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29篇 |
免费 | 648篇 |
国内免费 | 63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99篇 |
大气科学 | 449篇 |
地球物理 | 1096篇 |
地质学 | 1342篇 |
海洋学 | 604篇 |
天文学 | 180篇 |
综合类 | 283篇 |
自然地理 | 3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99篇 |
2022年 | 135篇 |
2021年 | 125篇 |
2020年 | 124篇 |
2019年 | 141篇 |
2018年 | 94篇 |
2017年 | 100篇 |
2016年 | 90篇 |
2015年 | 124篇 |
2014年 | 191篇 |
2013年 | 146篇 |
2012年 | 176篇 |
2011年 | 169篇 |
2010年 | 209篇 |
2009年 | 180篇 |
2008年 | 145篇 |
2007年 | 156篇 |
2006年 | 139篇 |
2005年 | 168篇 |
2004年 | 171篇 |
2003年 | 162篇 |
2002年 | 150篇 |
2001年 | 152篇 |
2000年 | 124篇 |
1999年 | 87篇 |
1998年 | 131篇 |
1997年 | 103篇 |
1996年 | 135篇 |
1995年 | 129篇 |
1994年 | 107篇 |
1993年 | 75篇 |
1992年 | 113篇 |
1991年 | 58篇 |
1990年 | 63篇 |
1989年 | 68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8篇 |
1978年 | 4篇 |
1965年 | 6篇 |
1964年 | 8篇 |
1963年 | 4篇 |
1950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2014年南海北部陆坡M站春、秋两季底流观测潜标回收为例,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潜标上浮过程中垂直运动特征。首先做出忽略水平海流影响、刚性连接以及主要部件外形简化等假设。通过刚性连接部分上浮数值试验,得到释放后各部件能够保持相对位置不变、整体上浮的结论。视整个系统为刚体建立了垂直运动模型。分别模拟两次潜标回收,模型与高精度超短基线观测结果的对比表明:整个上浮过程可分为加速上浮阶段和稳定上浮阶段;模型速度曲线与观测速度拟合线比较接近,给出的平均模型速度与平均观测速度均相差0.2m/s;模型能够反映出在稳定上浮阶段,稳定上浮速度随时间缓慢降低的变化特征;各部件上浮的垂直速度是振荡变化的。模型可为相关水下仪器回收工作提供定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62.
横向土运动作用下群桩的性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有限元与有限差分相结合,对横向土运动作用下的群桩工作性状,产生群桩效应的临界桩距、桩数及排列、桩顶边界条件等影响因素作出分析;并对沿桩排的应力分布作出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3.
A direct-drive wave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based on a three-phase permanent magnet tubular linear generator (PMTLG) and a heaving buoy is proposed to convert wave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Sufficient experimental methods are adopted to compare the computer simulations, the validity of which is verified by the experiment results from a wave tank laboratory. In the experiment, the motion curves of heaving buoy are with small fluctuations, mainly caused by the PMTLG's detent force. For the reduction of these small fluctuations and a maximum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direct-drive wave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the PMTLG's detent force minimization technique and the heaving buoy optimization will be discussed. 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direct-drive wave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increases dramatically after optimization. The experiment and optimization results will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on ocean wave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相似文献
64.
垂荡式波浪能装置在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中被广泛应用,通过浮子与摇杆在垂荡方向的相对运动吸收波浪能。在以往相关的运动预报数值分析中,通常基于微幅波假设,仅考虑浮子与摇杆在垂荡方向的运动,忽略摇杆其他自由度运动。建立并求解了垂荡式波浪能装置的非线性联合运动方程组,分析垂荡式波浪能装置的波浪载荷、浮子与平台连接处的受力情况。数值计算系统的运动响应,并将计算结果与已有的试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的垂荡式波能装置的运动响应与试验结果相符合。最后,应用本计算方法分析PTO(power take-off)参数对波能装置发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根据1900~2000年中国大陆、台湾及全球地层记录及前人的研究,论证了地层周期存在的可能性及形成机制。作者认为,是太阳活动、月球运动轨道及各行星运动轨道的周期性变化,通过磁力及万有引力改变地球内部物质的分布,从而引起地球自转速度的周期性变化,最终致使地展出现周期性的活跃期及平静期。 相似文献
66.
67.
环境因子对牙Ping精子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7年5-6月,在山东荣成市石岛养殖场采用挤压法收集牙Ping亲鱼的精子,利用显微观察精子的活力,研究外界环境因子的变化对牙Ping精子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蔗糖NaCl,KCl,MgCl2,CaCl等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制成不同浓度即具有不同渗透压的溶液,不同渗透压的溶液对精子运动的诱导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68.
69.
青石斑鱼视网膜运动反应产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石斑鱼(Epine phelus awoara)视网膜色素上皮(REP)和视锥细胞中有微丝和微管分布.应用微丝、微管抑制因子--细胞松驰素B和秋水仙素研究肌动蛋白微丝和微管在REP色素颗粒及视锥运动中的作用,发现青石斑鱼REP色素颗粒的聚集和扩散都需要微管参加,暗适应聚集状态的维持则否;色素颗粒的扩散运动和明适应扩散状态的维持,依赖肌动蛋白的机制,而色素颗粒的聚集运动和暗适应时聚集状态的维持则不需这一机制.视锥肌样体的伸长与微管有关.暗诱导的视锥肌样体伸长可被秋水仙素阻断;视锥肌样体收缩依赖于肌动球蛋白机制.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