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8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228篇
测绘学   136篇
大气科学   176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476篇
海洋学   12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97篇
自然地理   1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05.6”华南特大暴雨过程大尺度水汽输送特征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逐时云顶亮温TBB资料(0.05°×0.05°分辨率)、自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实时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实况探空资料等,对“05.6”华南持续性暴雨过程期间大尺度水汽输送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的活动与本次暴雨过程水汽输送有密切关系。南亚季风在经过中南半岛后与伸入南海的副高西侧气流汇合,使得西南气流发生“S”形转换,从而演变为副热带季风并持续向华南地区输送水汽。暴雨期间,来自南海中北部和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带一直稳定在18°-27°N,水汽通量大值输送带和水汽通量辐合大值带均随高度向北明显倾斜,显示偏南方向的水汽输送特征,来自南海中北部的水汽是最主要源地,而来自孟加拉湾的输送通道仅对本次过程起到补充作用。过程期间,由于南北向净流入明显大于东西向净流出,故华南地区水汽总收支为净流入,水汽净流入量以低层横向(南北)为主,以行星边界层的水汽输入为最大。  相似文献   
842.
应用基于节点关系的3维拓扑数据模型,建立了建筑物内部通道的几何网络,较详细地讨论了走廊多边形的中轴线求取算法.然后基于图论算法对建筑物内部通道情况进行分析,并给出分析结果的3维表示.该方法对基于GIS的多层建筑物内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系统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43.
农军年  孙明行  郭尚宇  李昌明  韦守东  覃初礼  赵子宁  周辉  张鹏 《地质论评》2022,68(1):2022010010-2022010010
位于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拼合带西南段的桂东南容县下罗杏发现早三叠世火山通道,对剖析华南印支期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该火山通道出露主要岩性为隐爆角砾岩、流纹岩、粗面安山玢岩、霏细斑岩等,柱状节理发育,为超浅成相—溢流相。流纹岩LA- ICP- MS锆石U- Pb年代学分析表明,加权平均值为249.9±1.6 Ma (MSWD=1.9) ,代表了火山喷出年龄,属早三叠世(印支期)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具有钾玄岩—高钾钙碱性系列,较低的TiO2含量、较高的K2O/Na2O值、明显亏损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显示出弧火山岩的特征。锆石的εHf(t)值为-14.50~-6.61,对应的单阶段Hf模式年龄(TDM)为1.17~1.49 Ga,二阶段Hf模式年龄(T2DM)为1.70~2.20 Ga。综合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区域地质资料,认为下罗杏火山岩,为地壳减压松弛的构造背景下, 地幔或软流圈物质上涌,诱发地壳物质发生高温熔融作用的形成,其构造—岩浆热事件的动力应该来源于古太平洋向华南板块的俯冲。  相似文献   
844.
热带扰动与远距离暴雨关系的统计分析与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6—2011年5—9月90~150°E、0°~50°N范围内远距离暴雨进行统计与合成分析,并选取典型个例进行诊断分析与数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有利的大气背景下,强度较低的热带扰动也可以与中纬度系统共同作用引发远距离暴雨,对统计得出的21例依据水汽通道的类型分为3类:S型水汽通道、双水汽通道和西北向型水汽通道,其中S型水汽通道发生次数最多。2)低空急流合成分析表明,不论扰动强弱,热带扰动东侧的偏南低空急流是形成远距离暴雨的关键,是联系中低纬度系统的纽带和桥梁,对S型的个例进行诊断分析与数值试验也进一步显示,热带扰动东侧低空急流是中纬度暴雨区水汽输送的主要通道,偏南低空急流的强弱是影响远距离暴雨强度的主要因子之一。3)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热带扰动也可以引起Rossby波能量向东北方向传播,其强度与扰动强度成正比,从而改变远距离降水分布;去除热带扰动则无法形成波列,不利于能量的传播与远距离降水发展。  相似文献   
845.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新构造运动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指导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的建设,利用穿过渤海海峡的多条单道地震剖面和多道地震剖面,详细研究了该区的新构造运动特征。结果表明:渤海海峡活动断裂发育,以NW和NE向为主,表现为同生性和集束性;浅层气发育,与蓬莱油田具有较好对应关系,显示其为深层来源;新构造期岩浆活动与区域活动断裂也具有较好的对应性。影响渤海海峡工程建设的灾害地质较发育,跨海通道的建设难度巨大,应进行严格详细的评价,并采取安全避让措施。  相似文献   
846.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沉积特点及其演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是浅海大陆架巨型的海底地貌组合体 ,由潮流沙脊、古河道沙体、后期侵蚀 堆积的沙体三部分组成 ,是低海平面古长江在苏北入海时的堆积体受辐合潮波改造而成 .沙脊与深槽主要形成于全新世高海面时 ,海平面持续上升使沙脊体向海侧受侵蚀 ,粗颗粒堆积在靠近陆地的沙脊上 ,使沙洲逐年扩大增高 ,细颗粒向岸使潮滩淤长 .  相似文献   
847.
