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84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166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79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3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91.
长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径流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地利用变化的径流效应是水循环研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径流效应分析是研究该流域径流演变、水旱灾害的基础。本文利用1980、1990、1995、2000、2005年五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度、交换变量等指标,评价了长江流域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识别关键变化区域及其变化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SCS模型的降水—径流方程,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径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980-2005年时期,长江流域土地转移活跃程度在第一(1980-1990年)和第四(2001-2005年)时期内明显高于1991-1995年和1996-2000年,中上游四川及其北部地区的活跃程度最大。1980-2005年期间水田、旱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变化幅度都在8%以内。但受不同时期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因素影响,耕地(水田和旱地)和林地、草地呈现相反的变化,而水域、未利用地和城镇用地相对变化较大;其中快速的城镇化导致城镇用地增幅最高,可达196.58%。土地利用变化直接导致流域的平均径流系数变大,变幅从-0.67%到0.80%,平均增幅0.05%,变化最显著的地区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长三角一带。径流系数的增加导致洪水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192.
长江、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长江、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几十年来强烈的人类活动改变了长江、黄河流域的自然景观,使生态系统功能遭到破坏,了解流域内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相互作用和驱动因素是流域生态系统管理和调控的重要基础。本文利用土地利用、土壤类型和气象等数据,对2000—2016年长江、黄河流域的NPP、土壤保持和产水服务进行时空变化分析;采用相关分析法和约束线研究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和约束效应。结果表明:① 2000—2016年,长江、黄河流域的NPP分别以3.21 gC/m2和3.92 gC/m2的速率递增,产水量和土壤保持量在长江流域分别以1.25 mm/a的速率递增和55 t/hm2的速率递减,而在黄河流域,产水量和土壤保持量分别以0.04 mm/a的速率递减和3.31 t/hm2的速率递增。② 长江、黄河流域的NPP、土壤保持和产水服务之间互为协同关系。长江流域的NPP和产水服务与土壤保持服务之间为驼峰型约束,NPP与产水量之间为凸波型约束。③ 黄河流域的NPP与土壤保持间的约束线形态为凸波型,NPP与产水量之间为驼峰型约束,而产水量与土壤保持之间为指数型。定量化研究不同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对于了解和优化不同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3.
降雨时空分布信息缺失是影响洪水预报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雨量站点稀疏的山区,站点观测的降雨信息难以充分地表征山区降雨的空间差异.本文针对长江三峡区间,利用雨量站点观测值来校准雷达测雨数据,并作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降雨输入,借助水文模拟结果综合评价雷达测雨数据的适用性.两个示例小流域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雨量站而言,雷达估测的降雨信息更能体现降雨的空间变化,它与分布式水文模型相结合,是提高洪水预报精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4.
长江流域降水极值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1960-2005年长江流域147个气象站逐日降水,ECHAM5/MPI-OM气候模式模拟的长江流域79个格点20世纪实验期(1941-2000年)以及未来3种排放情景(SRES-B1,A1B,A2)下21世纪前50年逐日降水数据,建立年最大强降水和汛期<1.27 mm/d的最长干旱持续天数序列。运用广义极值分布,广义帕雷托分布,广义逻辑分布与韦克比分布等4种分布函数定量拟合了长江流域降水极值的概率分布。研究表明:韦克比分布函数能够较好地拟合长江流域降水极值的概率分布。在3种排放情景下,未来降水极值的重现期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长江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大部地区,1951-2000年间的50年一遇强降水和干旱事件,在2001-2050年间发展成为25年一遇降水极值事件。未来气候变暖条件下,降水极值重现期出现的这种变化趋势,将会对水资源趋势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5.
