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0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117篇
测绘学   615篇
大气科学   98篇
地球物理   105篇
地质学   256篇
海洋学   141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41篇
自然地理   468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近岸海域悬浮颗粒物的分布与扩散对水体生态环境、海岸地貌演变、水产养殖以及海岸工程等有重要影响。由于刁口河流路的改道,黄河三角洲北部成为强烈侵蚀岸段,揭示该区域的悬浮物浓度变化特征和规律是防护工程安全维护的基础。利用经良好检验的模型反演近岸海域悬浮物浓度,Landsat-8和Sentinel-2卫星影像反演结果的交叉验证表明,基于两种传感器反演的悬浮物浓度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两种卫星数据可以结合使用。研究区近岸海域悬浮物浓度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和春季悬浮物浓度较高,夏季较低,秋季是悬浮物浓度从低向高转换的季节。冬、春季该区域风浪较大,在波浪掀沙和潮流输沙的联合作用下,底床泥沙强烈再悬浮,是形成悬浮物的主要来源,丁坝群的修建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悬浮物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962.
南四湖沼泽化现状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南四湖近几年沼泽化加剧的现状及其根源,2008年8月,2009年6月,2009年8月,2010年6月和2010年8月先后多次对南四湖全湖,及21条主要入湖河道河口区进行调查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调查的25个样点中除微山岛保护区附近和船舶密集的界河口附近4个样点无沼泽化表征,运输繁忙的老万福河人湖口和南阳湖敞水区2...  相似文献   
963.
结合平时与震时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为解决地震信息发布过程中存在的多信息来源、多发布途径、多内容形式的问题,设计实现流程驱动的多维度地震信息自动化发布系统。阐述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地震信息处理过程及信息发布模式,利用流程驱动和适配器扩展技术提升地震信息发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该系统已在湖南省地震局得到应用,且已成为湖南省地震信息发布的重要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964.
公共自行车在促进交通可持续发展、方便居民出行等方面意义重大。本文以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和惠阳区、韶关市区公共自行车为研究对象,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层次聚类、地理可视化等方法探究出行模式,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分析出行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重要性程度。研究发现,惠州市惠城区和韶关市的公共自行车出行行为有规律、成规模,站点呈现生活居住、工作就业等类型;惠州市惠城区自行车使用目的多元,包括通勤、短途办事、公交接驳等,韶关市中,通勤是主要出行目的。惠州市惠阳区受到骑行道路限制,公共自行车使用率低。本研究可以为提高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效率、引导慢行交通政策制定、评估城市用地布局提供参考和建议,也能为其他区域公共自行车的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65.
新型城镇化前置条件与驱动机制的重新认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樊杰  郭锐 《地理研究》2019,38(1):3-12
本文发现:近年来城市比乡村好的城镇化前提开始出现新变化,以前农村-城市单向的城镇化过程,可能会出现城乡之间的反向或双向的过程。城镇化的主要驱动力逐渐从工业部门拓展到整个非农产业,改变了城镇规模越大越好的组织模式;市场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流”空间中开始出现分散化布局的组织模式,改变了传统空间的规模-等级结构;产业之间相互融合的新趋势将改变传统单一用地功能的设置,而更强调功能和空间的复合应对;城市发展由经济利益主导向综合效益转变,城市等级的高低取决于自身的吸引力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功能。建议未来完善城镇化模式、路径、规划、调控的理论方法,注重城乡特色、推进城乡等值化、实现城乡要素交流融合。  相似文献   
966.