静止气象卫星反演海温及其分析技术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用GMS5分裂窗通道和水汽通道的资料,以及船舶浮标站实测的海温资料进行反演海温和格点分析的试验研究。比较了三种不同的海温反演方法,其中用分裂窗通道资料并考虑削弱路径的方法,与用分裂窗通道资料并考虑水汽亮温的方法精度较好(平均约绝对误差分别为0.93℃和0.95℃)。文中还用递归滤波分析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质量控制和客观分析的问题,分析出的格点场与实测海温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48.
依据在青海地区由无狭缝光栅摄谱仪获得的2次多回击云对地闪电的光谱,结合同步辐射电场变化资料,计算了放电等离子体的温度、光谱总强度以及回击通道的峰值电流和作用积分。对观测结果和这些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同一次地闪的不同回击过程中,光谱总强度与放电电流的大小呈正相关;(2)相邻2次回击的时间间隔较长时,等离子体通道的温度与电流作用积分基本成正比;当相邻2次回击的时间间隔较短时,通道温度与作用积分不再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849.
水汽输送与江南南部初夏雨季及降水变化的联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1961—2010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的逐日再分析格点资料,分析了初夏水汽输送的分布和演变过程及其与中国江南南部初夏雨季的关系。结果显示,初夏水汽输送总体上随夏季风前沿自南向北加强,有3次水汽通量突然增大的涌先后从中国南海北传到25°N及其以南、25°—30°N、30°N及其以北地区,水汽涌和相应峰的发生时间分别对应华南前汛期、江南南部初夏雨季、长江流域梅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江南南部在初夏雨季处在水汽通量高值区的北缘、水汽辐合区内。青藏高原南侧水汽辐散区是影响江南南部初夏雨季的直接水汽源,澳大利亚北部到印度洋和阿拉伯海南部地区的大面积水汽辐散区则是间接水汽源。经向水汽输送演变对雨季起(讫)具有标志性意义,纬向水汽输送也不容忽视。雨季开始(结束)时江南南部地区的南界(北界)中低层水汽流入(流出)显著增大,但北界(南界)水汽通量并未同步发生显著变化;雨季期间的纬向水汽输送明显增强,水汽通量大于经向水汽输送。雨季强、弱具有年代际变化,且与纬向水汽流入的相关比经向水汽流入的相关更显著。影响江南南部初夏雨季的水汽输送路径主要有两条,北支是从孟加拉湾北部经缅甸和云南、贵州的水汽输送,南支是经孟加拉湾、中南半岛、中国南海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水汽汇合的水汽输送。强雨季年孟加拉湾北部的东北向水汽输送和中国南海的北向水汽输送都增强,弱雨季年则相反。孟加拉湾、中国南海南部和西太平洋暖池区是显著的水汽辐合区,是江南南部初夏雨季的水汽输送通道而不是水汽源,水汽辐合越弱(强)越有利于(不利于)江南南部初夏雨季的降水,其影响机制可能在于通道上的对流活动对江南南部初夏雨季水汽输送具有拦截作用。  相似文献   
850.
付广  王有功 《地质论评》2008,54(5):646-652
尚家地区为一鼻状构造,位于三肇凹陷下白垩统青山口组一段油源区之外,其石油的成藏与分布主要受输导通道的控制.能否正确认识该区石油输导通道及对成藏的作用.对于指导该区石油勘探和丰富油气成藏理论均具重要意义.采用油源对比、典型油藏解剖和成藏模式的研究方法,对尚家地区石油输导过程进行了研究,将其划分为以下3个部分:①T2源断裂是三肇凹陷青山口组一段源岩牛成石油向下伏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扶余油层、下白垩统泉头组三段杨大城子油层"倒灌"运移的输导通道;②被T2-T2-2断裂沟通的砂体是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石油从三肇凹陷向尚家地区侧向运移的输导通道;③T2-T1-1断裂是尚家地区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石油向上覆下白垩统姚家组葡萄花油层运移的输导通道.采用石油输导通道和石油分布之间匹配关系的研究方法,对尚家地区输导通道对石油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到T2源断裂越发育,三肇凹陷向尚家地区侧向运移的油源越充足;被T2-T2-2断裂沟通的砂体输导通道化置和能力控制着扶余、杨大城子油层和下白垩统泉头组二段石油的分布及富集程度;T2-T1-1断裂输导通道分布控制着尚家地区葡萄花油层的石油富集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