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8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848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2507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35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5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的生烃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通过有压力的生烃动力学模拟实验, 获得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太原组和山西组煤成C1-C5烃类组分的生成动力学参数. 结合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的古地温演化特征, 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上古生界太原组和山西组煤成气的生成演化历史进行了恢复, 认为在早白垩世末盆地抬升降温过程中不存在大规模的二次生烃. 对影响煤成气行为的一些因素进行了讨论, 强调烃源岩母质的性质是决定其生烃行为的最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312.
<正>煤占中国能源70%以上,若能实现清洁煤的广泛使用,将提高效率30%以上。在提高煤的使用效率方面,今后重点发展煤的气化和液化等清洁煤技术。目前,研究成功的煤炭液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发电和城市燃气供应等方面,大大提高了煤炭使用效率。如果中国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提高10%,即可增加一条黄河的有效用水量。在水的利用方面,应特别注意提高占水资源使用量70%的农用水的  相似文献   
313.
王刚  杨鑫祥  张孝强  薛娇  李文鑫 《岩土力学》2015,36(11):3322-3328
为了建立能够表征煤体真实孔隙结构的数字模型,进而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通过μCT225kVFCB高精度CT系统扫描得到了大柳塔煤矿长焰煤CT数据,可观测到的最小孔隙直径为1.94 μm。使用基于Matlab语言的三维重建程序结合逆向工程技术,提出了一种将煤体CT三维数据转换为CAD数字模型的方法。以Ansys建立的煤体有限元模型为例,对煤体瓦斯渗流进行了模拟,分析了煤体孔隙内的速度及压力分布规律,并计算了沿X、Y、Z方向的渗透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在微观尺度下(< 100 μm)煤体渗透系数呈现各向异性,其受煤体结构的影响较明显。提出的基于CT三维重建结合逆向工程技术构建的煤体CAD数字模型不仅可进行有限元分析,同时也可以被EDEM等离散元分析软件所使用,拓宽了煤体CT三维数据的应用范围,丰富了煤体在微观尺度上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14.
正2013年入冬以来,北方很多城市出现严重空气污染,京津冀等地区持续雾霾天气,笼罩在一片浓浓的雾霾之中,最严重的能见度不足十米,甚至连红绿灯都无法看清。为应对空气污染情况,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区对淘汰拆除燃煤锅炉将采取更严格的措施,禁止销售使用高硫煤炭和焦炭。  相似文献   
315.
构造煤是煤层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变质的产物,煤中元素在变形变质过程的迁移、聚集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应力。应变环境的响应。基于安徽淮北海孜矿中不同变形序列构造煤样,利用XRF和ICP—MS方法测定了煤中49种元素的含量,结合煤的显微分析,探讨了不同类型构造煤中敏感元素迁移、聚集规律及其地质控制。结果表明,煤中矿物的分布和形态与构造煤变形程度有关,从弱脆性变形煤中的有序分布向韧性变形煤的无序结构演化。依据煤中元素分布特征,将构造煤中元素迁移模式分为稳定型、聚集型、散失型和复杂型等4类,元素迁移模式与构造煤类型密切相关。研究发现,构造煤的变质变形作用并未改变稀土元素(REE)的整体分布形态,但稀土元素分布随构造煤变形出现明显的动力分异现象。由此可以认为,成煤期后的构造作用、构造煤的脆性和韧性变形机制及其伴随的动热效应是影响构造煤中元素重新分配的主要因素,构造运动为元素的再次迁移提供了动力和基础,变质变形过程决控制了元素迁移的方式和途径,动热效应是煤变质作用发生的重要原因,构造应力加速了元素迁移、聚集的速率,从而使元素随煤体变形发生动力分异。  相似文献   
316.
