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36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1.
A coastline is defined as the average spring tide line. Different types of seacoast, such as sandy, silty, and bio- logical coast, have different indicators of interpretation.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develop a universal method for interpreting all shorelines. Therefore, the sandy, the silty, and the biological coast are regard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with data mining technolog,found the rules of interpretation of those three types of coastlines. Then, an intelligent coastline interpretation method based on rules was proposed. Firstly, the rules for ex- tracting the waterline in Landsat TM/ETM+ (Thematic Mapper/Enhanced Thematic Mapper Plus) imagery were discovered. Then, through analyzing the features of sandy, silty and biological coast, the indicators of interpreting different types of shoreline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indicators, the waterline could be corrected to the real coastline. In order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s, three Landsat TM/ETM+ imageries were selected for case studi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s could interpret the coastlines of sandy; silty, and biological coasts with high precision and without human intervention, which exceeded three pixels.  相似文献   
22.
王权  尤淑撑 《测绘学报》2022,51(4):534-543
我国陆地卫星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重构卫星遥感监测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针对我国自然资源保护、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生态修复及全球变化研究等对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及其相关地表参数指标动态变化信息的需求,基于当前我国陆地卫星观测能力,设计了全球宏观尺度监测及我国陆域范围季度监测、重点区域月度监测及应急事件即时响应的卫星遥感监测体系框架;针对自然资源卫星遥感监测需求,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高新技术,本文提出了基于工作流的监测生产线智能流转与可插拔模块调度控制、遥感影像样本知识库构建、复杂场景自然资源变化自动提取、自然资源特定目标自动提取和自然资源变化图斑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技术解决方案,构建了遥感监测业务化应用技术流程,实现了我国陆域范围自然资源全要素季度监测、重点区域高频次精准监测、特定目标即时监测能力,并在自然资源执法督察和地表水变化等监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3.
王恩德 《地质与资源》2004,13(3):159-166
辽宁省阜新地区东北部有一片广阔的沼泽湿地区域,富有含多种动植物区系群的植被类型.然而,由于多年的河流改道、气候干燥使得原始沼泽地开始干涸.经济的发展导致湿地不断地被开发,湿地中有机物的衰减造成水禽类数量的锐减.因此,为适当地保护、规划和管理而对湿地区域进行判别并填图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已拥有许多根据航片判别的湿地图录,但这些图录中还存在着航片解译及填图过程中产生的人为误差.因为小型湿地一般不易与周围小规模的高地区别开来,所以它们可能未被绘在地形图上.卫星数据的应用提供了一种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因为计算机能够判别最小的潜在的湿地区域,这是人类裸眼所不能辨别出来的.本研究正是以此为基础的.随着一种利用陆地卫星TM数据来判别湿地的新技术的应用,对于高植被区域或水体的识别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因为这些区域成为湿地的可能性较高.所获得的结果根据地面实情并利用现有资料如地形图和航片等进行了评估.陆地卫星TM数据为湿地填图提供了一种既快捷又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在中国,所有地区的这种图像一般都可获得,并且有保存完好的历史档案,这便容许我们选择最合适的不同季节的图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4.
Three Landsat TM imageries (taken on 18 May 1987, 4 August 1998 and 28 July 2007) were used as the data source to identify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SC) in surface waters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Atmospheric correction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the water-leaving reflectance using the FLAASH module. A regression equation between surveyed SSC and suspended sediment index was chosen to retrieve the SSC from the Landsat TM images. In addition, tidal harmonic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calculate tidal conditions corresponding to the acquisition time of satellite imag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SC spatial patterns are similar to the in situ observation results, which show the highest SSC in the region of turbidity maximum zone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For the period of 1987 to 2007, the SSC pattern is controlled mainly by tidal dynamic conditions and wind speeds, rather than sediment discharges from the river.  相似文献   
25.
26.
一种消除陆地卫星TM6夜间图像上干扰条带的滤波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一种消除陆地卫星TM夜间图像上干扰条带的滤波方法。该方法的核心是用中位数判 错法首先判出干扰条带的位置,然后对原始图像上构成干扰条带的噪声点作二维空间域平滑滤波。 这种滤波方法不仅能消除干扰条带,而且能保存原始图像上的有用信息。通过滤波处理获得了较 满意的图像。  相似文献   
27.
1990-2000年间西藏林芝地区冰川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基于多时相陆地卫星影像和DEM数据,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提取了林芝地区的冰川信息,并对区域内的冰川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林芝地区1990-2000年间冰川总面积减少了568.71 km2,平均退缩率56.87 km2·a-1;经对典型冰川区110余条冰川监测数据显示,10 a间冰川有前进、...  相似文献   
28.
