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3篇 |
免费 | 52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92篇 |
大气科学 | 32篇 |
地球物理 | 42篇 |
地质学 | 168篇 |
海洋学 | 14篇 |
综合类 | 140篇 |
自然地理 | 1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47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42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89篇 |
2013年 | 71篇 |
2012年 | 64篇 |
2011年 | 61篇 |
2010年 | 71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62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91.
通过国情普查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工作方法,为下一步国情普查和省情普查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具体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2.
本文以桂西山区为例,综合分析了云贵高原贫困地区农业综合开发与脱贫致富的许多有利条件,指出以市场信息为导向,以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目标,因地制宜进行农业优势资源规模开发,变资源优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93.
194.
195.
196.
197.
为了提高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high-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HRI)中提取道路信息的自动化程度和准确性,发展了一种HRI道路分割算法,主要包括光谱合并、边界合并和基于形状特征的道路区域提取等3个步骤。其中,前2个步骤是基于区域生长的图像分割算法。光谱合并综合考虑了区域的均值、方差等统计特征量,以提高分割精度;边界合并采用了基于矢量梯度的边界计算方法,以准确提取多光谱HRI中的边界强度;结合全局最优合并算法实现光谱和边界合并,以得到最优化的分割结果。在道路区域被完整分割出来的基础上,利用形状特征提取道路,采用圆形度特征区分道路和非道路。利用2景Orb View3多光谱图像进行道路提取实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道路提取结果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在97%和0.8以上,明显优于SVM监督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98.
典型天然粗粒盐渍土盐胀微观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经多次冻融循环后天然粗粒盐渍土的盐胀特性及盐胀机制,对取自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嘉安一级公路沿线的某天然料场的粗粒盐渍土进行了室内基本工程性质试验和大尺寸多次冻融循环盐胀模型试验,并对经过多次冻融循环试验以后的天然盐渍土进行水盐迁移及扫描电镜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粗粒盐渍土在降温阶段土体产生盐胀后亦会出现下陷,最终土体溶陷量大于盐胀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会使粗粒盐渍土大颗粒骨架塌陷破坏及一维土柱体从上而下表现出热筛效应;多次冻融循环后的水分盐分在粗粒土柱剖面中的迁移呈现出不完全对应的分布关系。 相似文献
199.
建筑密度是城市规划布局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提高建筑密度的获取效率,本文提出一种结合珞珈一号数据和OSM数据的估算城市建筑密度的方法。基于珞珈一号数据,文中以固定大小的网格为单位采样分析了昆明市呈贡区灯光强度和建筑密度的拟合关系;基于OSM数据,利用GIS提取分析、数学分析等方法去除道路灯光对估算结果的影响。然后利用非线性拟合模型估算了昆明市呈贡区的建筑密度,得到其空间分布情况;并验证分析了估算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昆明市呈贡区的建筑密度与夜间灯光强度有较高的相关性,可以结合珞珈一号夜光影像数据和OSM道路数据估算城区的建筑密度。 相似文献
200.
以闽江上游地区为例,在分析三明市2007—2016年森林碳密度时空动态的基础上,采用常规的以及改进后的道路网络测度指标,应用缓冲区分析方法和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模型,从线上和面上分别探讨道路网络对森林碳密度干扰的地理变异规律。结果表明:① 碳密度受到道路网络的较大影响,路网影响域内外碳密度的大小排序为:路网影响域内<整个研究区<路网影响域外;多条道路影响域重叠区的碳密度(26.330 Mg/hm2)明显低于单条道路影响域的碳密度(37.406 Mg/hm2);不同等级道路影响域的碳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县道>高速>省道>其它道路>国道>乡道。道路网络对2007—2016年碳密度的降低也有明显影响。② GWR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路网对碳密度的影响程度随着样点的变化而变化,具有“空间非平稳性”。碳密度随着路网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而随着离道路距离的增加而增加。③ 研究区西北部和中部,GWR的回归系数及相关系数均较大,表明这2个区域道路对碳密度影响大且解释力皆较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