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71篇 |
免费 | 404篇 |
国内免费 | 33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2篇 |
大气科学 | 154篇 |
地球物理 | 183篇 |
地质学 | 1282篇 |
海洋学 | 93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89篇 |
自然地理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45篇 |
2019年 | 39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37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45篇 |
2014年 | 77篇 |
2013年 | 66篇 |
2012年 | 84篇 |
2011年 | 93篇 |
2010年 | 78篇 |
2009年 | 69篇 |
2008年 | 70篇 |
2007年 | 61篇 |
2006年 | 69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59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62篇 |
2001年 | 42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70篇 |
1993年 | 66篇 |
1992年 | 55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2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晋东北地区燕山期地壳活动剧烈而频繁,经历了3次由伸展→挤压转换→隆升和岩浆活动过程。燕山运动早期形成早侏罗世断陷盆地和中侏罗世挤压坳陷型聚煤构造盆地;中期中晚侏罗世形成被NW、NE向深大断裂围限的火山断陷盆地,中基性—酸性火山喷发和浅成、超浅成中酸性岩浆侵入,晚侏罗世末形成了一系列NNE向褶皱和逆冲推覆构造带;晚期早白垩世再次形成断陷盆地和开阔平缓褶皱,义县组不整合在火山岩之上,晚白垩世处于挤压造山后的山体隆升阶段,左云组不整合在义县组之上,伴随有壳源型花岗岩侵入,NW、NE向断裂复活,形成地堑、地垒式断裂组合,导致山体隆升。 相似文献
3.
关于来流对槽道推进器流体动力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主动操纵装置的船艏侧推器,其侧推效率受船速的影响会有很大的变化。为能有效地进行操纵控制,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人手,研究了艏侧推器受船速影响的流体动力性能,并在一定的速度范围内,获得了一种理论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over the central Arctic Ocean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The tropopause height and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layer (PBL) height as well as the variation of inversion layer above the floating ice surface are presented using GPS (global position system ) radiosonde sounding data and relevant data obtained by Chinas fourth arctic scientific expedition team over the central Arctic Ocean (86°-88°N, 144°-170°W) during the summer of 2010. The tropopause height is from 9.8 to 10.5 km, with a temperature range between -52.2 and -54.10C in the central Arctic Ocean. Two zones of maximum wind (over 12 m/s) are found in the wind profile, namely, low- and upper-level jets, located in the middle troposphere and the tropopause, respectively. The wind direction has a marked variation point in the two jets from the southeast to the southwest. The average PBL height determined by two methods is 341 and 453 m respectively. These two methods can both be used when the inversion layer is very low, but the results vary significantly when the inversion layer is very high. A significant logarithmic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the PBL height and the inversion intensity,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66, indicating that the more intense the temperature inversion is, the lower the boundary layer will be. The observation results obviously differ from those of the third arctic expedition zone (800-85° N). The PBL height and the inversion layer thickness a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at 870-88° N, but the inversion temperature is more intense, meaning a strong ice- atmosphere interaction in the sea near the North Pole. The PBL structure is related to the weather system and the sea ice concentration, which affects the observation station. 相似文献
5.
6.
根据马斯喀特污水管网顶管施工中常见问题和实际处理效果,本文介绍了几种顶管施工中常见问题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环状构造特征该区的地层、岩体、多金属扩床明显呈环状分布,放射状断裂十分发育。遥感、航(地)磁、重力和地化原生晕异常也均显环状特征(图1)。在苏州市以西光福镇以东的广大范围内,分布着以燕山晚期苏州花岗岩体为中心的航磁平坦中磁区(100nT)、重力负异常区(绝对值12毫伽)、遥感大型环状异常。它们 相似文献
8.
楚雄前陆盆地系统的构造单元及沉积标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楚雄盆地是一个中生代周缘前陆盆地。地表及深部地质资料显示,盆地内部以渔泡江-沙桥断裂为界可划分为西部推覆带和东部前陆带。本文运用前陆盆地系统新理论,结合沉积、构造和地化标识,认为西部推覆带是典型的楔顶沉积,而不是前人划分的前渊沉积,东部前陆带上经历了递进式前陆盆地系统沉积作用,早期典型的前渊沉积可能消减于西部推覆带之下。 相似文献
9.
太阳顶群是一套黑色含碳硅质碎屑岩系,化石贫乏。笔者1988年在拉尔玛地区该群拉尔玛组上部发现有CylindrochitesdaiznuangziensisLiu和HyoLithellusqingheesisLiu等微体小壳化石,分别相当于陕西宁强、湖北房县、四川峨嵋麦坪和云南昆明梅树村产的Hyolithessp。和Auabarites-Circotheca化石组合,是下寒武统底部梅树村阶的标准带。根据微体小壳化石组合和岩性特征,将原太阳顶群拉尔玛组的上部,以铁质条带硅质板岩风化壳为标志的沉积间断为底界,时代定为下寒武统。将拉尔玛组中下部以下地层,时代定为上震旦统。 相似文献
10.
大雪山—锦屏山推覆带分布有众多燕山期花岗岩体,与围岩呈似整合状产出,主要为二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据岩石化学分析资料,表明以Si,Al含量高为主要特征,且K_2O>Na_2O,属于铝过饱和—强烈过饱和的富碱—适度富碱的岩石类型。在多种环境判别图上,作为主体的二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均落入造山带同碰撞期范围,即非常接近于Harris的碰撞带Ⅱ类花岗岩。作者认为,这类花岗岩主要来源于陆壳,是在碰撞造山过程中引起地壳增厚,并产生瞬时剪切热,从而导致熔融乃至侵入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