、加里东晚期祁连运动的陆间碰撞造山作用和中、新生代的陆内块断造山作用。由上,祁连山及其邻区的构造单位由北至南划分如下:(1)走廊地洼;(2)北祁连地穹;(3)中祁连洼陷;(4)南祁连地穹;(5)柴达木地洼。  相似文献   
87.
2010年6月24~28日广东省出现大范围的连日暴雨,由于应用多家数值预报模式对东莞地区在该次强降水过程进行的精细化预报结论(降水强度、出现时段、过程结束日等)与实况出现较大的偏差,社会服务效果极不理想。利用日本、欧洲数值预报模式,结合实时环流形势、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产品及自动站资料,回头跟踪该次连日暴雨的预报与实况的偏差,进一步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结果表明,数值预报产品模式与实况误差较大是导致偏差的基本原因,而根本原因是:初期暴雨漏报,主要是对高空江淮气旋涡诱发西风低槽移入华南,触发近地层中尺度辐合对流发展,具有突发性和区域性的认识不够;而空报则是对在夹长的低槽区内,水汽汇集抬升辐合区域的分析不细致;中期降水量级偏大主要是由于对降水持续时间及副高加强西伸的动力抬升作用考虑不周。并针对上述分析提出了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88.
选用中国中东部(95~130 °E, 20~60 °N)午后同一时刻相对应的AIRS与MODIS各15景样本数据,将MODIS在红外波段上四种基于亮温的云识别算法对AIRS晴空像元和云像元中不同的云相态进行区分,分别统计出AIRS不同类型像元中这四种云识别算法的亮温差异,根据AIRS在晴空、水云和冰云三种不同相态下亮温的差异,确定出其阈值,实现AIRS晴空和云相态识别。在此基础上,对AIRS不同云相态下反演的有效云量进行检验和改进。结果表明:运用亮温阈值法对AIRS进行云相态识别能够较好地反映AIRS的晴空和云相态特征,云相态分布与MODIS云相态产品对应效果较好,特别在云边缘区域。对AIRS不同云相态下反演的有效云量进行对比和误差分析后发现:当水云有效云量较高、冰云有效云量较低时,AIRS反演的有效云量误差较大。在误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AIRS有效云量的偏差订正算法,对AIRS反演的有效云量具有一定改进,为AIRS云产品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9.
T213 降水预报订正系统的建立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莉  朱跃建 《应用气象学报》2006,17(Z1):130-134
目前T213降水预报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系统性误差,为了更好地使用T213降水预报产品,减小系统性误差对主观预报的影响,利用一种统计学方法可以对T213降水预报进行订正,减小T213降水预报的系统性误差。通过对2004年6—11月订正前后的T213降水预报进行统计学和天气学检验分析,检验该订正系统的订正效果。结果表明,订正后的降水预报的预报偏差B值有了显著改善,其他统计检验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订正后雨带的位置和轮廓更加接近降水实况。  相似文献   
90.
基于谱间关系的MODIS遥感影像水体提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是地球上万物的命脉所在,水体提取对于水资源调查、洪水灾害预测评估和环境监测等有着重要作用。而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水体与植被、城市和土壤光谱反射率的差异是利用遥感手段提取水体的基本原理。本文利用谱间关系法进行MOD IS图像的水体提取。结果表明,用于提取水体的谱间关系法比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法快速,但谱间关系法有把云错误地当作水体提取的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