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8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848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2507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35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5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971.
X射线层析扫描(X-CT)技术具有无损分析岩石内部结构特征的优点。应用该项技术,重构了韩城示范区煤样内部孔隙、裂隙和矿物的空间分布格架与形态。结果表明,煤样的CT像素频数存在两个峰值区间,分别表征孔隙-裂隙和矿物的发育特征。当孔隙、裂隙发育较好时,该峰左偏;矿物含量较高时,矿物峰右偏或峰值区间变宽。CT孔隙度、矿物含量与CT数有较好的相关性,CT孔隙度与氦气孔隙度显著正相关。通过煤样三维重构的三维表面蒙皮和三维立体模型,可以清楚地识别煤中孔隙、裂隙及矿物的空间形态特征和连通性。  相似文献   
972.
关于钼作用条件下的煤中有机质生烃特征和演化过程,目前知之甚少。为此,利用黄金管高压釜装置,以原煤中添 加单质钼的方式,开展了催化生气模拟实验。研究发现,无论加钼与否,煤样气态烃和单体烃气的产率均存在一个生成高 峰,在模拟镜质组反射率大于4.0%之后的极高成熟度阶段仍存在较大的甲烷生成潜力;当模拟镜质组反射率小于3.0%时, 添加的钼对煤中有机质生气具有微弱的抑制效应,此后阶段中才体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原煤与加钼煤样甲烷产率之间的 相互关系与气态烃总产率大致相似,加钼煤样乙烷产率在镜质组反射率大于3.0%之后高于原煤,加钼条件下丙烷-戊烷的 产率在其生成高峰之后略高于或约等于原煤。分析认为,添加的钼没有参与煤中有机质的早- 中期热降解生烃过程,但对 晚期热裂解生气作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效应,原因可能在于煤中催化反应空间在不同的成熟演化阶段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73.
基于不同变形类型和程度煤样品的X 射线衍射分析(XRD),研究了构造煤的结构演化及其应力- 应变环境。结果显示, 弱变形构造煤芳香结构参数面网间距(d 002)随煤化程度增高呈阶跃式减小,阶跃点为最大油浸镜质组反射率等于0.69% 左 右,阶跃点后变化不大;鳞片煤Ⅱ的面网间距最小,揉皱糜棱煤与片状碎裂煤Ⅱ相当,介于弱变形构造煤与鳞片煤Ⅱ之间, 揉皱煤的面网间距稍大于揉皱糜棱煤;堆砌度随煤芳香结构演化与面网间距协调变化。认为应力- 应变作用类型和程度的 差异控制了不同变形类型和程度构造煤的形成,应力- 应变作用不仅改变煤体宏观和微观结构,也影响着煤芳香结构的演 化,且不同类型和程度应力-应变作用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形成构造煤的应力- 应变环境可分为脆性碎裂变形环境、 韧性变形环境和剪切变形环境三类。弱和中等脆性碎裂变形作用对煤芳香结构影响不大;韧性和剪切变形作用分别以一定 的温压条件和定向的应力作用为主要特征,前者有利于煤中杂原子团的脱落和新芳环的形成,后者有助于煤中分子结构的 有序化,均可促进煤中芳核的生长。  相似文献   
974.
黔西晴隆矿区晚二叠世煤地球化学变异的地质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大华  唐跃刚 《地质论评》2005,51(2):163-168
运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INAA)、电离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电离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X射线荧光光谱(XRF)、冷原子吸收光谱(CVAAS)、离子选择性电极法(ISE)、逐级化学提取试验(SCEE)等,结合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SEMEDX)和MPV—Ⅲ显微镜下观察的煤岩学特征的分析,对贵州晴隆矿区上二叠统含煤岩系8号煤层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该煤层中Cu(263.4μg/g)、Cr(154.2μg/g)、Hg(0.86/μg/g)、Mo(82.47μg/g)、Ni(63.3μg/g)、Pb(200.4/μg/g)、Se(4.25/μg/g)、U(154.8/μg/g)、Zn(214.6/μg/g)和Zr(754.3μg/g)等元素异常富集;而As和F的含量不高,其含量分别为1.58/μg/g和83.4μg/g。逐级化学提取结果显示,该煤层中Hg、Mo、Ni、Pb、Se和Zn元素主要赋存在低温热液成因的黄铁矿脉中;Cr、U和Zr主要存在于粘土矿物中,其中Cr和Zr可能与康滇古陆陆源碎屑供给有关;Cu不仅与粘土矿物有关,而且也和煤中黄铁矿有关。表明低温热液流体和陆源碎屑供给对该煤中主要微量有害元素的含量和赋存特征起了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75.
煤层群内多重保护层开采的防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煤与瓦斯突出的煤层群开采所遇到的瓦斯问题,针对煤层群开采的特点,通过多参数的考察,对多重上保护层开采进行了试验研究,完善了保护层开采的基本理论;对保护效果、保护范围和合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得出了煤层群开采保护层过程中多重保护的具体指标和效果,建立了多重保护层效果考察及评价方法,对淮南矿区煤层群开采消除突出危险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对于类似条件突出矿井的保护层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6.
