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2篇
  免费   911篇
  国内免费   1071篇
测绘学   4085篇
大气科学   2020篇
地球物理   524篇
地质学   1050篇
海洋学   410篇
天文学   108篇
综合类   665篇
自然地理   392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350篇
  2022年   396篇
  2021年   525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490篇
  2018年   335篇
  2017年   412篇
  2016年   378篇
  2015年   421篇
  2014年   531篇
  2013年   435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442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297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60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6年   3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6篇
  192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0 毫秒
421.
针对因回光反射平面标靶点云数据缺失或冗余而难以准确计算靶心坐标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距离标靶重心最远点的边缘点提取和靶心定位算法。首先,进行点云数据预处理,先人工大概选取出标靶点云所在位置,并根据回光反射强度信息提取出标靶点云,对标靶点云进行粗差剔除、投影以及坐标旋转等工作;然后,进行边缘点提取,应用所提的边缘点提取算法对投影到二维平面的标靶点云进行边缘点提取;最后,进行靶心定位,先应用抗差最小二乘对边缘点进行拟合计算圆心坐标,然后将其旋转回三维空间作为靶心坐标计算值。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边缘点提取算法能高效、准确地提取出标靶边缘点,比文献[12]中的边缘点提取算法节约了大量时间,并且应用所提取出的边缘点能稳健地计算出靶心坐标,与基准值的偏差在亚毫米以内,优于文献[11]、[12]算法靶心计算精度,有效地解决了残缺或冗余的回光反射平面标靶点云靶心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422.
柏江湘  米贤武  李德俊 《海洋学报》2010,32(9):6205-6212
用一种全量子理论方法研究了波导、光学微盘腔与三能级量子点耦合系统的动力学过程,求出其耦合后的透射模和反射模的解析解. 由于微腔表面粗糙引起反向散射,在微腔内形成两简并回音壁耦合共振模,其耦合率为β;量子点的两激发态分别以耦合率g1,g2与回音壁耦合共振模产生耦合. 在实数空间里,得出透射光谱和反射光谱的数值解,这些三能级模型结果比二能级模型结果更接近真实光学微盘腔系统,能更好地显示耦合系统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423.
文章阐述了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的意义,指出当前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的不和谐现象,并以舟山凤凰岛的和谐开发模式为例,对无居民海岛开发模式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笔者提出了无居民海岛开发的和谐观点,即:注重生态和谐、发展和谐、区域和谐及人际和谐的统一。  相似文献   
424.
海洋光学考察时需要同步测量大气中的下行太阳辐照度,其测量采样频率比常规大气辐射观测高300倍,可记录到达海面太阳辐射的高频变化。利用2007年在白令海考察的数据,详细研究了辐照度高频变化的特征与原因,得出影响辐照度记录的主要因素有云层、海雾和海浪。结果表明,这3种因素的影响有明显的差别,使作者有可能在不确切知道现场情况的条件下,由数据本身判断辐照度变化的原因,并获取有关的参数。云层引起的辐照度变化具有低频率、大振幅的特征。海雾引起的辐照度变化最为复杂,变化幅度大,变化周期复杂,从几秒到上百秒,与云层效应相区别。晴空条件下,海浪调制的反射信号通过空气中的水汽散射影响辐照度计测量数值,形成周期短、振幅小的稳定振动信号,与云和雾的效应有明显区别。文中提供了云、雾和浪对辐照度影响的定性特征和定量分析结果,对理解海面辐照度记录,并正确处理数据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25.
为了将图像处理技术应用于智能客流检测,准确及时地获取运动信息,对视频图像中运动物体的分割与跟踪技术进行研究,将图像分割与跟踪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采用帧间与帧内相结合的分割算法,将图像填充技术应用于图像分割,消除了背景区域的干扰以及图像处理过程中造成的失真,达到了准确获取视频流中运动物体的目的。在图像跟踪过程,引入了边缘衍生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部分轮廓线特征点集的多线程跟踪算法,把运动物体跟踪转变为连续帧间特征点集匹配的问题,极大地减少了运算量,解决了图像跟踪处理领域中目标物体自遮挡与不完全遮挡的难题。经客流测试证明,文中方法能够对上下车客流数量进行准确统计。  相似文献   
426.
