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37篇 |
免费 | 631篇 |
国内免费 | 33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75篇 |
大气科学 | 122篇 |
地球物理 | 695篇 |
地质学 | 954篇 |
海洋学 | 290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259篇 |
自然地理 | 30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3篇 |
2023年 | 113篇 |
2022年 | 136篇 |
2021年 | 122篇 |
2020年 | 121篇 |
2019年 | 139篇 |
2018年 | 118篇 |
2017年 | 134篇 |
2016年 | 115篇 |
2015年 | 126篇 |
2014年 | 196篇 |
2013年 | 172篇 |
2012年 | 167篇 |
2011年 | 155篇 |
2010年 | 160篇 |
2009年 | 153篇 |
2008年 | 163篇 |
2007年 | 118篇 |
2006年 | 124篇 |
2005年 | 113篇 |
2004年 | 91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69篇 |
2001年 | 65篇 |
2000年 | 54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60篇 |
1995年 | 59篇 |
1994年 | 58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33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195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1.
22.
天津是中国修建环城公路较早的城市。1987年国庆节,外环线道路工程竣工,使当时天津的道路建设成为中国其他城市的榜样。天津外环被形象地比喻为鸭梨,20多年间其地标意义越来越明显。外环线以内规划为中心城区,是天津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 相似文献
23.
24.
20世纪60年代初期,Tóth基于定水头上边界条件推导出解析解,得出多级次地下水流系统,是水文地质学里程碑式的突破,成功地解决了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但Tóth解析解存在的缺陷也长期沿袭:单纯重视数学模拟而忽视物理机制;将地形控制地下水位看成是普适性规律;忽视给定水头上边界数学模拟的失真。这些缺陷,尤其是忽视物理机制探究,不仅妨碍Tóth理论自身发展,而且导致地下水流系统理论尚未被国际水文地质界普遍接受。参照河流动力学中应用的最小能耗率原理,类比提出地下水流最小能耗率的表达式。基于已有的通量上边界地下水流模式数值模拟结果,进一步探究物理机制,归纳得出地下水流系统遵循最小能耗率原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25.
<正>初到诺城的时候,在一个懒散的7月,空气中都散着夏日的明媚气味和绿色植物发出的新鲜草味。蓝得有些透明的天,带着小的白云,天空矮矮地,就挂在唾手可得的地方。道路两旁的红色砖房陷在路色的大树里,成了路边趣味盎然的风景。就在那样的光景里,在那样和煦的微风和不算燥热的温度当中,诺城用那种泰然自若的面貌,迎接着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或者故人。 相似文献
26.
本文在围岩应力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物理实验模拟和数值计算,分析了由于隧道开挖后应力变化引起的围岩自调节成拱的特性及相关影响因素作用下的压力拱成拱规律。在本文中,将压力拱内边界距洞口的距离和拱体厚度作为判定压力拱成拱和评价围岩稳定的参数。当内边界靠近隧道洞口,围岩基本稳定; 压力拱的厚度小意味着需要较少的岩体来承担拱体自身和其上岩体的荷载。在此基础上,运用平面应变相似模拟实验模拟隧道开挖过程,对开挖过程中洞口周围应力升高区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明确了压力拱的成拱,以及随着距离洞口越近变形增加的幅度越大等现象。运用数值分析发现,随着节理的间距的减小,压力拱内边界靠近洞口,压力拱厚度增大; 在2组节理围岩中,节理倾角分别为30和60时,成拱最不利; 而节理的黏结强度对压力拱成拱的影响程度与节理摩擦角的大小相关联,摩擦角大于20时,节理黏结强度对压力拱成拱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27.
28.
道路侵蚀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道路建设的加速会引发道路侵蚀的加剧, 继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压力, 为了减轻或控 制道路侵蚀, 必须了解道路侵蚀的特征, 找出有效的防治措施。道路建设是对当地地形的改造, 开 挖以及填埋等扰动活动, 会在原来地貌上形成不同的微地形, 它们各有特点, 形成不同的侵蚀特 征。不同的道路部位侵蚀机理和侵蚀过程差别很大, 现有研究对各个部位的侵蚀强度进行了比 较, 但结果并不一致。与其他用地相比, 道路用地显著的改变了土壤的物理水文性质, 加速了产流 产沙过程。尤其对一个流域而言, 道路的线性特征使其成为汇流引流的重要途径, 直接影响着流 域的行洪泄洪, 而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道路侵蚀预报仍然集中在经验统计模型的研究上, 由于 经验模型固有的弊端, 不能明确反映侵蚀的机理, 物理模型的研究更加迫切, 尤其结合已有的农 地侵蚀的过程模型更是加强的重点。道路侵蚀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以及两者 的组合, 其水保效益都比较明显, 但也往往受到当地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本文总结了国 内外道路侵蚀研究成果, 结合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加强研究的重点, 对理解道路侵蚀机理, 开 展道路侵蚀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联络通道与盾构隧道的连接处是隧道抗震的薄弱环节,但目前有关联络通道抗震性能的研究开展得还很少。对于隧道与联络通道连接部位这类典型的空间结构,三维动力有限元分析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而其中的人工边界条件和地震动输入方法是实现这一方法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以显式形式将多次透射边界条件引入三维动力分析控制方程,采用分割算法分别求解边界节点和内部节点的响应,然后以对武汉长江隧道工程为背景,利用这种算法研究了隧道与联络通道连接处的地震响应规律,并对采用柔性搭接代替刚性接头和地基加固两种措施的减振效果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30.
运用三维变密度潮汐效应模型确定滨海含水系统的海底等效边界——山东烟台夹河中下游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确定咸淡水界面的位置是滨海地区海水入侵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于天然条件承压含水层而言,含水层顶板向海底延伸的距离直接影响了咸淡水界面的位置,它可以通过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的潮汐效应信息来确定。考虑到咸淡水之间密度的差异,建立了山东省夹河中下游地区滨海含水系统地下水三维变密度潮汐效应模型。通过反复对比潮汐效应观测中的地下水水头波动与模型计算出的水头波动,确定了滨海承压含水系统的海底边界。同时,也初步估计出海区与近海陆区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