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314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72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学科建设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而人才培养的基石是课程体系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导的《中国地理》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学科交叉和综合思维,构建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形成以可持续发展为引导的课程设计,突出了国情教育、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海洋国土开发与保护、流域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与空间治理等教学内容。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科教融合和小班授课模式,对《中国地理》本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进行改革,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角度进行了创新尝试,以期能够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中国地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树立德育、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构建具有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地理思维的地理学科人才培育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92.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可以有效促进地理学专业课程的教与学。本文以“区域分析与规划”课程为例,按照组建课程思政改革团队、挖掘课程思政教学元素、改革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和完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的总体思路,探索课程思政实践,强调从课程思政元素提炼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两方面进行地理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设计理念,为地理学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参考。课程基于专业重要知识点,润物无声地融入区域发展观、家国情怀、团队合作与求实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同时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与讨论式、案例式、体验式教学相结合,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对专业知识点的掌握。  相似文献   
93.
徐健  彭黎  时群 《地理教学》2023,(1):57-59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锤炼学生品格的引路人。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关键在于教学设计。文章依据戚勒和赫尔巴特提出的“预备、提示、联合、总结和应用”五段式教学法,基于课程思政视角,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94.
随着新课标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目前我国英语课程教学中出现了多种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应用,很好地改善了传统英语课堂枯燥、乏味的现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主动性。本文结合新课程的相关标准,对英语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进行了讨论,旨在不断加强英语教育教学的模式和方式,以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95.
常言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如何开发和利用好课程资源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课程教学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有力抓手,也是推动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6.
何平 《地理教学》2014,(13):24-27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随着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师形式各异、个性化、富有创意的课时教学设计层出不穷,地理教学正步入一个精彩纷呈、创意无限的时代。但是这些精彩的课时教学设计往往难以走进"寻常百姓家",局限于教学研究、展示交流的成分更大一些。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1为了体现教学活动的过程性,这些课时教学设计的能力培养目标多为"零起点",现实中教师不得不减少一节课的教学容量来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使课堂因"容量不足""效率低下”而备受诟病,降低了推广的价值;为了体现教学目标的完整性,这些课时教学设计往往会出现培养目标与其他课时简单重复的状况,既浪费了学生的宝贵学习时间,也降低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  相似文献   
97.
《地理教学》2014,(16):F0003-F0003
为深化中学地理课程改革,促进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为全国地理教学工作者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供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将于2014年10月在天津师范大学召开2014年综合学术年会。在会议召开前夕,特向广大地理教学工作者征集会议论文,热诚欢迎各位同仁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98.
佀永辉 《地理教学》2014,(24):30-3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确定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重大任务,公民教育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作为地理教师,不难发现公民教育和地理教育从内容上和目标上高度吻合,地理教育中蕴含了丰富的公民教育资源。本文从张明澍、杨东平教授的观点出发,介绍公民教育的内容和最终目的。笔者以两个案例的研究过程作比较说明地理研究性学习与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在研究价值、课题选择、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等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对参加地理研究性课程的同学进行公民教育目标达成程度的调查,用数据证明地理研究性课程是加强公民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
丁生军 《地理教学》2014,(22):20-22
教师课程理解是教师个体对课程的解读,对教师的课程实施行为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从教师课程理解的视角观察"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可以发现课程理念和具体内容标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异构活动中的共同要求。在准确理解课程的基础上,在目标制定、资源选择和方法途径等方面教师可以有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活动设计。  相似文献   
100.
正前言就保证教学质量和发展学科内容而言,为每一个学科建立课程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MK)就某些学科开展了这个工作,但不包括地理学科。然而,从事地理教育的学者、大学讲师和中学地理教师们认识到,为保证和提高学校学科教育过程的教学质量,有必要开发供地理学科使用的类似课程标准。这些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共同的国家课程基础,就学科政治(或管理层面)而言,它将稳固地理学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