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505篇 |
免费 | 4447篇 |
国内免费 | 436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747篇 |
大气科学 | 2299篇 |
地球物理 | 5336篇 |
地质学 | 9815篇 |
海洋学 | 2777篇 |
天文学 | 456篇 |
综合类 | 2360篇 |
自然地理 | 35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9篇 |
2023年 | 1276篇 |
2022年 | 1466篇 |
2021年 | 1584篇 |
2020年 | 1224篇 |
2019年 | 1522篇 |
2018年 | 1174篇 |
2017年 | 1172篇 |
2016年 | 1192篇 |
2015年 | 1325篇 |
2014年 | 1707篇 |
2013年 | 1379篇 |
2012年 | 1561篇 |
2011年 | 1498篇 |
2010年 | 1422篇 |
2009年 | 1462篇 |
2008年 | 1392篇 |
2007年 | 1207篇 |
2006年 | 1126篇 |
2005年 | 1061篇 |
2004年 | 979篇 |
2003年 | 981篇 |
2002年 | 885篇 |
2001年 | 858篇 |
2000年 | 637篇 |
1999年 | 561篇 |
1998年 | 515篇 |
1997年 | 480篇 |
1996年 | 496篇 |
1995年 | 504篇 |
1994年 | 413篇 |
1993年 | 351篇 |
1992年 | 302篇 |
1991年 | 288篇 |
1990年 | 279篇 |
1989年 | 243篇 |
1988年 | 67篇 |
1987年 | 52篇 |
1986年 | 32篇 |
1985年 | 44篇 |
1984年 | 25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1篇 |
1979年 | 24篇 |
1965年 | 8篇 |
1964年 | 17篇 |
1957年 | 11篇 |
1954年 | 2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利用层状大地中偶极源响应的正演算法, 计算地中电偶极源激发的极低频地震电磁场并分析其在地球环境下的传播特征.设计了多个水平层状地球模型, 分别模拟和展示了深埋地中的电偶极源的响应和空间分布特征.重点分析了含地壳波导+LAI波导模型的高阻大地中, 倾斜电偶极源激励响应随观测点的偏移距和垂直位置、激励源深度、地壳波导结构和参数变化时各场量响应的幅频特征.研究表明, 用倾斜电偶极源模拟和分析高阻大地中孕震电磁辐射的响应及在大地电磁系统中的传播特性是可行的; 模拟的高阻大地中的电磁辐射在地壳波导和LAI波导中均表现有慢衰减或幅值增强特性, 但两个波导效应具有不同的频率选择性; 高阻大地中的电磁辐射在波导的高阻介质中具有幅值强、衰减慢的特点.建议在高阻地层出露的地表、井中或海底的高阻岩层中以及大气层中布设测站.
相似文献42.
43.
根据地下资源开发地区岩层与地表移动机理,研究了地面沉陷时路基产生的破坏影响,分析、总结了路基沉陷特征,给出了确定路基和矿柱强度及稳定性的验算方法,以及路基出现坍塌或滑坡等灾害事故的评估方法,提出了地面沉陷区路基防治技术,并列举了治理路基沉陷的例子。 相似文献
44.
45.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土壤水分动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土钻法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典型自然沙垄剖面土壤含水量进行长期监测.采取多重比较(LSD)、典型相关分析(MANOVA)、并在国内第一次采用季节交乘趋势等统计方法,对土壤水分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时间变化规律分为补给期、失水期和冻结滞水期.土壤含水量均值为补给期>冻结滞水期>失水期,变异系数为补给期>冻结滞水期>失水期;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化规律表现为:阴阳坡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F=0.002 9).垄间分别与坡中、垄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垂直变化分为活跃层、过渡层和稳定层,活跃层与其他土层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含水量均值为阴坡>阳坡,垄顶>垄间>坡中.活跃层>过渡层和稳定层;变异系数为阴坡>阳坡,垄间>坡中>垄顶,活跃层>过渡层>稳定层;降雨量和温度是影响研究区土壤水分时间分布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同时也是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决定性影响因子,与土壤含水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F=0.02). 相似文献
46.
用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IGRF)分析了地磁场能量在地球内部的分布及其长期变化.结果表明,从1900年到2005年,地核以外地磁场总能量由6.818×1018J减少到6.594×1018J,减小了3.3%,地表以外地磁场总能量由8.658×101J减小到.63×101J,减小了11.4%.分析地球内部不同圈层地磁场能量的变化表明,地壳(A层)、上地幔(B层)、转换带(C层)、下地幔D′层的地磁场总能量在减小,但是下地幔"层的地磁场总能量却在快速增加.磁能密度随时间的变化更清楚地显示出磁能增加和减小的分界面在r=3840km处.上述结果表明,地核和地表以外地磁场总能量在趋势性减小的同时,也在进行重新分配.进一步分析表明,下地幔D"层磁能快速增长,主要是由高阶磁多极子的增强引起的.在地磁场倒转前,偶极矩减小而多极性相对增强在能量分布上的表现就是磁能向下地幔底部(特别是D"层)集中. 相似文献
47.
48.
近年来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发现,在大陆坡第四系中发育有大规模块体搬运体系(现今的块体搬运体系也称海底滑坡)。块体搬运体系是深水常见的一种沉积物搬运机制,主要包括滑动、滑塌和碎屑流等重力流过程及其沉积物。南海陆坡白云块体搬运体系面积逾10 000 km2,可划分为3个结构单元,即头部拉张区、体部滑移-挤压区和趾部挤压区。在地震剖面中,发育多种构造:正断层、杂乱反射、逆冲断层、挤压脊和褶皱等。块体搬运体系严重威胁深水设施安全,并可能诱发海啸,是海洋地质灾害之一。同时,块体搬运体系与海洋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关系密切,物源决定块体搬运体系的物性,泥质物源的块体搬运体系通常作为良好的油气盖层,砂质物源形成的块体搬运体系可以成为储层。 相似文献
49.
50.
北极地区能源项目的开发以及北极海域冰雪覆盖范围的不断缩小,为中国进口天然气开辟了新的通道,这将增强中国能源安全供给保障。随着中国天然气需求量迅速增加,规模化进口北极液化天然气(LNG)的条件逐步成熟。为建设一支既经济又可靠的进口运输船队,本文在对北极天然气采掘和贸易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北极东北航道通航状况,以及不同季节各航段差异对船队运输的影响,建立了全成本LNG进口船队优化模型。并以年进口700万吨为案例分析,选取了不同装载容量的LNG船型,通过分层建模及模型优化运算,得出了船队优化配置结论。航运全成本模型的研究奠定了北极LNG运输船队经济规模分析的基础,也为冰雪航道贸易船队运营决策提供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