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62篇 |
免费 | 1689篇 |
国内免费 | 79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953篇 |
大气科学 | 1134篇 |
地球物理 | 1126篇 |
地质学 | 2929篇 |
海洋学 | 932篇 |
天文学 | 43篇 |
综合类 | 939篇 |
自然地理 | 48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97篇 |
2023年 | 392篇 |
2022年 | 471篇 |
2021年 | 549篇 |
2020年 | 435篇 |
2019年 | 484篇 |
2018年 | 355篇 |
2017年 | 420篇 |
2016年 | 417篇 |
2015年 | 434篇 |
2014年 | 641篇 |
2013年 | 475篇 |
2012年 | 635篇 |
2011年 | 531篇 |
2010年 | 486篇 |
2009年 | 505篇 |
2008年 | 495篇 |
2007年 | 491篇 |
2006年 | 436篇 |
2005年 | 379篇 |
2004年 | 343篇 |
2003年 | 271篇 |
2002年 | 235篇 |
2001年 | 230篇 |
2000年 | 185篇 |
1999年 | 145篇 |
1998年 | 144篇 |
1997年 | 110篇 |
1996年 | 122篇 |
1995年 | 82篇 |
1994年 | 97篇 |
1993年 | 83篇 |
1992年 | 75篇 |
1991年 | 58篇 |
1990年 | 56篇 |
1989年 | 4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9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4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中国科学D辑》2008,(Z1)
时移地震属性表征油藏参数动态变化机理研究是有效区分不同油藏参数变化,进行时移地震解释的理论基础,是时移地震实际应用的关键环节.从疏松砂岩油藏岩石物理研究出发,计算得到含油饱和度和有效压力变化引起纵、横波速度变化的明显差异.并以此为基础,通过解耦后的地震波动方程模型模拟,分析证明不同偏移距地震振幅对含油饱和度变化响应规律存在差异,分析得到油藏有效压力和含油饱和度变化时P-P反射波和P-S转换波叠前地震属性差异特征,对比分析了油藏有效压力和含油饱和度变化时的P-P反射波和P-S转换波AVO(Amplitude Versus Of fset,振幅随偏移距变化)属性变化规律和差异特征.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证明了利用叠前时移地震信息(叠前地震属性和地震AVO信息)区分不同油藏参数动态变化的可行性和在有效提高时移地震资料解释精度方面的潜力.同时,研究也表明针对目标油田深入理解油藏参数变化的时移地震响应机理对制定有效的时移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3.
以长湖申线(浙江段)航道扩建工程湖州枢纽改建工程为背景,介绍了船闸改建基坑施工的工程概况和监测点的布置,并通过收集现场监测数据,从统计学角度分析了控制楼楼顶位移、上下游翼墙位移、控制楼裂缝宽度变化、老闸墩位移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控制楼楼顶坐标变化不大,均在控制值之内,控制楼总体结构稳定。(2)由于受现场条件的影响,上、下游翼墙在开挖过程不便于设置支撑,上、下游翼墙的位移变化量相对较大,对控制楼影响较大的施工过程结束后,上、下游翼墙的变形基本稳定。(3)楼梯间东北角处的裂缝宽度在基坑排水、钢板桩打设及基坑开挖过程中增长较快,对控制楼影响较大的施工过程结束后,楼梯间东北角的裂缝基本稳定。(4)老闸墩在施工期间整体变形较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34.
基于集水区的尺度下,利用几种相关指标,以生物性与非生物性作一区隔,并进一步与生态工法施工准则加以结合,建立了一评估的方法论,探讨了工法施工之成效性。建立长期的河川水质监测计划,以了解在施工前、中及施工后的水质变动情形,避免工程对河川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生态工法在指标的选择上应包含不同尺度的考量,以河川流域管理之完整性为主,藉由多样化的评估指标,提供决策者在拟定计划时能参考运用;另一方面也需运用生物指标的监测,提供具生态考量之工程规划参数,使工程施工能兼顾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5.
探讨地理世情监测标准规范建设的需求与意义,归纳梳理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建设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地理世情监测标准规范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以推动地理世情监测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6.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波对沿线建筑结构的影响不可忽视,适用于高速铁路线路周边建筑结构的振动评价方法具有重要工程意义。首先,基于萨道夫斯基公式与简谐激励作用下建筑结构响应的原理,建立了等效质点峰值振动速度(peak particle vibration velocity,简称PPV)计算式;随后,开展现场土体监测试验,分析了振动信号质点峰值振动速度的衰减特征,并通过小波包变换分析振动信号的频带能量特征,理论计算得出了等效PPV;最后,以现有交通振动作用下建筑容许振动值为评价标准,进行高速铁路线路周边建筑结构的振动安全评价。结果表明:除局部放大程度显著的位置外,高架桥桥墩地基中高铁振动波质点峰值振动速度衰减公式对实际质点峰值振动速度的整体拟合结果较好;基于等效PPV的振动评价方法发现,在振源距45 m处,G924次列车的0~10 Hz等效PPV值大于1 mm/s,超过了振动敏感和具有保护价值建筑的振动容许值;与现有振动评价相比,等效PPV的振动评价方法具有振动敏感性大、可针对特定建筑结构进行振动控制、可在高铁线路周边建筑选址前进行振动评价等优点。 相似文献
37.
38.
在国内外众多破坏性地震中,几乎都有程度不等的桥梁破坏,如倒塌、桥墩倾斜、偏移或沉陷等.本研究的是改进和完善多通道强震动数据采集器的软硬件功能,研发拥有自主技术、价格便宜的多通道数字采集设备;在对国内外桥梁数据分析和结构健康诊断、损伤识别方法综合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研究及实际桥梁检验4个方面对运营桥梁展开研究;基于实桥实验及观测数据,研发一套可视化的有限元分析与评价软件系统,提供强震监测实际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可视化对比显示,提出符合现行规范的桥梁抗震性能评价结果,为业主决策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桥梁监测数据实时接收、汇集与显示技术,及数据分析、有限元分析等子系统与数据库连接的方法与调用技术,开发桥梁监测、安全评估与可视化技术集成的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39.
海底碳封存是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为确保高效安全地封存CO2,需要在封存前、封存期间和封存后对CO2的潜在运移空间进行勘探、评估和监测。当前可用于海底碳封存监测的方式主要有聚焦海底井筒的内置传感监测、聚焦储层和盖层的地球物理监测以及聚焦海床和海水层的海底环境监测。这3种方式在海底碳封存监测中分别可获得注入、监测井筒附近的温度、压力和声学等数据,深部储层和盖层地震、电磁、重力等数据,以及浅部沉积层和海水层声学、化学和海洋学等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有助于识别注入地层CO2的运移特征。但欲获取海底碳封存监测的相关数据,必须首先实现针对相关监测技术和研究方法的集成应用和优质方案的设计,这也成为当前学术界和工程界亟待解决的难题。本着尽可能降本增效的原则,为实现科学有序地进行海底碳封存监测,整理了不同监测方式和相关支撑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海底碳封存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研究结果将为我国海底碳封存作业的实施和发展提供基础指引。 相似文献
40.
载荷试验检测复合桩基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桩基检测中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检测承载力实测值与设计值差别很大,从工程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情况、检测方法出发,通过实例分析了复合地基承载力取值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桩设计参数取值偏低、地基土的力学性能未充分利用、设计的安全储备偏大是影响承载力取值的主要因素,检测时桩间土含水量的变化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