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27篇 |
免费 | 459篇 |
国内免费 | 42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18篇 |
大气科学 | 381篇 |
地球物理 | 149篇 |
地质学 | 810篇 |
海洋学 | 287篇 |
天文学 | 13篇 |
综合类 | 344篇 |
自然地理 | 3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4篇 |
2023年 | 281篇 |
2022年 | 308篇 |
2021年 | 345篇 |
2020年 | 200篇 |
2019年 | 269篇 |
2018年 | 174篇 |
2017年 | 174篇 |
2016年 | 151篇 |
2015年 | 165篇 |
2014年 | 155篇 |
2013年 | 130篇 |
2012年 | 152篇 |
2011年 | 132篇 |
2010年 | 136篇 |
2009年 | 143篇 |
2008年 | 144篇 |
2007年 | 123篇 |
2006年 | 89篇 |
2005年 | 87篇 |
2004年 | 82篇 |
2003年 | 68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64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40篇 |
1997年 | 29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5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海岸带是重要海陆过渡带地貌单元与区域,兼受海陆动力双重作用与影响,包括不同类型的沉积相,经历复杂的动力沉积、地貌演变及灾变过程。海岸带调查涉及学科交叉融合,调查要素相对独立与内容多学科交叉并存。我国曾分别于1960年、1981年和2003年组织开展过全国海岸带综合调查工作,调查获取了大量丰硕成果。当前海岸带调查与研究过程中亦暴露出一些亟需突破问题,包括:1)海岸带存在大范围"盲区",浅水易陷、礁石养殖等区域难以到达,成为海岸带数据"空白区"、调查"禁区";2)我国海岸带观测平台数量少、分布零散,未形成综合有效观测网,导致长时间序列、多源准同步调查数据缺乏,难以准确把握海岸带变化规律,破解资源环境有关问题;3)海岸带数据获取智能化程度低,严重阻碍制约有关对策及时有效性;4)海岸带不同学科协同调查、交叉融合研究模式尚未建立,不能及时发现海岸带科学问题。今后海岸带调查将在海岸带高分辨率过程数据、全覆盖无死角实时动态数据获取技术,长时间序列综合数据采集平台建设,陆海空全天候立体化数据采集传输及快速智能决策,以及海岸带多学科交叉攻关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22.
23.
用分段定向钻进方法铺设弧形轨迹集束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穿开洛高速公路65.4m,贯通9个收费亭人井,11段路基,按路面形状成中间高,两端低的菜钻孔;多级扩孔至孔径500mm,在其中铺设Х114mm钢管4根,Х60mm钢管3根。两组这样的管束平行间距始终保持450mm,按轨迹设计要求,准确无误的到达出口。 相似文献
24.
25.
26.
利用Landsat8遥感卫星影像数据制作影像融合数据集,提出了一种双通道融合网络,并利用结果影像的质量指数对网络融合性能进行评估,分析与双三次卷积插值和GS影像融合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该网络加强了对高频空间信息的提取,在更高效提取空间特征的同时,减弱了融合过程中对多光谱影像光谱特征的影响,从而提高了融合影像的综合影像质量(QNR=0.885 2)。 相似文献
27.
28.
中国桐柏大别构造带变质演化的岩石学证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桐柏大别构造带是秦岭造山带的东延部分,经历过多期次不同体制的构造运动,现今的桐柏大别山区是由一系列变质地体拼合而成,地体与地体之间为断层或韧性剪切带所围限各地体有自身变质变形史和PTt轨迹,但却有着碰撞造山带所共有的后造山抬升过程。本文揭示了随县群、红安岩群及大别杂岩中柯石英榴辉石、蓝晶铝直闪石片岩及紫苏石榴黑云母片麻岩的退变质再平衡结构特点。报道了大别山麻粒岩相变质年龄为1699Ma。各类岩石减压退变质再平衡结构,标志着后造山的隆升过程及其对桐柏大别构造带变质演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29.
高时空分辨率三维风场在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中的融合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业务应用为目标,开展高时、空分辨率三维风场在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中的融合应用研究。运用北京快速更新多尺度分析和预报系统集成子系统(RMAPS-IN,Rapid-refresh Multi-scale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System-Integration),对雷达四维变分分析系统(VDRAS)30 min临近预报的高时、空分辨率三维风场作为数据源与自动气象站风场观测进行快速融合处理。结果表明,以VDRAS临近预报风场取代数值模式预报场作为融合初猜场后形成的分析结果对于风场有明显的改善:(1)长时间序列客观检验结果表明,地面10 m高风场U/V分量绝对误差分别为0.05和0.06 m/s。实时融合对未来预报的影响随着预报时效的延长,U/V分量的绝对误差不断增大。(2)对于11个强对流个例,地面10 m高风场风速均方根误差降低0.3 m/s,风向均方根误差降低13°;边界层三维风场,风速均方根误差降低0.8 m/s,风向均方根误差降低10°。平原站点融合以后风速、风向预报效果有较大改善,山区站点融合以后改善相对较小。(3)通过对2017年7月20日暴雨和7月7日雷暴大风个例的详细分析,发现融合基于雷达资料四维变分同化获得的高分辨率临近预报风场对各对流系统中的中尺度结构特征给出了更加细致准确的描述。 相似文献
30.
本文利用四川省156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自动站2018年逐小时降水资料,从降水产品与观测值的对比、降水产品误差空间特征、降水产品误差月变化、不同降水量级的误差特征等方面,对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研制的中国区域1h、0.05° × 0.05°分辨率的地面-卫星-雷达三源融合实时降水产品和地面-卫星二源融合快速降水产品在四川区域的适用性进行对比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两套融合降水产品能较好的反映四川区域年内小时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与站点观测降水相比,两套融合降水产品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且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大,均方根误差值也相应增大。两套融合降水产品相比,融合了雷达资料的三源融合降水产品各项指标均优于二源融合降水产品,数据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