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分辨率是表示摄影成像系统和评价影像质量的重要指标,准确把握成像系统的分辨率在轨变化情况,关系到遥感影像的合理有效利用。本文采用地面铺设辐射状靶标的方法,利用天绘一号卫星获取的靶标影像,对搭载的CCD相机分辨率进行在轨检测,计算了成像系统沿轨和垂轨方向的分辨率,简要分析了检测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江苏近海辐射状沙脊地貌的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万延森 《地理研究》1988,7(2):41-49
本文阐述江苏近海辐射状沙脊的分布和形态特征,划分了沙脊和潮谷的地貌类型,讨论了沙脊地貌的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3.
南黄海海底辐射沙洲的现代变迁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根据南黄海海底辐射沙洲1973-1993年9个时相陆地卫星影像及海岸带调查资料的分析表明:本区沙洲在1988-1993年间处于侵蚀后退阶段,主要沙洲平均蚀退速度为4.68km^2/a,但沙洲东北部有伸延发展的趋势。沙洲的变迁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北部沙洲变化 较快,年均迁移速率为580m/s;南部沙洲稳定性程度较高,变化较慢,年均迁移速度为280m/a,目前仍处于缓慢调整阶段。自黄河北移以来,旧黄河  相似文献   
14.
针对超分辨率重建后图像分辨率指标计算困难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利用地面靶标的重建图像分辨率计算方法。依据靶标原理和分辨率测量需求设计出改进的线阵和辐射状地面靶标;实地拍摄不同分辨率的靶标图像,建立真实分辨率图像库;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方法对拍摄图像进行超分辨率重建,并利用靶标计算重建后图像的分辨率,并与MSE、RMSE、PSNR等指标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本文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线阵与辐射状靶标对图像分辨率的评价结果与主观评价结果一致。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计算出超分辨率重建后图像分辨率值,研究成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自南黄海辐射状沙脊被发现,尤其是江苏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揭示了其全貌,并同时测得辐射状沙脊区存在辐射状潮流场(任美愕,1986)以来,对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的成因,主要包括其形成的水动力条件、物质来源、形成机理与形成过程等,本领域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1)(李从先等,1979;任美锷,1986;李成治等,1981;周长振等,1981;万延森,1982;刘振夏,1983;刘振夏等,1983,1995;耿秀山等,1983;夏东兴等,1984;夏综万等,1984;杨长恕,1985;黄易畅等,1987;张光威,1991;赵松龄,1991;朱大奎等,1993;杨治家等,1995;朱玉荣等,1995,1997;张东生等,1996;李从先等,1997)。 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的形成机理及形成过程是与其形成的水动力条件、物质来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持该区的辐射状潮流场是受海底地形与(或)局部弶港海湾形态控制而形成观点的学者,多认为辐射状潮流场形成的同时或之后会反作用于海底地形,逐渐将海底地形改造成辐射状沙脊1)(任美锷,1986;李成治等,1981;万延森,1982;张光威,1991),并且认为辐射状沙脊的形成需要几千年的时间1),或是一个历史过程(李成治等,1981),或经过最近一百多年的改造而形成(万延森,1982),或形成于距今4000年前以来(张光威,1991)。这种观点的本质在于认为辐射状沙脊的辐射状形态是由海底地形的初始辐射状形态决定的,辐射状潮流场的作用在于使具初始辐射状形态的海底地形的辐射状形式更好,即认为辐射状潮流场对辐射状沙脊辐射状形态的形成不起决定作用。认为辐射状潮流场是由东海传入黄海的前进潮波与山东半岛南部的旋转潮波相交汇而形成,并且认为辐射状潮流场有可能自全新世海侵影响本区,或自7000年前以来就一直存在(对古海岸时辐射状潮流场存在的认识只是推测,尚缺乏证据)的学者,多认为辐射状沙脊的辐射状形态是由该区潮流场的辐射状形态决定的(周长振等,1981;刘振夏,1983;夏综万等,1984;杨长恕,1985;黄易畅等,1987;朱大奎等,1993;朱玉荣等,1995,1997),即认为辐射状潮流场对辐射状沙脊的辐射状形态起决定作用。这两种观点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嵩县店房火山角砾岩体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店房火山角砾岩体区域地质概况、基本地质特征及与其相伴的呈辐射状或同心环状分布的12条矿(化)体分布特点、矿床地质特征、矿化富集规律、控矿要素与找矿标志等方面作出了较全面的总结,明确提出金矿床受火山角砾岩体或与其相伴的断裂复合控制,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