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278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244篇
海洋学   45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土地覆盖及土地利用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简要综述了国内外遥感技术在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方面研究的进展及新数据库的开发应用情况,并对本世纪该领域可能出现的新动向作了初步分析,为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客观准确的资料数据,可成为指导政府行为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2.
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提出了一个评估区域各点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新方法:(1)采用相对原则观察一时段内的变化方向;(2)物理模型与统计模型相结合,基于区域实际情况建立生境适宜性参照基准;(3)用多变量分析方法量度各点位与参照基准的差异。结合GIS和遥感技术,这种方法被应用于伊洛河中部地区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53.
中国土地利用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95,自引:5,他引:195  
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对中国近5年来土地利用的时间动态特征和空间动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具体表现为通过数学建模,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模型、垦殖指数模型等对土地利用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年间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比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地区,特别是东北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比较剧烈,而西部变化相对缓慢;土地利用各类型中面积增加的有耕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而林地、草地面积减少;耕地增加的区域位于东北部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增加最多;林草地以及未利用地的面积变化主要发生在新疆、内蒙和黑龙江等地区,其它地区变化幅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4.
河南省信阳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混气站在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发现场地内存在断裂带 ,以及“信阳市城市管道燃气工程混气站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中提到“确定本区第四纪断裂的活动性还有待进一步工作”,这为工程能否进一步施工提出了难题。本次研究 ,采取了集多种学科 (如构造地质、工程地质、第四纪地貌、遥感信息、测量、物探等 )为一体 ,进行了多学科、多技术、多方法的综合性研究 ,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研究成果。1 断裂活动性和工程地质综合研究 首先从区域断裂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等观察研究入手 ,根据沟谷地…  相似文献   
55.
纳雍县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及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通过遥感技术获得的纳雍县1997年土壤侵蚀数据与纳雍县1997年土壤侵蚀数据对比分析,探索10年来纳雍县土壤侵蚀的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特点,并试图对纳县土壤侵蚀治理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6.
焉耆盆地段高速遥感选线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在公路选线中,具有常规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国道314线焉耆盆地段高速公路前期选线研究中,以Landsat-5TM457数字图象为主要信息源,通过数据处理和遥感判择并综合分析常规资料,对焉耆盆地经四纪堆积平原土体工程地质区进一步划分亚区,探讨分析了不良地质现象分布规律,形成背景及发展演经趋势,在此基础上比较各设计线路之划分亚区,探讨分析了不良地质现象分布规律,形成背景及发展演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比较各设计线路之优,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57.
水文行业信息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萍  倪伟新等 《水文》2001,21(3):8-10
水文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水文事业是社会公共信息服务系统的一个部分,作为学科研究的水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拓展了它的研究内涵,而为社会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的水文,需要利用信息手段来实现其现代化,水文行业信息化的重点是应用智能化的化的技术和工具来提高信息务的水平,以形成承担支撑社会信息化的历史重任的能力。  相似文献   
58.
石油勘探遥感技术经过十余年的实践和总结,无论在图像处理技术、地质应用水平,还是在基础理论及方法研究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践证明,遥感技术不但可以结合非地震物化探资料在区块评价等油气勘探前期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盆地油气勘探过程中,也能通过与已知油气田遥感特征进行类比分析,进行油气远景区预测。本文就是结合个几应用实例,概述我国东部油气区遥感应用的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59.
赵萍  冯学智 《地理科学》2003,23(6):721-727
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分形几何理论对绍兴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和形态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城镇体系的演化规律。研究表明,绍兴市城镇体系无论在空间结构上还是在空间形态上都具有分形特征。城镇分布密度由绍兴市区向周围逐渐衰减,且分布不均衡,具有向交通线集中的趋势,形成了优化的空间结构。但1984~1997年间,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向于围绕绍兴市在半径方向上均匀分布,分形特性减弱。此外,各城镇基本是以各自的中心逐渐向外扩展,空间关联性大致不变。空间形态则日趋复杂,稳定性越来越低,发展的随意性越来越大。绍兴市区这一特点更明显。  相似文献   
60.
遥感技术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进展与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国土资源的本底调查、环境评价和科学规划等研究应用中,已成为空间多源信息获取的有力手段,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源和信息服务。作者在本文中就近年来遥感技术在遥感数据获取、遥感图像信息提取与分析等方面的进展作了简要阐述,并针对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性质和任务,探讨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