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219篇
  国内免费   47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415篇
地质学   653篇
海洋学   19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分别采用浓度0.1μmol/L、1μmol/L的雌二醇(E2)和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IOP)对褐牙鲆幼鱼进行连续5周的暴露实验,取鳃、肝、肾进行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观察。实验结果显示,在2种试剂的暴露胁迫下,鱼体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随着试剂浓度的增加、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变化明显。研究表明,E2可以导致鳃小片弯曲变细,末端弯曲膨大,鳃小片断裂,细胞坏死、脱落;肝细胞排列紊乱,肝细胞肿胀,出现脂肪变性和空泡化;肾小管形态崩解,肾小管变细,肾小管管腔变大,肾小球结构遭到破坏。DIOP可以促使鳃小叶之间发生组织增生、粘连,鳃小叶末端弯曲膨大,出现非组织性空腔;肝细胞出现轻微的细胞脂肪变性和空泡化;肾小管形态遭到破坏,出现管细胞受损或不可见现象。  相似文献   
922.
A prediction model of the deepwater steel catenary riser VIV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forced oscillation test data,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riser-seafloor interaction for the cross-flow VIV-induced fatigue damage at touch-down point (TDP). The model will give more reasonable simulation of SCR response near TDP than the previous pinned truncation model. In the present model, the hysteretic riser-soil interaction model is simplified as the linear spring and damper to simulate the seafloor, and the damping is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dissipative power during one periodic riser-soil interaction. In order to validate the model,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field measurement and the results predicted by Shear 7 program of a full-scale steel catenary riser is carried out. The main induced modes, mode frequencies and response amplitude are in a good agreement. Furthermore, the parametric studies are carried out to broad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fatigue damage sensitivity to the upper end in-plane offset and seabed characteristics. In addition, the fatigue stress comparison at TDP between the truncation riser model and the present full riser model shows that the existence of touch-down zone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fatigue damage assessment of steel catenary riser at TDP.  相似文献   
923.
针对海上风电支撑结构损伤识别的难点,将一种新的模型修正方法应用到了三脚架式海上风电支撑结构的损伤识别中。采用数学上常用的正则化方法,解决了实测模态含噪声条件下损伤识别"病态"方程组的求解问题;结合Guyan扩阶技术,实现了基于低阶不完备模态的损伤识别。另外,为提高损伤识别精度,结合算例提出一种两步式模型修正过程:第一步,初步定位损伤位置;第二步,精确识别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数值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步式模型修正过程的方法对于海上风电支撑结构的损伤识别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24.
目的:观察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刮痧治疗颈性眩晕(CV)瘀阻脉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CV瘀阻脉络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以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刮痧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血液动力学指标[基底动脉血流速度(Vm)、基底动脉脉动指数(PI)]、血液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的变化,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组为83.33%(25/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眩晕症状评分、Vm、PI、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V瘀阻脉络证患者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刮痧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液学指标,临床疗效较单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更佳。  相似文献   
925.
本研究采用海带孢子体幼苗为实验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的As(Ⅲ)和As(Ⅴ)(0.2、0.4、0.8、1.6μmol/L)培养液进行循环水养殖,以研究不同价态无机砷在海带中的积累以及对其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砷暴露组中海带总砷含量较高,As(Ⅲ)暴露下海带中总砷含量随时间增加,在28 d时达到最大值;As(V)暴露下海带中总砷含量则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28 d时除最高浓度组外均显著高于初始值(P<0.05)。实验结束时As(V)暴露组海带中总砷含量显著低于As(Ⅲ),说明无机砷暴露下海带孢子体幼苗对亚砷酸盐的积累大于砷酸盐。无机砷暴露下海带中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随时间的延长分别呈先降低后升高和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但所有处理组海带中H2O2和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细胞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砷暴露下升高,但随暴露时间的延长,无机砷对酶活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酶活性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相似文献   
926.
