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33篇 |
免费 | 256篇 |
国内免费 | 30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20篇 |
大气科学 | 72篇 |
地球物理 | 249篇 |
地质学 | 601篇 |
海洋学 | 206篇 |
天文学 | 53篇 |
综合类 | 101篇 |
自然地理 | 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56篇 |
2021年 | 84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77篇 |
2018年 | 76篇 |
2017年 | 74篇 |
2016年 | 71篇 |
2015年 | 86篇 |
2014年 | 81篇 |
2013年 | 99篇 |
2012年 | 88篇 |
2011年 | 91篇 |
2010年 | 82篇 |
2009年 | 77篇 |
2008年 | 60篇 |
2007年 | 77篇 |
2006年 | 48篇 |
2005年 | 71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50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28篇 |
1989年 | 32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7年 | 3篇 |
1954年 | 1篇 |
1951年 | 1篇 |
1948年 | 3篇 |
1944年 | 1篇 |
1943年 | 1篇 |
194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42.
为了研究随机模型对GNSS定位精度的影响,介绍了GPS/GLONASS/BDS组合伪距单点定位的函数模型以及几种当前常用的先验随机模型。结合各个模型的优缺点,提出通过指数函数引入空间分布改善因子,建立一种改进的信噪比随机模型,并设计相关多系统伪距单点定位试验对其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模型的解算精度显著优于现存的几种先验随机模型,相比等权模型在三维定位精度上提升15%~30%,相比高度角模型提升15%~25%,相比信噪比模型提升5%~15%,相比现存的PDOP模型也有明显提升。改进模型在不同遮蔽情况、双系统和三系统组合定位时精度均优于现存的信噪比随机模型,从而验证了该定权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3.
Gauss投影的复变函数表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复变函数理论重新讨论了高斯投影。研究表明,高斯投影的复变函数表示具有形式紧凑、公式简单、计算效率高等优点,特别是基于复变函数建立的尺度比和子午线收敛角公式能表示为闭合形式。 相似文献
44.
45.
通过对大连海域第四系全新统海相黏性土385组试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建立了第四系全新统海相黏性土(Q4m)液性指数IL与直接快剪试验指标-黏聚力Cq、内摩擦角q的经验关系,即Cq=10.623 I-1.8114L; q=-3.8289ln(IL)+5.8634。 相似文献
46.
建筑结构响应是有效反映结构动力特性的最直接参数,开展结构动力响应实时监测可为结构抗震韧性评估提供准确的地震动输入。本文基于非结构构件损失构建结构抗震韧性评估方法,研究确定位移敏感型和加速度敏感型非结构构件的易损性模型。选择某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实时监测系统建设,基于监测数据开展结构抗震韧性评估。通过构建建筑信息模型(BIM),并在有限元分析软件OpenSees中建立结构弹塑性分析模型,利用实时监测数据实现结构模型更新,直至监测数据与模型分析结果一致。由于实时监测数据峰值较低,结构不会发生塑性变形,因此选择10条双向非脉冲地震动模拟实时监测地震记录。根据层间位移角和楼面加速度分布,开展结构功能损失评估,得到该建筑结构的抗震韧性得分。分析表明,该结构抗震性能较好,在遭受地震破坏后,会发生非结构构件脱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建筑抗震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47.
48.
随着现代小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利用该技术为地球观测服务将成为一件远景可观,意义深元的事情,文中针对舆型航天遥感立体测绘微小卫星的需求,结合单脉冲测角原理给出了航天遥感测绘小卫星地面站面线系统的整体分析与设计。 相似文献
49.
针对曲线结构特征,引入极化角点指数作为特征角点的候选依据,提出了一种与曲线起始点位置无关的基于角点检测的多边形近似算法。实验证明,此方法快速有效,结果稳定,噪声抑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0.
最近50年来莱州湾西-南部淤泥质海岸地貌演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野外考察和前人研究基础上,以1976-2009年间4个时相的MSS/ETM+遥感影像和1958、1984、2002年测量的三期海图为主要数据源,运用3S(RS/GIS/GPS)技术,对最近50年来莱州湾西-南部淤泥质海岸地貌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以青坨子为界,莱州湾西、南岸虽均为淤泥质海岸,但其海岸地貌演变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莱州湾西岸与南岸的海岸线和等深线变迁时间不同步、变迁幅度差距大、岸线形态不同;莱州湾西岸和南岸地貌类型空间分布不同,转换的趋势、净方向、速率和幅度差异也十分明显以及莱州湾西岸和南岸水下地貌冲淤变化差距悬殊等。莱州湾西海岸的地貌演变与黄河河口-三角洲的地貌变迁基本正相关,变化幅度也较大,后期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明显。海湾南岸的地貌演变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显著,但其海岸地貌的演变与西岸黄河口-三角洲地貌的剧烈变迁基本无关,莱州湾西岸黄河入海水沙的减少乃至断流对南岸冲於状态变迁也未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