根据大断面厚顶煤巷道顶板的破坏特性,考虑了顶板围岩应力水平与支护荷载的影响,利用Hoek-Brown强度准则及其相关联的流动法则,构造出厚顶煤巷道顶板的冒落破坏机构。基于塑性力学中的上限分析方法,结合变分原理,推导得到了大跨度厚顶煤巷道顶板的冒落破坏机制,并以赵楼煤矿某巷道现场实践为例,分析了不同计算参数对顶板冒落破坏机制的影响。计算研究表明:随着岩体经验参数A、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及支护荷载的增加,冒落体尺寸随之增大,而当岩体经验参数B、围岩应力及岩体重度增加时,冒落体尺寸则随之减小;冒落体尺寸代表了巷道顶板安全性能的大小,其尺寸越大,表明使巷道顶板发生冒落破坏所需外力功越多,顶板安全性能也越高;岩体经验参数B、围岩应力水平与支护荷载对顶板围岩破裂机制影响较为显著,参数B决定了冒落体的破裂形状,随着参数B的增加,冒落破裂迹线的曲率不断减小;增大支护阻力是提高顶板稳定性的有效途径,其研究结果可为大断面厚顶煤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17.
林全胜 《福建地质》2009,28(4):275-280
根据矿区勘查和推覆构造研究资料,论述三明吉口矿区煤矿推覆构造特征与控煤作用,认为区内煤系地层为受推覆构造影响的“外来岩系”。以卷入地层及相关的岩体时代分析,认为区内拆离构造和推覆构造分别形成于印支期与燕山早期。  相似文献   
318.
煤成甲烷碳同位素分馏的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主要目的是通过动力学模拟实验与GC-IRMS技术建立煤成甲烷碳同位素分馏的动力学模拟.热解产物中甲烷碳同位素的测定结果表明,同时假定生气过程中同位素分馏系数(α)固定不变和所有产甲烷母质具有相同的初始碳同位素组成(δ13Co)对于解释煤化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分馏是不可行的.在本研究中,为了解决陆源有机质的非均质性,应用了两个方法:一是假定对于煤中所有产甲烷前身物具有一个相同的初始碳同位素组成(δ13Co),通过调整各个平行反应的△Ea,i(Ea,i13C-Ea,i12C)来拟合实测甲烷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另一个是假定在整个生气过程中同位素分馏系数(α)不变,即△Ea,i为常数,通过改变fi13C来实现与实测甲烷同位素的拟合.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在2℃/Ma的地质升温速率下两种方法具有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319.
层滑构造煤岩体微观特征及其应力应变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琚宜文  姜波  王桂梁  胡超 《地质科学》2004,39(1):50-62,91,T001,T002
层滑构造在煤层及其顶、底板间普遍发育,它对地质勘探、煤矿生产、矿井工程灾害防治以及煤层气的开发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淮北煤田海孜煤矿为例,在研究宏观层滑构造带组合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层滑构造的微观特征和形成机理。构造煤是层滑引起的煤层流变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通过对构造煤与构造岩的微观特征测试,发现层滑运动除了产生脆性变形外,还产生较强烈的塑性变形。利用煤镜质组光率体各向异性和构造岩组构,结合层滑构造的实测数据进行了煤岩体应力、有限应变分析。结果表明:层滑构造以顺层剪切为主,煤层受力的主要方向为NW-SE向。  相似文献   
320.
《华北国土资源》2013,(3):44-45
⑴5月28日,中国国土资源报社社长陈国栋、人民日报社记者于猛及沁水国土部门相关领导在沁水晋煤瓦斯发电有限公司参观。⑵5月28日,中国国土资源报"走转改"小组在中联煤气层责任有限公司调研。⑶5月28日,中国国土资源报"走转改"小组参观阳城县润城国土所。⑷5月29日,晋城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赵晓华在泽州县高都国土所向中国国土资源报"走转改"小组介绍高都国土所现状。⑸高平县野川国土所职工合影⑹5月30日,中国国土资源报"走转改"小组在郭村镇考察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