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569篇
海洋学   11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41.
电位测定法测海水氧化还原电位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位测定法对实际海水的氧化还原电位进行测定,分析了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对曲线拟合、测定过程的标准溶液的使用、仪器使用和测量重复性等影响不确定度的分量进行分析,按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规定进行合成,最终给出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实际海水电位值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14.18 mV,扩展不确定度为28.4 mV(近似95%置信概率)。这样结果的表达更加客观和真实,更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42.
收益还原法是一种符合我国海域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价格评估方法,其关键在于确定还原利率。文章经过多种方法的比较,最终采用安全利率加风险调整值法来求取海域还原利率,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虑影响用海活动的风险因子,将风险调整值量化。这是一种适合海域价格评估的还原利率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243.
扬子地区奥陶系-志留系界线附近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认识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的古海洋环境变化及其对生物绝灭的影响,对扬子地区跨越该界线的桐梓南坝子剖面和宜昌王家湾剖面进行了微量和稀土元素研究.结果表明,扬子地区五峰期和龙马溪期处于缺氧环境,而观音桥期主要为氧化环境.氧化还原环境的波动主要受冰期控制的全球海平面变化影响.全球海平面的下降导致五峰期缺氧环境被观音桥期氧化环境所取代;而随后的海平面上升又导致龙马溪期恢复为缺氧环境.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与生物绝灭事件在地层上相吻合,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44.
新疆塔木铅锌矿成矿流体特征与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塔木铅锌矿赋存于石炭系碳酸盐岩断层破碎带中,矿体和手标本尺度呈现管/脉构造特点。管/脉壁主要由闪锌矿、方铅矿构成,管/脉中心充填白云石Ⅱ,管内可见钡-钾长石微粒,暗示成矿流体淋滤下伏地质体。充填期白云石Ⅱ较第Ⅰ期白云岩化灰岩表现出贫13C、18O的特点,反映成矿过程可能存在贫13C、18O的物质加入。鉴于白云石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9~191℃、闪锌矿流体包裹体存在CH4、C2H6、H2S气相组分、邻区达木斯乡和什拉甫剖面下石炭统有4个沥青显示点和24个荧光显示点、麦盖提斜坡海相石炭系曲1井、麦3井原油δ13C介于-34‰~-31‰之间及流体包裹体液相组分未见SO42-,可以推测成矿作用与热化学硫酸盐还原(TSR)过程相关。综合上述因素,可以认为新疆塔木铅锌矿为后生的与TSR作用相关的矿床。  相似文献   
245.
利用双室微生物电化学装置对微生物和半导体矿物协同作用下偶氮类染料废水的还原脱色降解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不同光照条件及不同阴极电极材料的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偶氮染料甲基橙(MO)可作为终端电子受体直接从固体电极上获得电子被还原脱色;各对比实验中,在微生物催化与半导体矿物光催化协同作用条件下,MO还原脱色效率最高.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的拟合结果显示金红石涂布阴极电极光照下极化内阻(Rp)为443.4 Ω,较无光条件下的1378 Ω显著降低,证明光照下金红石阴极的电子转移过程受其光催化作用的驱动.不同初始浓度下MO的生物-半导体催化还原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其反应速率随MO初始浓度降低而增加.通过对脱色产物的进一步分析,推测该实验中MO的还原脱色反应机制为: 阳极初始电子供体在微生物的催化作用下将电子通过阳极电极和外电路传递给阴极半导体矿物电极,进而在半导体矿物的光催化作用下通过光生电子还原终端电子受体MO,使MO中的偶氮键断裂,生成无色的联氨类衍生物.  相似文献   
246.
三峡工程蓄水水文特性变化浅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对"2007.07"长江上游洪水的还原计算,简要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前后的水文特性变化,以及水库蓄水对下游荆江河段各站洪峰水位的影响.通过对建库前、135m蓄水以及156m蓄水3种条件下的洪水还原计算可见,随着三峡工程蓄水水位的升高,上游及区间洪水传播至坝址时洪量更加集中,洪峰加大,峰时提前,洪水传播时间大大缩短,洪水预报预见期也显著减少,预报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247.
罗照华 《中国地质》2019,46(1):21-31
蛇绿岩侵位机制是板块构造理论中一直没有得到合理阐释的科学问题,制约了许多次级问题的解决。本文综述了已发表的关键资料和地质观察,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析模型。蛇绿岩带的长距离延伸表明其形成过程与板块汇聚过程紧密相关;冈底斯岩浆弧的两期弧岩浆活动暗示汇聚板块边缘的构造性质曾经发生过转换;前人报道的玻安岩缺乏充分的地质学、岩石学和矿物学约束;强还原晶体群的普遍性暗示蛇绿岩侵位过程与大规模流体活动有关。据此,本文提出了一个由流体协助的蛇绿岩侵位模型,认为俯冲板块回卷、断离、流体-岩石圈相互作用、大洋岩石圈穹隆等过程是蛇绿岩侵位的基本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248.
