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2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292篇
测绘学   174篇
大气科学   199篇
地球物理   220篇
地质学   667篇
海洋学   16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79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4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于磊磊  漆继红  许模 《中国岩溶》2015,34(5):438-444
西南岩溶水系统边界条件复杂,其中水头隔水边界在水动力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具有不稳定的隔水特性。文章以昆明吴家营岩溶地下水系统为例,通过水化学组分动态序列图解法、数理统计法及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对研究区边界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岩溶水系统水动力条件丰水季优于枯水季,并存在与边界外发生水力联系的越流通道;丰水季时岩溶槽谷区地下水在高水力梯度的驱动下向下绕过玄武岩隔水层,通过下部阳新灰岩对系统内岩溶水进行越流补给,枯水季受深部滞流阻水影响,越流补给现象不明显;由此得出此类水头边界的隔水特性会随水动力条件的改变而具有动态响应特征。研究成果对当地岩溶水资源量的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大港滩海埕北断阶区沙河街组沙三段、沙二段砂体是由辫状水道控制的近岸水下扇。主要发育基质支撑砂砾岩相、颗粒支撑砂砾岩相、正递变层理砾岩相、含砾砂岩相、逆递变层理砾岩相、含砾砂岩相、泥质支撑砂岩相和粉砂岩相,粒度粗是其主要特征;水平层理、块状层理、平行层理、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包卷层理和变形层理十分发育;砂球、重荷模、砂岩脉和冲刷面等沉积构造也十分发育:电阻率曲线呈正韵律,曲线由高幅至中幅呈钟形及箱形,与不同岩性和不同沉积相具良好对应关系。通过对区内各井的岩性组合观察,结合各砂层组的沉积特征及其相应的测井相标志将研究区近岸水下扇划分为2个亚相和5个微相:扇中(包括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和扇中前缘)和扇端亚相(扇端泥、扇端席状砂)。其中扇中辫状水道为主要储集层。  相似文献   
993.
S区块位于滨里海盆地的东南部,油气富集,但是近年来勘探工作突破不大。从地震和地质资料及其油气藏解剖入手,系统研究了本区块盐岩特征及其对盐上层系油气成藏的影响。通过研究认为,本区盐岩的特点为:就整个盆地而言,盐岩的形成模式属于深盆浅水成盐模式;S区块盐构造的形成模式主要属差异负荷模式,其次为断层阻挡的顺层流动模式;盐构造活动具有多期次性;S区块盐岩层厚度总体表现为东南薄、西北厚,即从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逐渐加厚;S区块盐窗较为发育,总体上表现为东部盐窗面积大,西部盐窗面积小。盐岩对S区块盐上层系(包括盐上地层和盐间地层)油气成藏的影响很大,盐岩控制了S区块盐上层系圈闭的类型及分布,盐窗的规模对周围的油藏或含油气构造的聚集程度产生影响。对比盐上层系各种成藏要素的时空匹配关系,可以推断本区盐上层系的油气藏共有3次成藏期,分别为三叠纪末期至早侏罗世末期、晚侏罗世末期和晚白垩世至古近纪。  相似文献   
994.
万红  郭鹏  骆磊  赵颜创  赵燕  王心源 《遥感学报》2022,(11):2234-2247
山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特征和服务功能与其自身的垂直自然带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定量识别其分布的海拔范围,能够快速捕捉气候和植被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过渡范围海拔的定量识别往往会受到数据的时空连续性和模型分析能力的限制。本研究将温带荒漠、山地草原、山地针叶林、高山草甸、高山垫状植被作为生态系统稳定状态,利用Landsat-8和SRTM DEM数据,基于稳态转换原理结合势能分析方法,估算垂直自然带相邻两个状态的势能量,识别博格达山北坡垂直自然带的生态过渡区域及分带海拔。研究结果:(1)沿海拔梯度,地表温度LST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概率密度分布呈现多峰模式,赤池信息准则AIC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最小值对应的模式数为2,二者均揭示存在不同的生态系统状态;(2)势能分析识别出沿海拔梯度相邻垂直自然带间的生态过渡区域及分带海拔,温带荒漠带—山地草原带(海拔1062—1093 m,1066 m)、山地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海拔1689—1764 m,1707 m)、山地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海拔2690—2744 m,2714 m)...  相似文献   
995.
以一系列轮烯衍生物为目标分子,运用MP2和TD-DFT方法在6-31G(d)基组水平上计算了分子一阶超极化率β和紫外吸收光谱, 研究了分子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能的关系. 研究发现, 本文中的二维电荷转移(2DCT)分子2—6均具有较大的β值, 且紫外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和相对应的一维电荷转移(1DCT)分子8和9相比发生蓝移, 这对解决"非线性效率-透光性的矛盾"给予了很大启示. 对于2DCT分子2—7, 分子一阶超极化率的大小和分子构型关系密切, 随着键长交替(BLA)的增加,分  相似文献   
996.
编者按:30年前,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从农村挥毫泼墨.改革无穷期,30年后,中国农村改革再一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从历史纵深和未来发展的大视野看<决定>对发展农村,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增长的深刻意义,是全面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首要前提.理解深刻了,行动才能自觉.为此本刊独家刊发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党国英先生的<中国土地管理政策酝酿重大转变>一文,就<决定>发布一段时间以来的社会反映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对广大读者能正确理解和落实<决定>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0814强台风"黑格比"和9615台风"莎莉"的移动路径及强度特点分析,结果得出台风受到500 hPa不断加强的大陆副热带高压南侧偏东气流的引导,移速不断加快,而且与台风同向移动增强的副热带高压使台风的移速更快。强劲、持续的越赤道气流输送、对流层高层持续的强辐散以及弱水平风垂直切变都有利于台风显著加强和维持。台风螺旋云带的变化对台风移动趋势有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998.
渤海海域歧南断阶带古近系沉积体系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层序地层研究基础上,对歧南断阶带古近系砂分散体系与沉积体系构成及其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歧南断阶带古近系沙三段至东营组地层可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和8个三级层序;可划分埕子口、沙垒田、沙中低凸起和燕山4个方向的物源体系;沉积体系演化经历了初始断陷期、主断陷期和断陷晚期3个阶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扇三角洲、湖底扇等沉积体系类型;古地貌控制了砂体平面分布,其中古构造格架控制着相带分布,构造转换带控制着古水系,断裂坡折控制着砂体发育部位;复合基准面旋回控制着砂体垂向分布。预测海一断层附近至歧口17-1西侧坡折带和海四断层南侧三级台阶区是主要的潜力区。  相似文献   
999.
简要介绍了分数阶微积分和医学图像的概念,然后从分数阶微分基本定义出发,得到了可以作用于二维医学图像的分数阶微分掩模,掩模可以根据对图像的需求进行增强,最后通过实验证明,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完成对医学图像的处理,并且弥补了传统方法不能连续改变处理效果的缺点,是一种简单可行并且效果较好的图像增强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珠江口水体叶绿素a浓度高光谱反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珠江口水体进行了现场光谱测量和同步的水质采样分析,发现695nm处的一阶导数光谱数据对叶绿素a浓度有很好的指示作用,由此建立了基于695nm处一阶导数光谱数据的叶绿素a浓度的线性模式、二次多项式模式、三次多项式模式和指数模式。两次实验的结果表明:指数模式的R2(确定系数)为0.7584,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26.7239,是估算珠江口水体叶绿素a的最佳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