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74篇 |
免费 | 496篇 |
国内免费 | 63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46篇 |
大气科学 | 542篇 |
地球物理 | 483篇 |
地质学 | 1164篇 |
海洋学 | 572篇 |
天文学 | 48篇 |
综合类 | 224篇 |
自然地理 | 2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90篇 |
2022年 | 109篇 |
2021年 | 120篇 |
2020年 | 127篇 |
2019年 | 127篇 |
2018年 | 100篇 |
2017年 | 115篇 |
2016年 | 111篇 |
2015年 | 129篇 |
2014年 | 195篇 |
2013年 | 124篇 |
2012年 | 180篇 |
2011年 | 159篇 |
2010年 | 149篇 |
2009年 | 125篇 |
2008年 | 128篇 |
2007年 | 130篇 |
2006年 | 118篇 |
2005年 | 123篇 |
2004年 | 90篇 |
2003年 | 84篇 |
2002年 | 97篇 |
2001年 | 111篇 |
2000年 | 73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62篇 |
1996年 | 53篇 |
1995年 | 53篇 |
1994年 | 47篇 |
1993年 | 46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7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2篇 |
1977年 | 2篇 |
1965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1950年 | 2篇 |
194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人工砾石海滩变化及输移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采用砾石海滩在某些强动力区域进行海滩养护是一种新的尝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以厦门天泉湾人工砾石滩为研究对象,对2015年至2016年间10条海滩剖面开展了5次周期性监测,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在人工砾石滩竣工完成后的一年时间内,滩肩外沿线、岸线及滩面底角的砂砾分界线大幅度后退,滩肩宽度变窄;滩肩外沿线明显隆起,形成滩肩脊线;滩面坡度变大,且上游侧海滩的滩面普遍比下游侧海滩的滩面陡,一年后,岸滩整体变化趋于稳定。针对砾石滩不断向西南方向运移的现状,采用Leo C.van Rijn输移率公式计算砾石滩年平均输移率,并通过测量断面法、体积变化量法对Leo C.van Rijn公式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得出砾石滩年平均输移率的范围约为1 015.66~2 392.5 m~3/a。 相似文献
24.
对美国<海岸防护手册>(SPM)中估计不规则波浪下越浪率的计算公式作了分析并对其不足进行了改进,提出利用规则波越浪率来计算不规则波作用下越浪率的一个新的公式.认为当建筑物堤顶高程(从静水面算起)为零时,越浪率不仅与波高有关,波速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SPM 法的假定不符合实际的工况,导致 SPM 法不是低估就是高估了越浪率的大小.通过数值模拟,将新改进的公式与 SPM 法、实验数据、以及经验公式作了对比,表明新公式是比较合理的,其计算结果可以作为工程设计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5.
26.
27.
Zn2+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的急性致毒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7.4±1.3)℃条件下,以体长(33.23±1.66)mm、体质量(0.7893±0.1518)g的日本沼虾为实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法开展了Zn2+对日本沼虾的急性毒性实验,并以此为基础,测定了Zn2+不同质量浓度水平下日本沼虾的耗氧率与窒息点.结果表明:(1)Zn2+对日本沼虾的急性致死效应与其呼吸生理代谢受阻密切相关;(2) Zn2+对日本沼虾24h、48h、72h、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依次为1.493、0.844、0.643和0.464mg/L; (3) Zn2+对日本沼虾昼均、夜均和日均耗氧率均无显著影响的阈值为0.046mg/L,该值为Zn2+对日本沼虾急性毒性的安全质量浓度;(4) Zn2+对日本沼虾产生轻度胁迫和中度胁迫的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0.046-0.064mg/L和0.064-0.082mg/L. 相似文献
28.
海洋滤食性贝类摄食率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摄食率IR(Ingestionrate)是反映滤食性贝类生理状况的一项动态指标,它直接受到贝类所处环境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诸如海水的温度、盐度、流速、饵料的浓度和质量等。同时由于方法不同,即使对同种贝类同一状态下摄食率的测定结果也往往差别很大。因此,60年代以来,国内外专家就从不同途径对滤食性贝类的摄食率进行了研究。进入80年代,随着微流探针、高精度的流体颗粒计数器、电镜、微胶囊技术以及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出现,人们对摄食率的研究手段和了解有了进一步的提高。1研究方法滤食性贝类的摄食率IR是指… 相似文献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