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7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323篇
测绘学   712篇
大气科学   297篇
地球物理   222篇
地质学   608篇
海洋学   193篇
天文学   60篇
综合类   188篇
自然地理   9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DAS24-3B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制的宽频带地震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控制模块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阐述了控制模块的工作原理,介绍了DAS24-3B系统的基本组成和采集器工作过程,并给出该系统如何与笔记本端应用程序界面通讯和联络的操作建议,使该系统能够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丁锋  万卫星  袁洪 《地球物理学报》2001,44(05):589-595
采用包括耗散的射线跟踪方法,计算了在水平不均匀风场作用下,不同尺度重力波从对流层直至220km观测高度的传播,结果表明,垂直于重力波传播方向的风以及风剪切能够引起波射线的折射,从而导致重力波明显偏离初始传播方向.在强顺风场作用下,由于风场引起的捕获,大量重力波不能传播到观测高度.由于风场引起的多普勒频移,小周期的重力波在弱顺风条件下能够传播到观测高度.由于反射作用,强逆风场不支持周期低于约18min的较高频重力波的传播.而在弱逆风作用下,大部分中尺度范围重力波都能够传播到观测高度.本文统计了武汉电离层观象台的TID观测数据随热层风场的分布,统计结果与模拟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63.
本文通过对地震图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地震波的计算机自动提取方法.该方法由地震图扫描输入、灰度规一化、水平线消除、时标和起震点提取及智能跟踪与细化等步骤组成.在地震波的跟踪与细化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地震波的先验知识,以提高地震波自动提取的智能化水平.实验证明,该方法可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4.
中国农民旅游流网络重心轨迹的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超  马海涛  陈楠  陈胡玥 《地理研究》2014,33(7):1306-1314
农民旅游流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其旅游重心能综合反映旅游流网络的空间扩散和集聚特征。运用国内农村居民旅游者的流向抽样调查数据,构建农民旅游流网络重心、旅游流向、移动距离模型,对农民旅游流的重心轨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农民旅游流网络重心隐含农民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双重心的内在联系特性,两种重心呈现“偏南-西南-东北-偏东”的演变轨迹,农民旅游客源地重心与目的地重心存在空间错位;农民旅游流网络重心的移动幅度东西方向大于南北方向,2003-2004 年与2004-2005 年的重心移动距离尺度大于其他时期;其网络重心与经济收入、人口、入境旅游三项重心比较明显偏西南部,呈现客源地重心向东南部、目的地重心向东转北的发展趋势,农民旅游客源地出游力存在区域差异、目的地吸引力存在空间不平衡。本研究作为旅游产业的区域布局与旅游资源的科学配置的基础工作,可为深化农民旅游市场开发以及预测旅游流的动态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65.
李强  任志远  张伶 《干旱区地理》2009,32(1):119-124
利用1978-2005年的铁路运输数据,从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4个方面,对我国铁路运输的重心空间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发现:(1)客运量重心在逐步向西、南方向移动,其中向西移动了2°,向南移动了2.6°,揭示了我国铁路客运周转量在南北和东西方向上的差距有所减小,且南北方向差距减小的速度要比东西方向快.(2)客运周转量重心呈直线形逐步向西南方向移动,其中,重心向西移动了2.3°,向南移动了2.9°,揭示了我国铁路客运周转量在南北和东西方向上的差距有所减小,且南北方向差距减小的速度要比东西方向快.(3)货运量重心在向西南方向移动但波动较大.(4)货运周转量重心变化轨迹略呈指数型,自1978年以来重心在逐步向西南方向移动,其中,重心向西移动了2.6°,向南移动了1.2°,揭示了货运周转量差异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都有所减小,且东西差异减小速度要比南北差异减小的快.  相似文献   
66.
一次台风远距离暴雨水汽条件及输送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NCEP FNL分析资料,结合HYSPLIT轨迹模式对2012年8月26日发生在黄淮地区的一次台风远距离暴雨过程的水汽条件及输送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生暴雨的水汽来自黄海上空,水汽输送高度主要在700 hPa以下;强降水发生时水汽净流入较大,而降水发生前和降水结束后均呈现净流出;从水汽通道空气块的运动轨迹来看,水汽是在台风环流和副热带高压环流的共同引导下从东部进入暴雨区。气块在通过黄海上空贴近海面运行时所吸收的水汽是这次过程的主要水汽来源。   相似文献   
67.
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物质空间更新是城市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转型期的中国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速度与范围正在逐渐加大,且深度作用于社会经济空间重构过程。本文首先全面总结了国内外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凝练了在城市物质空间更新背景、演替脉络、更新模式及策略方面的核心思想与评判方法,总结了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其次,从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空间判定与时空组织模式、建筑资产拆损、更新模式与综合评估、影响因素与机制定量研究方面对中国未来的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研究进行了展望。最后,本文认为在新型城镇化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大背景下,有必要加强中国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系统研究、综合研究、动态研究和定量研究,进而为制定因地制宜的物质空间更新优化调控政策和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
黑河中游地区耕地景观演变及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选取1987~201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变化轨迹分析方法以及景观指数表征黑河中游地区耕地景观的演变过程,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析耕地景观演变的驱动力。结果表明:从耕地的变化轨迹来看,研究期间耕地的扩张是黑河中游地区耕地景观演变的主要趋势;从空间上来看,扩张型耕地和缩减型耕地分布趋向集中,主要集中在稳定型耕地边缘,同时耕地扩张的方向趋向河流;从驱动因素分析来看,总人口、城市化、产业发展、机电井数等是促使耕地景观演变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素,但是各个驱动因素的驱动作用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69.
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江淮梅雨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江志红  任伟  刘征宇  杨浩 《气象学报》2013,71(2):295-304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引入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v4.9),结合用于海量轨迹分析的气块追踪分析方法,探讨了江淮梅雨气候平均的水汽输送特征以及梅雨异常年水汽输送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气候态下,江淮梅雨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中国南海、太平洋和欧亚大陆4个区域,其对江淮梅雨的水汽输送贡献分别为35%、19%、22%和19%。其中,印度洋、孟加拉湾—中国南海和太平洋上的输送气流主要来自850 hPa以下的对流层低层,而欧亚大陆的输送气流主要来自600 hPa左右的对流层中层。进一步对比梅雨异常年水汽输送的差异,发现孟加拉湾—中国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输送对江淮梅雨的异常有重要影响,梅雨偏多年来自孟加拉湾—中国南海的水汽输送较多,其对江淮梅雨的水汽输送贡献为24%,比梅雨偏少年约增加了13%,梅雨偏少年则是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水汽输送较多,对江淮梅雨的水汽输送贡献分别达到了40%和30%,比梅雨偏多年约增加了5%和10%。  相似文献   
70.
利用雷达进行风暴的识别,跟踪,分析和临近预报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以体积扫描的天气雷达资料为基础而建立的一种对雷暴的实时自动识别、跟踪和短时预报的方法,重点介绍该方法的一些基本概念,文中“风暴”被定义为其反射率和大小超过临界值的一邻接区域,用这种方式定义的风暴可以离散的观测时间间隔的资料来识别。按照某些几何逻辑关系去处理风暴的合并与分裂,用一种最优化方案使某一时刻的风暴与以后时刻的风暴相配对,风暴位置和大小的短时预报采用了对风暴路径历史资料进行加权线性拟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