以洛阳龙门石窟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地震荷载下洞窟围岩损伤的影响因素;采用动力有限元法,从地震动的不同工程特性、不同输入方向等方面入手,分析研究了不同地震作用下洞窟围岩的位移、速度和应力动态变化特征,并指出了围岩内振动位移、速度最大值以及应力集中出现的地方,对有无裂隙两种情况下围岩的位移、速度和应力值进行了对比。最后,根据岩体强度和莫尔—库仑破裂准则,分析了围岩在不同地震作用下可能出现的拉性、压性以及剪性破坏,为石窟文物地震安全评估及防灾对策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27.
温度是影响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高温对岩石力学性质演变规律及损伤破坏机制的影响,对深部岩体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PFC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含预制裂纹花岗岩数值模型,模拟了不同温度(20℃,200℃,400℃,600℃,800℃)处理后含预制裂纹花岗岩单轴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预制裂纹花岗岩的峰值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显著降低,而峰值应变呈现增加趋势;不同热处理温度造成的热损伤程度不同,导致预制裂纹花岗岩宏观破坏模式存在差异;热处理温度不超过600℃时,花岗岩均沿着预制裂纹两端发生破坏;当热处理温度达到800℃,热损伤成为花岗岩力学破坏模式的主导因素,且破碎程度显著增加。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高温作用下的岩石损伤演化机理,可为深部地下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28.
王仁华  郭海超 《海洋工程》2019,37(3):111-119
针对构件外表面局部区域遭受随机点蚀损伤的圆管截面,考虑点蚀随机特性的影响,建立包含点蚀坑细节的精细有限元模型;在多种腐蚀强度下,研究局部腐蚀的点蚀区分布位置(沿轴向和周向分布位置变化)及其形状(点蚀区长度和宽度独立或联合变化)影响轴压极限强度退化的规律;并比较局部随机点蚀与局部均匀腐蚀引起构件极限强度退化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局部随机点蚀与最大初始几何缺陷的耦合作用会使极限强度的退化趋于严重,但是总体而言点蚀区分布位置变化对圆管极限强度的退化没有显著的影响。此外,同等腐蚀体积和腐蚀面积下,相比于长窄式局部腐蚀,短宽式局部腐蚀会引起更严重的极限强度退化,在严重腐蚀情形下后者导致的强度退化会高出25.5%;相比于局部均匀腐蚀,局部随机点蚀会导致更剧烈的极限强度退化,其不利影响可高出20.7%。  相似文献   
929.
对南沙饱和珊瑚砂进行应变控制的不排水循环加载动三轴试验,分析了珊瑚砂的初始最大动剪切模量G0特性,以及加载过程中的最大动剪切模量G0,N的衰退规律。珊瑚砂的G0比普通陆源砂的高;相比于陆源砂,平均有效围压σ’0对珊瑚砂G0的影响更大。珊瑚砂G0与陆源砂G0的差异主要由珊瑚砂颗粒形状不规则,存在内孔隙的特性引起。根据滞回圈加卸载应力反转处的斜率计算第N次循环加载的G0,N。加载过程中最大动剪切模量的衰退主要由孔压的增长和结构损伤引起。相比于陆源砂,珊瑚砂的G0,N随超静残余孔压比ru增长而衰退的速率更快。现有陆源砂G0,N/G0-ru模型无法反映珊瑚砂的G0,N衰退规律。基于弹性应变能理论,提出了可以描述土体损伤状态的损伤参数Pd,探究了不同加载模式下珊瑚砂G  相似文献   
930.
刘月  尹祥础 《地学前缘》2013,20(6):67-72
地震孕育的实质是孕震区介质的损伤程度不断增加,最后导致突然失稳(破坏)。研究地块的损伤演化是研究地震孕育过程的科学方法。加卸载响应比(LURR)的提出正是基于这一基本思路,把地壳块体看作平板,断层看作平板中的裂纹,建立了地壳块体的平板模型。该模型可以用来研究地震形成的断层导致的地块损伤,损伤程度用刚度的减少来刻画。研究了地块在地震影响下弹性性质的变化及损伤,并把它们作为加载与卸载响应量,进一步得到新的LURR解析式,赋予LURR以新的、更为确切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