云观测记录简单化模式化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凯 《吉林气象》2007,(4):43-44
1引言云的观测是地面气象测报业务中的重要项目,也是目测项目中最难的。云的观测主要包括判定云状、估计云量、测定云高和选定云码。其中判定云状是云的观测中最关键的,只有云状判定正确才能选定正确的云码。但云状观测记录中时常  相似文献   
427.
余永城  王笑  魏夏潞 《气象科技》2022,50(5):653-659
为加快推进福建省气象业务系统的集约化、云化转型,需要依托福建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福建”)对业务系统进行融入改造。本文介绍了“天擎·福建”的概况、总体架构和功能,重点阐述了福建气象综合业务平台融入“天擎”的技术方案及实现方法,从平台融入“天擎”、数据源切换至“天擎”、算法纳入加工流水线、数据产品存入“天擎”、系统监控进“天镜”、前端页面改造等6个方面实现了应用融入并投入业务运行,融入后综合业务平台的数据汇聚、加工和服务全流程进一步优化和规范,系统运行效率和访问速度显著提高,为其他的业务系统融入天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28.
王卫民  徐八林  雷勇  舒斌  马芳 《气象》2024,50(3):291-302
利用丽江站新建的Ka波段毫米波云雷达获得的高时间分辨率的垂直观测资料,结合同址的地面自动气象站和雨滴谱的分钟数据、常规探空数据和附近C波段天气雷达的强度回波,分析了两次降水过程前后云雷达反射率因子Z、径向速度Vr、速度谱宽Sw的垂直变化规律。分析表明:在发生弱降水时,云雷达Z在垂直方向的变化不明显;但Vr、Sw值在0℃层稍低位置有一个明显的分界层(融化层),粒子通过融化层后Vr、Sw都是快速变大,这个变化主要是粒子的相态由固态变成液态引发的,可以通过Vr、Sw突变值的位置来识别0℃层亮带的高度。从C波段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剖面图及云雷达位置的时间-高度图看,对毛毛雨和小雨的回波,强度和高度差异比较明显,毛毛雨比小雨回波高度低、强度弱,与云雷达相比C波段雷达对高一些的云观测不到,对距离较远的弱降水回波无法观测到;由于相同粒子对不同波长电磁波的散射不一样,造成两种雷达垂直方向观测到的Z变化不同。对比弱降水回波,云雷达在...  相似文献   
429.
使用2017年9月至2021年3月国家级业务化运行的智能网格实况分析产品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全球模式(EC)产品,根据湖北省的地理分布特征构建6个分区,采用基于LightGBM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气温预报方法,生成湖北省0.05°×0.05°格点气温预报产品。利用2021年4—9月的预报产品和格点实况资料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基于机器学习的气温预报方法(MLT)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其在0~72 h时效内优于中央气象台下发的气温精细化指导预报(SCMOC)和EC产品;MLT在山区的误差较平原大,但山区的订正幅度大于平原,日最高气温的订正幅度大于日最低气温的订正幅度;4—9月MLT、SCMOC、EC产品的平均绝对误差(MAE)日变化都呈现了白天偏高、夜间偏低、午后凸起的单峰特征,MLT的MAE值较SCMOC和EC产品的更低,并且在转折性天气中仍具有优势;站点检验与格点检验结论一致,基于格点建模的气温预报产品对站点预报同样得到了订正。机器学习在格点气温的模式订正方面可以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30.
利用Grads软件绘制离散点要素等值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用Grads软件绘制离散点气象要素等值线的方法以及Grads软件地图文件的存储格式,并以绘制长治地区雨量等值线图为例, 介绍了用Grads软件绘制离散点要素等值线的具体实现过程和脚本程序原代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