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2篇 |
免费 | 101篇 |
国内免费 | 6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2篇 |
大气科学 | 23篇 |
地球物理 | 109篇 |
地质学 | 182篇 |
海洋学 | 41篇 |
天文学 | 6篇 |
综合类 | 23篇 |
自然地理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25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61年 | 4篇 |
1950年 | 1篇 |
1948年 | 1篇 |
1946年 | 1篇 |
1945年 | 1篇 |
194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61.
角度域照明可以更加细致地对地下复杂地质体进行照明分析。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起伏地表条件下的角度域照明分析方法,其主要过程是利用局部倾斜叠加技术分解波场,对起伏地表处采用加权函数判定局部时窗内的振幅包络位置,以区分其位于地表之上或之下;并引入相似系数函数计算反假频局部平面波场,根据局部斜率与平面波场入射角关系,得到局部角度域地震波场;根据帕斯瓦尔等式下的时间-角度域照明关系式,计算得出角度域照明强度。通过起伏地表高速侵入矿体模型试算,得到给定观测系统下角度域照明强度与地下分析点照明随炮点、波场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此方法可用于起伏地表条件的观测系统优化、叠前AVA分析等方面。 相似文献
62.
63.
本文从双曲拱坝的优点和特点出发,提出了角度交会法测设双曲拱坝曲线点位的简易计算。此法计算简便,快速,交会测设点位时灵活方便,测设的速度较快,精度也较高,只需有一个可编程序计算器和两台经纬仪即可,是一种省资,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4.
65.
松辽盆地深部反射地震探查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概述了近年来用近垂直反射地震方法研究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地壳结构和深部构造问题所取得的基本成果,说明了在松辽盆地内所进行的两次深反射地震探查,包括位置、科学目标、资料采集、处理技术和基本结果,利用延长排列所得到的约42km长共炮点资料,求出松辽盆地地壳平均速度约为6.197km/s。通过初步解释,认为在上部地壳存在多组低角度断裂、中下部地壳构造具有更为复杂的震相、Moho震相比较清晰,多处出现与Moho震相斜交的震相。 相似文献
66.
前人认为皖南地区加里东运动仅表现为抬升造陆运动。文中从构造运动不整合接触关系证据、盖层构造、劈理及变形变质程度,以及古构造应力场特征等方面开展研究。于皖南地区多处发现了上泥盆统与下伏志留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表明了区内发育加里东褶皱。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和构造解剖,揭示了区内复式褶皱为加里东和印支两期褶皱叠加的产物。其中,加里东期构造样式主要为区域性开阔褶皱,规模巨大,其轴迹呈北东东向或近东西向延伸,然而,印支期构造样式为线性中常褶皱,规模较小,其轴迹主要呈北东向展布。应用赤平极射投影法对研究区内的褶皱轴面产状、劈理产状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发育加里东期、印支期等多期变形构造;并利用该法求得褶皱两翼优势产状,应用数学计算法计算出区内3期构造应力场特征值,显示华南地块自南而北向扬子地块俯冲挤压的陆内造山动力学过程。早古生代盖层造山属性为陆内造山。区内加里东期褶皱构造属性的厘定和深入研究,对区域构造格架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68.
截齿贯入角度是双轮铣槽机布齿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法(CDEM),建立截齿不同角度冲击贯入破岩的数值模型,通过断裂能本构模型实现岩体弹性−损伤−断裂的破裂过程,开展截齿有效角度50º~90º区间内的9组冲击贯入破岩模拟,研究贯入角度对截齿破岩性能的影响规律,讨论贯入角度对截齿几何排布的影响,总结布齿系统的截齿几何排布规律。结果表明,当贯入角度从90º降低到50º时,岩体由张拉−拉剪破裂向剪切−拉剪破裂转变,截齿平均贯入力与破碎程度提高,截齿的跃进式侵入特性的显著性减低;贯入角度为75º~90º的第I类截齿与小于55º的第III类截齿在破岩中起辅助作用,贯入角度为55º~75º的第II类截齿可在岩体内部产生范围较大的水平非贯通裂隙,在布齿系统破碎岩体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2个第II类截齿先后贯入岩体可较好地破碎截线间的岩体,可构成一类基本破岩单元,多个基本破岩单元按照正弦线形式排布,由此形成了一种布齿系统设计方法。研究成果为完善双轮铣槽机布齿系统设计方法,打破国外在双轮铣槽机布齿系统设计方法上的技术壁垒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9.
地壳或岩石圈尺度内伸展因子随深度变化特征对于理解岩石圈演化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我们利用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琼东南盆地区深反射地震剖面的地壳分层模型,计算了沿剖面上地壳与全地壳的伸展因子.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壳尺度内伸展的深度相关性(上地壳尺度伸展因子变化范围为1.0~2.0,全地壳尺度的伸展因子变化范围为1.2~2.5);琼东南盆地各构造单元内的上地壳与全地壳伸展具有明显的非均一性(长昌凹陷上地壳尺度伸展最大,乐东—陵水凹陷其次,松南—宝岛凹陷最小;长昌凹陷和松南—宝岛凹陷的地壳尺度伸展因子较乐东—陵水凹陷大) 与各向异性(南东—北西剖面较之北东—南西向剖面地壳伸展因子大).这些结果预示着琼东南盆地区地壳伸展优势方向为北西向,盆地区东西部的伸展过程或伸展机制可能差异较大拟或存在太平洋岩石圈俯冲角空间差异或地幔岩浆产出时空差异.结合研究区相关研究成果,推断地壳伸展因子的深度相关性可能是共轭大陆边缘低角度拆离控制的简单剪切系统内伴随地幔挤出的动力学现象. 相似文献
70.
内蒙古大青山印支运动厘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中下侏罗统五当沟组与下伏地层之间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结合同位素年代与岩浆活动特征和各种构造要素之间叠加改造关系,证实了大青山地区存在强烈印支运动。构造样式和构造要素组合特点表明大青山印支运动是一次强烈逆冲推覆、褶皱造山运动,形成了东西向展布的大型逆冲推覆构造和褶皱构造,构成了大青山地区中生代造山带主体构造格架。在地壳构造变形过程中伴随有强烈岩浆活动,形成了一系列的岩株和岩墙。大青山地区印支构造运动的确定对研究阴山—燕山板内造山带形成演化历史和地球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