长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和水产基地。伴随着农业开发与工业、城市快速发展,长江流域湿地保护面临一系列问题:围湖造田和城市化导致天然湿地面积减少,湿地功能减弱,水质污染严重,湿地生态环境退化,湿地资源过度和不合理利用,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因此,在长江流域开展湿地生态健康状况研究很有必要。根据长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建立包含压力、状态、响应3大类共14个指标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Globe Land30土地覆盖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等数据为基础,结合层次分析法对长江流域2000年和2010年湿地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从2000年到2010年长江流域湿地生态健康状况略微下降,2000年长江流域平均湿地生态健康指数是0.478,2010年的为0.475;2)2000年和2010年长江流域湿地生态健康指数中游的下游的上游的,湿地生态健康状况较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以重庆、武汉和上海为主的三大经济中心;3)从行政区平均健康水平来看,从2000年到2010年,江西省和福建省的湿地生态健康状况有所好转,而云南省、广西省、贵州省和重庆市受2010年干旱影响,湿地生态健康状况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96.
利用1980~2012年Hadley中心的HadISST再分析海温资料、美国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月平均降水资料,研究了前冬澳大利亚周边海温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关系。研究表明,澳大利亚周边冬季逐月海表温度距平(SSTA)EOF分解第一模态具有全区一致模形式,澳大利亚周边海温一致模具有季节持续性,可从前一年冬季一直维持到当年的夏季。用Ni?o3.4指数剔除海温场中ENSO线性信号后,表明澳大利亚周边海温一致模可能是独立于ENSO位相的区域局地现象。基于冬季澳大利亚周边海温一致模形式,定义了表征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一致模指数(CMI),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具有一定的短期预测意义。澳大利亚周边海温一致模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显著相关,一方面是因为澳大利亚周边海温异常能激发南北半球遥相关,造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从而影响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另一方面,澳大利亚周边海温异常导致热带地区南北半球对流异常,尤其使得菲律宾周边地区的对流活动异常,进而造成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异常。  相似文献   
197.
杨勤业 《地理研究》2003,22(6):808-808
水资源、人口、能源与环境已经成为当代全人类共同关注的四大问题。其中全球水资源问题尤其引起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水资源匮乏已经成为阻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水资源总量尚属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居世界第88位,按照世界标准属于缺水国家。全国大部分地区缺水,多数城市又供水不足,而洪涝灾害和水污染问题还非常严重。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自宜昌至湖口的长江中游流域面积68万平方千米,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而年径流量却占全国年径流量的16.6%。丰富的水资源有利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利用,但是,降水和径流过分集中在汛期,区内和上游若发生连续性强降水,  相似文献   
198.
四月四月阳春烟景,江南桃李争华,蜀中则已春色烂漫。鸟鸣仓庚,先唱春到人间,陇头菜花黄,蜂蝶高低飞,足见春光和煦。所以四月气温各地陡增,以准平均气温言,从三月至四月长江流域及中国南部各处大致皆见增高平均气温四度或五度。华北一带可以增至八九度,如北平增高九度,清范天津皆增加八度,西北如皋兰酒泉亦增至七度左右,今年本月全国各地之平均气温皆较诸准平均更高,春光过好雨日转少,各地之雨泽未免有欠缺之感。  相似文献   
199.
针对区域干旱事件特征精确量化的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GRACE/GRACE-FO时变重力场数据的干旱事件评估方法,然后对基于GRACE/GRACE-FO数据的干旱指数进行了验证,最后利用上述评估方法探测了2002年4月—2020年12月长江流域发生的干旱事件,并对上述干旱事件特征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江流域内,本文构建的干旱指数与传统干旱指数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研究时间段内长江流域发生了8次较大的干旱事件,其中最严重的发生在2002年9月至2004年7月,共计持续了23个月,干旱严重程度为-14.07,平均40%的流域面积受到了干旱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0.
么枕生 《气象学报》1941,15(2):95-97
1.民國二十九年四月。(1)四月方值寒暑迭代之際,冷暖氣團衝突浸為頻繁。本月上中二旬亦如常年,颮線數見不鲜,惟下旬則NPc氣圍盤踞華中,日久其勢倔強不變,故平均雨量各地多較少於常年。月初一冷鋒由北南侵,在江湖盆地且因地形關係一氣旋造成,漸向日本推進,惟不久冷氣圍漸趨穩定,除山地尚呈陰象外,平原地帶皆轉晴佳。六日至入日雖任穩定冷氣圍控制之下,然各地先後報雨,考其原因則係暖氣流緣冷流之上而北進之故。七日一盛大V形氣旋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