Joshi  MD 吴隆业 《海岸工程》1997,16(1):98-104
由于海岸过程的影响,海岸盐渍地的区域和大小随着时间在变化。为了采取补救和保护措施,用图件形式获取该地区的精确资料是极其重要的,采用常规方法在这样一个荒芜地区进行测绘,困难大、费时多、成本高,加之天气变化无常,现场工作十分辛苦。因此,为了制作Gujarat州海岸区的盐渍图,我们用遥感技术提供有关盐渍地的范围和等级的数据。  相似文献   
29.
研究改进LIMA数据处理方法,使用1073景Landsat7-ETM+数据制作了改进的南极洲陆地卫星影像镶嵌图.改进的镶嵌图较LIMA的优势体现在影像处理流程的3个方面:(1)DN值饱和溢出调整采用更高精度的线性回归方法;(2)利用每个像元的经纬度和影像中心点的拍摄时间逐像元计算太阳高度角,提高了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精度;(3)选择了更有效的GS融合方法,将更多的波段(波段5和7)加入融合产品的制作,在南极地类识别上优势更加明显.另外,以16bit进行存储的行星反射率产品很好的保持了冰雪表面的高辐射分辨率.从目视效果、信息熵以及分类等方面与LIMA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数据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0.
阜新地区地处华北地台,富含煤和金矿床.呈东西向分布的太古宙和元古宙变质地层在华力西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的变形和岩浆活动中发生隆起.金矿赋存于隆起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石中.成煤期为晚石炭-早二叠纪、早中侏罗纪、晚侏罗-早白垩纪.阜新煤矿和排山楼金矿是辽宁省的主要煤、金产地.
由于开采物中的有用物质只占很小的比例,因此提取有用物质的方式不可避免地要破坏当地的环境.矿山开采的每一步骤都对环境产生着负面影响.应用遥感资料进行矿山管理,是采用基于地表物体光谱反射的可视近红外(VNIR)遥感和短波红外(SWIR)遥感,以及基于物体热发光的热红外(TIR)遥感,利用不同的地表光谱反射,将相似的物体区分、分类、填图,并进行土地资源分析.野外工作包括在阜新煤矿和排山楼金矿确定岩石蚀变类型,采集标本,构造测量,对矿山环境进行数码拍照.陆地卫星MSS、TM和ETM+数据是分析研究的基础.应用ERDAS IMAGING软件处理卫星数据.并用ERDAS MapSheets和ViewFinder软件划图.应用各种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图像增强和物体分辨.从卫星图像上直接测量排山楼金矿和阜新煤矿露天采场的多边形周长和面积.从卫星图像上可以看出,阜新煤矿从1980年到2000年环境的恶化.矿山开采产生的废矿堆不仅对矿区造成破坏,由于它们邻近市区,也通过视觉污染和噪音污染构成了潜在的环境污染源.开采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地面下沉,这是由地下开采造成的.它对地表的影响是明显的.本研究的重点是煤矿开采造成的地面下沉.与金矿脉的开采不同,煤矿的开采要移去数米厚的整个煤层.其结果不可避免地导致上覆地层的垮塌.排山楼金矿和阜新煤矿的另一个环境污染源来自矿石的处理(提纯和浓缩).金矿和煤矿都采用重力分离和浮选的方法.排山楼金矿目前采用先进的氰化-碳吸附选矿方法.作为补救措施,现在对用于浮选的化学剂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其效益,而且要将其对环境的损害降到最低.尾矿处理也是影响环境的一个重要问题.阜新煤矿和排山楼金矿通常将尾矿倾倒地附近的人工坑内.这些区域虽然不至于对景观造成严重破坏,但很难在其表面恢复植被.而且,从该区域排出的水含有强酸和有毒的金属离子,一旦流入自然水系,将给水生生物造成大面积损害.堆放尾矿的区域一旦干燥,将产生另一个环境问题——粉尘污染.基于这些发现,提出如下建议:
( 1)采矿过程中环境不断恶化的事实说明,两个矿山在控制露天开采方面仍有不足.虽然移动矿体上覆岩石或盖层是矿山开采的必要前提,但矿产资源的采掘必须对自然的保护给予更多的重视.应更加注重盖层的回填,植被、湿地、沼泽的恢复,控制溢出物,合理利用废物.
(2)地方政府应参与地区内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的立项、审批工作.政府在法律框架内干预、控制矿山开采行为中的环境和土地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