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02篇 |
免费 | 483篇 |
国内免费 | 27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85篇 |
大气科学 | 89篇 |
地球物理 | 533篇 |
地质学 | 765篇 |
海洋学 | 238篇 |
天文学 | 6篇 |
综合类 | 201篇 |
自然地理 | 2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9篇 |
2023年 | 91篇 |
2022年 | 103篇 |
2021年 | 100篇 |
2020年 | 93篇 |
2019年 | 108篇 |
2018年 | 92篇 |
2017年 | 107篇 |
2016年 | 99篇 |
2015年 | 109篇 |
2014年 | 153篇 |
2013年 | 140篇 |
2012年 | 126篇 |
2011年 | 124篇 |
2010年 | 129篇 |
2009年 | 121篇 |
2008年 | 127篇 |
2007年 | 102篇 |
2006年 | 96篇 |
2005年 | 90篇 |
2004年 | 63篇 |
2003年 | 55篇 |
2002年 | 49篇 |
2001年 | 48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43篇 |
1993年 | 32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2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基于启发式图搜索的遥感影像道路半自动提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启发式图搜索法用于线状目标识别的原理是:用图结构表示边缘点和边缘段,根据启发函数计算顶点权值,在图的路径上建立相应的代价函数,通过在图中搜索对应的最小代价的通道以找到最优路径。图搜索法是一种全局最优方法,它在受噪声影响较大时效果仍然较好。文中使用了启发式图搜索法(A*算法)实现了道路的半自动跟踪。它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利用自适应平滑滤波算子进行道路信息增强,然后对传统的道路数学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展,突出了对道路几何特性和辐射特性的描述,并依此构建图搜索的代价函数,实现了基于启发式图搜索法A*算法的道路半自动跟踪。经实验证明,该方法进行遥感影像的道路半自动提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2.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安定组沉积期原始边界恢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有关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各时期原始沉积面貌的探讨,长期以来深受关注但认识和研究程度不一,其中对于直罗组—安定组沉积期的研究尤为薄弱。本文针对鄂尔多斯克拉通内大型坳陷型盆地的属性及其演化-改造特点,从今盆地及邻区残存沉积建造、现今构造格局两方面出发,在大量野外露头观测、钻井与测井资料分析及实验测试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沉积相分析、物源综合分析和对周邻构造单元形成演化史的分析,认为直罗组—安定组沉积期盆地的原始沉积边界大致为:东在今太行山脉以西;北在今河套盆地一带;西北部边界在狼山—巴彦浩特盆地—科学山一带;西南部边界在今六盘山西缘;南部边界在今渭河盆地一带。自盆地周缘向湖盆中心有大致7个方向的物源供给,沉积中心位于原始盆地中心偏南。该期盆地的演化记录了华北克拉通西部由印支期的南北分异向燕山期东西分异的转变过程与时限。该研究对于构建完整的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演化时空坐标和铀矿、石油等能源矿产勘探评价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3.
本文以桂西山区为例,综合分析了云贵高原贫困地区农业综合开发与脱贫致富的许多有利条件,指出以市场信息为导向,以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目标,因地制宜进行农业优势资源规模开发,变资源优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54.
帕米尔构造结是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碰撞的两个突出支点之一,是中国大陆受板块动力作用最强烈、强震频发的地区之一,也是揭示青藏高原形成与演化历史的关键地区之一。晚新生代帕米尔构造结北部向北楔入推移了约300km,形成了一陆内深俯冲带和地震带,但对这一变形过程及方式至今未能很好的限定。沿76°E附近横跨帕米尔—天山的最新GPS测量 相似文献
55.
56.
57.
板块下的构造及地幔动力学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最新的全球地幔地震层析资料揭示了岩石圈板片可以俯冲到核幔边界,超地幔羽可以从核幔边界上升到地壳上部形成热点。在大陆板块汇聚边界,地幔地震层析图像不仅显示了岩石圈板片的超深俯冲,还保存了拆沉的岩石圈“化石”残片的重要信息。从地幔深部所获取的新资料为全地幔“单层对流“的新模式提供了依据。在介绍上述全球构造研究新动向的基础上,本文强调了研究岩石圈板块必须了解板块下的构造,探索岩石圈板块的驱动力应该从“岩石圈动力学”升华到“地幔动力学”,并提出了大陆板块汇聚边界地幔动力学研究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58.
在高精度正演计算中,应用有限差分法进行计算时,受傅里叶系数和边界条件的影响较大,导致计算精度不够高,所以对其进行两点改进,以提高其计算精度。在采用有限差分的基础上对傅里叶变换进一步优化,并对边界条件进行改进和校正使其正演结果更加准确。通过对地表电压进行算法验证,认为改进后的结果更接近理论值。并以温纳装置为模型基础,分别建立高低阻模型进行正演对比,通过结果对比可以看出,改进后的计算值精度更好,正演结果受边界影响更小,异常区域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59.
成矿系统具有时间和空间边界,确定热液成矿边界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而且对指明找矿方向、指导矿产勘查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但是,目前热液成矿边界如何确定尚缺乏研究。文章在地球化学勘查长期实践和理论方法探讨的基础上,在安徽马头热液成因金属矿区开展试验,提出了确定和判断热液成矿边界的地球化学标志。在勘探剖面上,斑岩型Mo、Cu矿分布在由带出作用形成的Na2O等元素负异常之内,含矿地段粉砂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中Na2O带出量大于80%,稀土元素Eu表现出明显的负异常;在地表条件下,矿化带产出在Na2O含量为0.1%~0.2%的负异常之内,δ34S值小于3.2‰,显著低于矿区外围花岗岩的δ34S值。由此认为,Na2O带出量大于80%,稀土元素Eu的负异常是确定马头斑岩型钼铜矿深部成矿边界的地球化学标志;Na2O含量为0.1%~0.2%的负异常、δ34S值小于3.2‰,是确定该矿床外围成矿边界的地球化学标志。本研究不仅为马头勘查区深部、外围找矿和成矿前景评价提供了成功案例,而且对其他勘查区热液成矿边界的研究和确定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0.
遥感影像道路提取一直是遥感应用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传统的基于像素级的道路提取方法侧重于考虑影像的像素信息,并没有考虑到地物目标之间的空间依赖性.本文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出了一种新的面向对象的道路提取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利用道路的多尺度特性,将不同尺度的道路提取结果进行集成,得到最终的道路提取结果.方法的主要过程是首先建立不同的图像尺度层,根据道路对象内部的同质性和道路与背景间的异质性给出道路提取的最优尺度层;其次,在道路的最优尺度上提取道路的主干道;最后依次在各小尺度层上通过道路生长的方法实现道路的完整提取.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能明显提高道路的提取精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