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62篇 |
免费 | 1094篇 |
国内免费 | 64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76篇 |
大气科学 | 1599篇 |
地球物理 | 740篇 |
地质学 | 845篇 |
海洋学 | 352篇 |
天文学 | 243篇 |
综合类 | 196篇 |
自然地理 | 24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90篇 |
2023年 | 159篇 |
2022年 | 177篇 |
2021年 | 225篇 |
2020年 | 193篇 |
2019年 | 224篇 |
2018年 | 155篇 |
2017年 | 175篇 |
2016年 | 192篇 |
2015年 | 224篇 |
2014年 | 283篇 |
2013年 | 247篇 |
2012年 | 254篇 |
2011年 | 211篇 |
2010年 | 236篇 |
2009年 | 236篇 |
2008年 | 208篇 |
2007年 | 241篇 |
2006年 | 189篇 |
2005年 | 159篇 |
2004年 | 125篇 |
2003年 | 112篇 |
2002年 | 131篇 |
2001年 | 113篇 |
2000年 | 101篇 |
1999年 | 96篇 |
1998年 | 77篇 |
1997年 | 61篇 |
1996年 | 56篇 |
1995年 | 90篇 |
1994年 | 73篇 |
1993年 | 61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49篇 |
1990年 | 44篇 |
1989年 | 55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5篇 |
1975年 | 4篇 |
1966年 | 4篇 |
196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分别构建广州主建成区垂直比例尺为1﹕2 000、1﹕1 000和1﹕500的3个建筑物模型,利用大型边界层风洞,在西北和东南两风向下,基于中性流模拟分析了复杂城市地形下湍流度随高度的变化及其对宏观地形的依赖。结果表明:风廓线指数α与不同高度的湍流度之间的关系密切,利用现有模型,根据4类粗糙度边界层和不同垂直比例尺,可确定相应的湍流度随高度变化模型的主要系数,预测精度高。城市地形下最大湍流度面发育在0~0.2 h之间狭窄的范围内。用湍流度形态指数β来表征湍流度随高度的变化,无论城市屋脊还是平坦地形,随着风程区的延伸,廓线的指数α升高,湍流度形态指数β降低。表明同一高度湍流度值具有由迎风区、丘顶区向背风区增高,沿风程逐渐增大的规律,对地形部位和风程的依赖性强,与来流翻越简单地形时的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32.
随着水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日趋明显,对水库的开发、治理更加重视,获取高精度的水库水下地形数据变得更加急迫.随着测深技术、差分GNSS技术以及姿态传感器的不断发展,基于GNSS的测深系统为水下地形测量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合理规划测线,经过声速改正、吃水改正,利用船载GNSS导航定位和测深仪采集测深数据,经转... 相似文献
33.
通过个例分析,认为对于高影响低概率事件应引起高度重视.首先应明确环流形势,特别要注意天气图上微小变化及观测数据的突变,强降水天气发生发展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充沛的水汽条件、不稳定能量、抬升机制.然后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确定未来天气演变趋势;提出制作临近预报的思维过程.归纳总结出影响强降水天气过程的要素变化及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特征.认为当地强降水天气过程和飚线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最后根据天气系统和气象要素的演变及雷达回波特征,找出其各类指标,从而成为制作强降水天气短时临近预报的工具. 相似文献
34.
利用有理函数模型替代严格传感器模型已经成为当前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用的数据标准.对于附加有理函数模型系数的线阵CCD遥感影像,提出了一种利用反解有理函数模型实现倾斜像片与水平像片转换方法.其主要原理同传统框幅式倾斜影像与水平影像的转换相似:将倾斜像片上像点投影到物方水平面上;然后在物方水平面上根据原始倾斜像片的地面采样间隔进行重采样,即可获取线阵CCD遥感影像的水平影像.最后通过试验分析比较原始影像和纠正后的倾斜像片,得出关于纠正后线阵CCD卫星遥感影像的几何特性. 相似文献
35.
通过对2005年6月28日强对流天气的天气形势及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径向速度、垂直液态水含量、垂直风廓线、冰雹指数等雷达产品的分析,总结出在一定环流背景下,多普勒雷达产品的一些定量指标及其规律,从而为今后分析这类天气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6.
2001年2月23日在四川省境内发生了6.0级地城, 宏震中位于雅江县与康定县之间的高山峡谷地带。极震区烈度达Ⅷ度,Ⅷ度区,Ⅶ度区和Ⅵ度区面积分别为180,1472和3998km^2,等震线分布总体形态呈椭圆形,长轴近南北向。震区建筑物普遍受损,山地灾害较为严重。据初步分析认为,此次地震的发生与理塘断裂和玉龙西断裂的长期活动有关,主干断裂活动造成地壳应力调整和集中,最终在块体内部的次级断裂上释放而发生地震。 相似文献
37.
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的空间分异性及其变化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胡焕庸线作为人地关系的重要地理大发现之一,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的重要特征,是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对社会的重要贡献之一。本文采用地理探测器等定量方法,以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对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的分异性特征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尝试解释中国人口分布特征变化的原因及其机制。结果表明:① 胡焕庸线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人口分界线仍基本保持稳定,但从空间统计学分异特征来看该分界线仍可进一步优化调整;② 胡焕庸线两侧内部人口集聚模式发生着明显变化,东南半壁人口分布由改革开放之前和初期的相对均衡状态,转变为以长三角、珠三角等少数区域为中心的集聚模式;而西北半壁人口分布的集聚程度则趋于下降;③ 从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看,尽管总体上,经济发展类因素对于人口空间分布影响不断增强,但三大阶梯等自然地理本底条件依然对中国人口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8.
使用常规地面和高空原始报文资料,采用最优插值法,对2004年4月29日出现在武汉天河机场临近的两次强雷暴天气过程进行了客观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强雷暴天气,前一次为典型的飑线天气过程,后一次为超级雷暴单体天气过程;高空槽、冷锋、中尺度低值系统是当天两次强雷暴天气的触发机制;低空深厚湿层(水汽丰富)、高低空存在急流强风带对当日飑线天气的形成和发展较为有利,强的不稳定层结、强的环境风垂直切变以及上层干、下层湿的湿度层结对当天超级雷暴单体的形成和发展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39.
重点围绕远程飞行器飞行轨道控制保障需求,开展了空中扰动引力计算和地面重力异常测量精度指标及海洋重力测量测线布设方案的分析与论证。首先通过解析和简化飞行器导航误差解表达式,定量估计了地球重力场对远程飞行器飞行轨迹的影响,并以一定量值的落点偏差为限定指标,研究论证了空中扰动引力的计算精度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地面重力异常截断误差及数据传播误差的估计和分析,研究确定了地面/海面网格平均重力异常的观测分辨率和计算精度指标。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相对应的海洋重力测量测线布设方案,并通过数值计算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分析2014年7月31日傍晚发生在呼和浩特市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分析表明,本次飑线过境是由低层暖湿舌和地面辐合线引起的。探空资料分析表明,结合T-log P图、垂直位温图及层结资料配合多种物理量参数可以提前发现强对流发生的信息。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表明,雷达资料对强对流的早期预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利用雷达观测产品和再分析产品有利于判断强对流的发展和移动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