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9篇
  免费   1112篇
  国内免费   511篇
测绘学   2398篇
大气科学   576篇
地球物理   650篇
地质学   2380篇
海洋学   592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495篇
自然地理   192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384篇
  2013年   321篇
  2012年   379篇
  2011年   307篇
  2010年   322篇
  2009年   364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320篇
  2006年   288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93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油气藏中的轻烃气体能够以微弱但可检出的量近似垂直地渗漏到地表土壤中,其中一部分烃类以游离态赋存在土壤或岩石颗粒空隙中.壤中游离气中的烃类能反映深部油气藏烃类的现代补偿性活跃微渗漏,被认为是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最可靠方法之一.壤中游离气采集是获得第四系沉积层中微渗漏烃类地球化学异常的关键技术.自行研制了便携式游离气采集新装置,具有操作简便、携带方便、密封性好等特点.通过长期实践,总结了土壤游离气保真采集的方法.游离气方法在济阳坳陷惠民凹陷南坡临南—钱官屯地区、塔里木盆地阿克亚苏地区X井区的油气化探应用,获得的游离烃异常较好地反映了油气垂向微渗漏近地表信息,以及下伏油气的分布特征,油气微渗漏异常区与背景区分离明显,表明壤中游离气方法应用效果显著,在油气勘探中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2.
采空区极易造成地面沉降威胁电网运行安全,检测地下采空区分布意义重大.传统采空区电法检测技术系统控制复杂,布线方式繁琐,所需传感器和电缆数量较多,测量数据量大,排布和移动测量效率低下,并不适合电力领域防控地下采空区危害使用.文中针对电力杆塔下采空区分布的特点,设计了采空区电法检测的电极系统,采用集中 —分布式检测方式,可有效减少电力杆塔下采空区检测的传感器和线缆数量,优化系统控制,精简有效检测数据量,提高采空区检测的效率.  相似文献   
53.
汤原断陷是典型的受断裂控制的陆相盆地。盆地内断裂极为发育。断裂的发育主要有 N E向和 N W - N W W 方向,断裂的分布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群的特征。按断裂的成因类型可划分出7 种类型。断裂对油气生成、运聚及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基底大断裂控制了烃源岩的展布,主干断裂控制了圈闭的形成和分布,断裂为油气运移提供了通道作用,断裂的封闭性为油气的聚集成藏提供了遮挡条件。  相似文献   
54.
基于钻井、岩心、分析化验及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形态学、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等方法,分析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黄流组轴向重力流水道的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水道具有典型的重力流沉积特征,水道充填分为三期,井区(交汇区)水道砂由垂直陆坡的东支水道近距离供应,水道砂岩自下而上具有正粒序发育的特征;水道形成和充填受区域海平...  相似文献   
55.
相邻结构的高效阻尼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了相邻结构高效阻尼控制的概念,并基于双液缸的放大原理提出了一处相应的装置,该装置通过放大相邻结构间的振动差别,使阻尼器具有更大的变形和速度,从而更高效地工作,文章阐明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建立了两相邻结构高效阻尼控制体系的运动方程,并对此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高效阻尼控制的概念是正常的,本文提出的控制装置是有效的,可取得远优于普通阻尼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56.
57.
58.
于桥水库流域农业非点源磷污染控制区划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于桥水库流域28个次级小流域作为区划对象,以影响该区域农业非点源磷污染的6个主要因子,包括降雨侵蚀力因子(R),土壤可蚀性因子(K),地形因子(LS),植被覆盖因子(C)以及土壤有效磷含量(SAP)和化肥磷施用量(FP),作为区划因子,采用系统聚类法进行区划,将于桥水库流域分为4类磷污染控制类型区,分析了各个类型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农业非点源磷污染特征和主要影响因子,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为进一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9.
灾难发生后,在废墟中执行搜救任务需要具有细长和柔韧结构的救援机器人,以适应废墟下的复杂结构.本文介绍了一种具有细长和灵活体型的新型腱鞘驱动的柔性救援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和系统组成.本文提出的机器人可以钻入救援人员和传统的刚性机器人无法进入的狭窄空间或有毒环境.本文分析讨论了带有集成定位和施力监视能力的柔性夹持器的自传感校准...  相似文献   
60.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498711200035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ield and remote sensing studies reveal that Au-bearing quartz±carbonate lodes in Romite deposit,in the extreme South Eastern Desert of Egypt,are controlled by NNE-striking shear zones that splay from the ca.660—550 Ma Hamisana Zone.Quartz in releasing bends with sinistral shear geometry and abundant boudinaged quartz-carbonate lodes with serrate ribboned fabrics suggest vein formation throughout a transpressive wrench system.Ubiquitous hydrothermal quartz,carbonate,and subordinate chlorite and sericite within the shear zones and as slivers in veins,indicate that gold deposition and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occurred under greenschist fades conditions.The Al(Ⅳ) in chlorite indicates a formation temperature of~300℃.comparable with temperatures estimated from arsenopyrite composition for grains intimately associated with gold in quartz veins. The new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indicate that splays off the Hamisana Zone are potential gold exploration targets.Quartz veins along the high order(2nd or 3rd) structures of this crustal-scale shear zone are favorable targets.In the Romite deposit and in surrounding areas,a Au-As-Cu-Sb-Co-Zn geochemical signature characterizes mineralized zones,and particularly rock chips with>1000 ppm As and high contents of Cu,Zn,and Co target the better mineralized areas. The carbonateδ13Cpdb andδ18OSmow isotope signatures preclude an organic source of the ore fluid,but metamorphic and magmatic sources are still valid candidates.The intense deformation and lack of magmatism in the deposit area argue for metamorphic dewatering of greenstone rocks as the most likely fluid source.The narrow ranges ofδ13C(-4.6‰to -3.1‰) andδ18O(11.9‰-13.7‰) in carbonate minerals in lodes imply a corresponding uniformity to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andδ13CCO213C∑C) of the ore fluids. The calculatedδ18Oh2o values of 6.9‰—7.9‰for ore fluids,based onδ18O values of vein quartz further suggest a likely metamorphic orig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