周亮  张亚 《地理研究》2019,38(7):1749-1763
院士作为国家高端的科研领军人才,在创新发展、人才培养,科研引领,国家重大战略和核心技术突破方面挥着重要作用。以中国科学院755名院士为例,运用核密度分析与流动指数等空间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中国顶尖学术型人才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求学、就业与工作地变更三种空间流动规律。结果表明:① 院士出生地或籍贯集聚分布在经济条件良好、文化底蕴深厚的东部沿海地区;学历取得地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与江苏等985、211高校聚集省区;初次工作地点在不同时代表现各异;最终工作地呈现向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聚集的特征。② 求学(出生地—大学)流动由东部多个省份向北京、上海等国家中心城市近距离流动。毕业首次就业流动空间聚集程度小,且流向随院士所处时代的不同而变化。③ 46.23%的院士有工作地变更流动趋势。变更一次的院士其流动呈现“孔雀东南飞”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向东指向性和空间聚集性;变更两次及两次以上的院士,除最后一次流动外无明显空间指向性。④ 流动指数分析表明,北京与上海作为经济发达区既是强流入中心也是强流出中心,双向流动量大;而西藏、海南、澳门、内蒙古及广西等省份流动指数为0,属于附属型省份。  相似文献   
967.
利用MODIS-NDVI产品生成中亚天山2000—2016年植被覆盖度,利用线性回归法和偏相关法分析了中亚天山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中亚天山植被生长及变化趋势具有显著的区域分异性,纬度分区上,中天山和北天山西部植被覆盖度较高的草原、农田和森林在2000—2016年呈现退化趋势;南天山和北天山东部植被覆盖度较低的荒漠、草原和灌丛在同期表现出改善趋势,而中国境内的东天山与境外的西天山相比具有较低的植被覆盖度以及总体改善的变化趋势。中亚天山气候在2000—2016年显示出"暖湿化"特征,温度升高幅度(5. 9%)远大于降水增加幅度(1. 3%),温度、降水与植被覆盖度的显著相关比例为18. 0%和42. 6%,降水是中亚天山植被变化的主要气候驱动因素。以巴音布鲁克草原为代表的东天山部分草原受到过度放牧的影响而退化严重,建议加强植被退化区的生态修复与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968.
陕西省渭北矿区地处黄土高原,受到自然环境和煤炭开采等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该地区土壤侵蚀更为严重,生态环境更加脆弱。以渭北矿区为研究对象,基于RUSLE模型对渭北矿区土壤侵蚀进行了评估,并综合植被覆盖度、多年平均降水量、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和煤炭年产量等影响因子,应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对渭北矿区土壤侵蚀进行定量归因。研究结果对矿区水土流失防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结果表明:(1)渭北矿区土壤侵蚀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土壤侵蚀严重的区域主要位于研究区西南部、中部和东南部。(2)植被覆盖度和多年平均降水量是造成研究区土壤侵蚀的主导因子,坡度介于20°~25°的地区、植被覆盖度小于0.3的区域和裸地是发生土壤侵蚀的高风险区。(3)渭北矿区各因子协同作用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均大于单因子解释力,因此多个因子共同作用会对土壤侵蚀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69.
中国季风边缘区全新世沙地演化和气候变化自东向西具有明显差异性。东部科尔沁沙地、中部毛乌素沙地呈现典型三段式沙地演化过程,西部共和盆地呈现多阶段多反复的沙地演化特征。东部科尔沁沙地、中部毛乌素沙地气候变化也呈现三段式,西部共和盆地由于地域特征气候变化相对复杂。全新世气候突变事件对各区产生差异影响。太阳辐射强度控制的亚洲季风环流和有效湿度变化影响沙地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70.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洛阳白云山旅游区乡村聚落为例,基于实地调研与评估、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其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三生"空间演变的过程与机理。结果发现:在资源、市场、政策、人口及外来资本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通过从1995到2016年的20多年的发展,当地传统乡村聚落沿着"农业聚落—旅游聚落—旅游小镇"的发展轨迹,最终由旅游驱动乡村城市化,完成从山区聚落到旅游小镇的空间重构和功能升级。但也在生态环境、社区改造和土地利用等方面存在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研究表明:旅游作为一种驱动力,可以实现传统村落集聚发展为旅游小镇,走出一条非工业化的较为绿色发展的城镇化之路。全域旅游时代,"从山区聚落到旅游小镇"将成为我国传统山区村落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