付家山矽卡岩钨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鄂东矿集区,矿体产于晚中生代花岗闪长斑岩体与下二叠统含碳质地层的接触带。付家山矿区西侧地层为茅口组灰岩,东侧地层为栖霞组灰岩,茅口组灰岩中有机碳含量(0.72%)低于栖霞组灰岩(0.95%)。为了探明不同地层对矽卡岩钨矿床的矿物成分的影响,文章针对付家山矽卡岩钨矿的地层、矽卡岩矿物和白钨矿进行详细地野外地质观察和编录,并利用电子探针(EMPA)开展矿物成分分析。东、西侧地层中矽卡岩阶段的石榴子石和辉石有明显差异,与茅口组接触交代形成的石榴子石变化范围较小(And_(31~90)Gro_(1~53)Spr_(5~20)),辉石端员成分变化范围变化较大(Di_(0~100)Hd_(0~97));而与栖霞组接触交代形成的石榴子石变化范围较大,主要为And_(66~95)Gro_(0~27)Spr_(3~7),部分为And_(19~33)Gro_(60~76)Spr_(3~7)。辉石端员成分为Di_(44~64)Hd_(29~49(。西侧矿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方解石阶段中白钨矿的MoO_3相较于东侧矿段含量要高,产于茅口组矿体的石英-硫化物和方解石阶段白钨矿w(MoO_3)为0~1.82%,产于栖霞组矿体的石英-硫化物和方解石阶段白钨矿w(MoO_3)为0.08%~0.86%。上述矿物组合暗示付家山西侧矿段相较于东侧矿段形成环境更为氧化,表明含碳量不同的地层对矽卡岩钨矿的形成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9.
海水氧化还原条件显著影响真核生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但以往有关早期海水氧化还原条件研究的对象,主要依赖相对深水的细粒碎屑岩沉积(如黑色页岩),而对真核生物集中分布的浅水环境中的碳酸盐岩关注不够且手段缺乏。这显著制约了对真核生物起源与早期演化机理的认识。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碳酸盐岩的I/(Ca+Mg)值可作为反映海洋氧化还原条件的重要指标,并将其广泛应用于海相碳酸盐岩的古氧相研究中。该指标的提出主要基于对现代海洋碘组分的观测以及室内方解石合成实验结果: 观测结果表明,海水中的碘主要以氧化态(IO3-)和还原态(I-)2种形式存在,随着氧含量的下降(如在氧极小带),氧化态的碘被逐步转换为还原态的碘,且海水中的IO3-浓度与海水氧含量大体呈正相关。实验研究证明,IO3-可按一定的分配系数进入到碳酸盐矿物晶格中,但I-则不能。由于IO3-/I-还原势能与O2/H2O的还原势能接近,因此I/(Ca+Mg)值是最早响应海洋氧含量下降的指标之一,可用于表征深时(如前寒武纪)次氧化环境中表层海水的氧含量波动。此外,学者们也尝试建立I/(Ca+Mg)值与氧含量之间的半定量关系,如I/(Ca+Mg)值大于0和2.5μmol/mol这两个临界值所对应的海水氧含量。结合大量现代缺氧水体和氧极小带中碘组分与溶解氧浓度相关关系的研究,作者提出I/(Ca+Mg)=1.5μmol/mol为重要的临界值之一,可用于限定初级生产力在表层海水中所能产生的最大氧浓度值(~10 μM),并能进一步区分海水和大气的氧化。此外,对I/(Ca+Mg)值的应用进展及潜在问题进行评述,并对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50.
以富营养化的胶州湾一个柱状沉积物为例,用细化的铁形态分析及量化的铁氧化物还原活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沉积物中铁的成岩作用过程。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相结合的结果能更详细示踪铁的转化并能从多视角提供铁成岩作用的细微差别。这一方法有望应用于其它研究中更好地揭示复杂的铁和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铁微生物还原在上部沉积物铁的还原中起重要作用,但12 cm深度以下铁被硫化物的化学还原为主要过程。最具生物活性的无定形铁氧化物是铁微生物还原的主要参与者,然后依次为弱晶态铁氧化物和磁铁矿,晶态铁氧化物几乎不参与铁的成岩循环。沉积物上部铁微生物还原的重要作用主要是活性铁含量高而活性有机质含量低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后者也是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速率以及硫化物积累的最终制约因素。对比研究表明,通过还原性溶解动力学方法表征的微生物可还原的铁氧化物主要由无定形和弱晶态铁氧化物组成,其总体活性常数相当于老化的水铁矿,且随深度增加而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