断层带是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主要地质单元.大量煤与瓦斯突出案例统计显示,对于正断层,发生在上盘的突出次数和强度明显大于下盘,但造成这一现象的地质机理研究不多,特别是正断层上盘的地应力场在采动前后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突出发生的控制机理尚未完全揭示.基于此,以河南焦作矿区中马村煤矿DF4正断层为地质模型,应用FLAC3D软件,模...  相似文献   
977.
煤与CH4,CO2和H2O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是深入认识流体在煤中的赋存状态、流体诱导的煤溶胀(或收缩)等现象的基础.相对于各种仪器分析技术,基于分子力学、分子动力学及量子化学的分子模拟技术是揭示物质结构与性质间关系、了解物理化学体系中物质相互作用机制的有力工具.本文应用巨正则系综蒙特卡洛(GCMC)及分子动力学(MD)方法对兖州煤模型(C222H185N3O17S5)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获得了CH4,CO2与H2O的吸附量、吸附构型以及含氧官能团的影响,并利用等量吸附热及能量变化数据揭示了三种物质的不同吸附机理.(1)单组分CH4,CO2和H2O的等温吸附曲线均与Langmuir模型吻合较好,吸附量相对大小为CH4CO2H2O;高温不利于吸附;CH4/CO2/H2O三元混合组分(摩尔组分比1:1:1)吸附,仅H2O与Langmuir模型吻合.(2)CH4,CO2和H2O在298.15 K时的平均等量吸附热分别为22.54,36.90和37.82 kJ mol-1,即H2OCO2CH4;温度越高,等量吸附热越小;压力对吸附热则无明显影响.(3)CH4在孔隙中呈聚集态分布,CO2呈两两交叉的排列形式H2O分子在氢键作用下,O原子规律地指向周围H2O分子中或煤分子中的H原子;三者分子间距分别为0.421,0.553和0.290 nm,径向分布函数显示H2O分子排列最为紧凑并形成紧密分子层.(4)H2O围绕煤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形成明显分层分布,作用强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羟基羧基羰基;CO2与CH4仅出现微弱的分层.(5)兖州煤模型吸附CH4,CO2及H2O分子后,体系总能量、体系价电子能和体系非成键能均降低.体系总能量降低幅度表明兖州煤模型中吸附优先顺序为H2OCO2CH4.价电子能的降低,表明地质条件下由于压力作用形成的"应变煤",在与流体作用过程中发生结构重排以形成更加稳定的构象,可能是流体与煤作用后产生溶胀的分子机制.范德华力、静电力与氢键力对非成键能降低的不同贡献揭示,煤与CH4的相互作用为典型物理吸附;与CO2的相互作用是以物理吸附为主,并存在微弱的化学吸附;与H2O的作用则是物理化学吸附并存.  相似文献   
978.
构造变形可以引起煤纳米级孔隙结构的变化,变形机制的不同对孔隙结构的影响程度也不同。煤的孔隙非均质性极强,传统实验方法难以准确地描述孔隙结构的复杂性,而分形理论提供了描述这一复杂性的量化方法。基于渭北煤田韩城矿区不同类型构造煤的低温氮吸附实验,采用分形FHH方法,定量表征了构造变形对煤纳米级孔隙结构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韧性变形煤比脆性变形煤的孔隙分形维数高,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增强,导致毛细凝聚效应增强,吸附滞后突出;构造煤分形维数随着平均孔径的降低和中孔含量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构造变形程度越大,平均孔径越小,孔隙结构越复杂。研究认为,分形维数定量反映了煤构造变形的强弱,可以指示煤中纳米级孔隙结构的变形程度。   相似文献   
979.
位于西藏东部的昌都盆地是经历石炭纪、二叠纪以及三叠纪多期成煤盆地叠合改造形成的构造盆地,其中以晚三叠世巴贡组含煤地层分布最为广泛。三叠纪时期,盆地两侧的金沙江洋盆与澜沧江洋盆相继闭合,区域构造背景复杂,是决定成煤古地理条件的首要因素。不同的构造背景形成特定的岩浆岩石类型和构造岩浆岩组合。昌都地体两侧晚三叠世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昌都盆地东缘双峰式火山主要受伸展应力控制,形成裂陷,造成地形起伏大,区域沉降幅度大,沉积速率快,不利于发育稳定的成煤环境。盆地西缘与澜沧江洋壳俯冲相关的侵入岩发育,反映在挤压应力背景下形成坳陷,相对简单的基底构造为发生持续稳定的聚煤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古地理环境。在后期构造作用的控制下,连续的煤层多被错断,呈角度不一、大小悬殊的单斜断块或褶皱产出,在巴贡、夺盖拉等地保存有具工业价值的煤矿点。  相似文献   
9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