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5篇 |
免费 | 138篇 |
国内免费 | 6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705篇 |
大气科学 | 26篇 |
地球物理 | 59篇 |
地质学 | 305篇 |
海洋学 | 15篇 |
综合类 | 151篇 |
自然地理 | 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54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105篇 |
2013年 | 76篇 |
2012年 | 73篇 |
2011年 | 69篇 |
2010年 | 78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66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及变形观测分析后提出。近百年来马步坎高边坡T^33岩组中煤层普遍被开采。使T^33上部坡体发生向坡外的掀斜沉陷。是导致坡顶后缘拉裂-沉陷进一步发展的直接原因。如无新的采掘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将会自行稳定下来。 相似文献
4.
5.
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道路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GPS野外实测黄土高原纸坊沟小流域的道路特征,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支持下研究了流域内各级道路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黄土高原道路可分为4级,2级以下的土路是小流域的代表路型。各级别道路总长度都随级别增大而增加且累计总长度与道路级别线性相关,道路平均长度和密度则随级别增大而减小。道路网系和流域水系在结构规律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不同级别道路分布范围受地形特征影响不同。爬坡道路坡度与地表坡度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且次级道路分布受主路控制;典型爬坡路在大于25°坡度范围内多呈"之"字形弯曲,随坡度的减小道路弯曲跨度和与等高线夹角增大。研究结果有助于定量模拟黄土高原地区道路分布特征,并为土壤侵蚀模型中道路影响因子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某采煤沉陷区内的典型输电铁塔及其复合防护板基础工程为背景,考虑地基-基础-上部铁塔结构的共同作用,对不同板厚复合防护板基础的抗采动变形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引入"保护作用"的概念,对独立基础和复合防护板基础的抗变形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设置复合防护板后,与独立基础相比,可明显减少铁塔支座的水平位移及上部结构的应力,支座位移与结构应力随着复合大板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其减小的幅度随着板厚的增大而趋缓,当板厚达到一定数值以后几乎不再减小。提出的复合防护板的厚度可取铁塔基础长向根开的1/45~1/35的建议,以供采煤沉陷区内复合防护板基础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课设计充分利用学生知识经验,重视社区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平台,通过共同备课、调查填表、搜集素材、设计网页、布置场景、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等活动,力图使学生明确秦岭-淮河-线是划分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认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知道区域内的差异,理解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生活生产的差异,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树立人地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国家要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等的重大决策,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报告中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东北地区完成上述历史任务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国省道车载GPS交通道路数据的导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GIS软件平台采用各自的数据格式,对采用多平台的数据生产、数据库建库造成了数据交换的障碍。利用ARC/INFO的二次开发功能,解决了国家基础测绘生产中GEOSTAR数据转入ARC/INFO平台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