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7篇
  免费   648篇
  国内免费   788篇
测绘学   711篇
大气科学   1245篇
地球物理   652篇
地质学   866篇
海洋学   420篇
天文学   102篇
综合类   335篇
自然地理   522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我国东部地区陆海相连的独特区位是探究微震(2~20 s)背景噪声机理的天然场所.本文发展了一种基于噪声互相关非对称性能量走时差的场源定位技术, 并结合频域偏振等方法, 利用335个宽频带固定地震台站2015—2017年期间三分量的连续记录数据, 着重研究了我国东部陆地及近海地区微震背景噪声的非随机固有特性与场源位置, 并对及其激发响应机制进行了分析.获得的主要认识: (1)近海岸的涌浪作用是致使近岸台站DF(Double Frequency)微震谱峰出现双峰或多峰现象的主导因素, 其DF谱峰的频率和幅值明显强于陆地型台站.进一步获得的LPDFMs与SPDFMs偏振特性表明, LPDFMs主特征偏振功率的强弱与观测台站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密切相关, 而SPDFMs的强弱则取决于与海岸线的距离; 从极化程度、径向与垂向分量相位差结果看, 两者在0.25 Hz附近的分段特征非常清晰, 它们的产生机理并不完全一致, 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场源; 在垂向和切向上的运动学特征差异不明显, 表明SF微震并不是纯态瑞利波; (2)研究区非随机持续性SF微震噪声源的方位主要指向印度洋方向, 很可能位于南半球印度洋南部至南极洲之间的深海区, 是由海浪驻波作用于远海海底所激发; 而DF微震噪声源的方位则主要指向东南向的太平洋方向, 其中LPDFMs很可能产生于开阔近海海域海浪与海底的相互作用, SPDFMs则可能源自于我国近海区域内稳定波-波相互作用形成的另一场源.(3)周期约10 s的主要持续性噪声源位置位于日本九州岛上的ASO火山附近区域; 另一个位于北太平洋的深海区, 但其所激发的信号强度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842.
地震波信号走时差的精确估计是了解地壳介质性质变化及其过程的关键,鉴于互相关的时延检测方法受相关窗口长度和信号信噪比影响较大,将改进的线性调频Z变换谱细化和相关峰精确插值引入到陆地大容量气枪主动源观测中的波速干涉测量中,介绍了一种能够获得高精度走时差的短时窗时延估计方法。模拟实验和实际数据分析表明:本文方法可以获得高精度的信号时延估计值,提高地震信号波速变化计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843.
垂直缆地震采集方法能够获得高信噪比、宽频带、宽方位角的地下结构的反射资料,进而实现目标区域的高精度成像。垂直缆姿态的准确获得是高质量地震资料解编的必要前提。利用初至采样点差值与震源激发采样点差值的相关匹配方法,得到共检波点道集。依据超短基线测得的位置参数,得到垂直缆的初始姿态模型,结合海水平均声速的估算值,校正垂直缆的姿态以及确定倾斜角度范围,为垂直缆地震数据的后续处理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44.
Sureste盆地位于墨西哥湾南部,为系统研究该区盐相关圈闭。基于第1手的地质、钻井、油田和地球物理资料,从盆地构造演化阶段、沉积充填特征、盐岩活动期次出发,系统分析了圈闭成因、发育特征、空间展布规律。结合盆地勘探程度指出,Comalcalco次盆东部侏罗—白垩系盐核背斜圈闭和Reforma褶皱带中北部牛津阶和基末利阶盐核背斜圈闭、伸展盐筏断块圈闭为最有潜力勘探目标,为该盆地盐上勘探目标的优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45.

随机介质是描述地球介质小尺度非均匀性的有效模型,在地震散射波场分析、储层描述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快速准确的随机介质建模方法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与前提.本文首次将FFT-MA(Fast Fourier Transform Moving Average)算法引入到随机介质建模研究中,分析了该方法与传统随机介质建模方法相比具有的优势,并提出了基于FFT-MA的非平稳随机介质建模方法.建模实验表明,与传统的基于谱分解定理的随机介质建模方法相比,基于FFT-MA的方法在空间域产生随机数序列,使随机数序列与结构参数分离,因此,随机数序列与所建模型存在空间上的对应关系,可以分区域建模和局部修改模型.在非平稳随机介质模型建模时,滑动窗口的大小可以根据自相关长度变化而变化,避免了每个采样点都建立一次完整大小的模型,提高了建模效率.因此,FFT-MA随机介质建模方法能准确构建满足自相关函数要求的平稳及非平稳随机介质模型,具有建模效率高、灵活、实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846.
颉佳  王世金  窦文康  赵灿文 《地理科学》2022,42(6):1064-1072
滑雪场空间分布特征、集聚演变状况与分布方向性变化深刻影响着中国滑雪旅游乃至冰雪产业的发展。运用地统计学空间分析原理,通过最邻近指数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及平均中心分析,对1990年前后每10 a 中国滑雪场空间特征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① 1990年之前,仅在黑龙江和吉林省有7家滑雪场,且分布较为离散。② 1990—1999年,滑雪场数量呈小幅增长,空间上出现向新疆、河北和四川扩散的现象。③ 2000—2009年,滑雪场增速较快,并形成了以哈尔滨?牡丹江、北京?张家口两地区为核心的滑雪场双核驱动模式。④ 2010—2019年,是滑雪场数量增速最快的10 a,期间新增滑雪场522家,并在双核驱动模式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以长白山、燕山–太行山为主要条带的联通南北的滑雪场空间结构。总体上,近30 a中国滑雪场呈现出了“南展西扩东进”的空间演变特征。该研究结果对于未来中国滑雪场空间布局、优化及其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7.
深水陡坡带绕射多次波压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深水陡坡带和复杂海底构造区域,即使采用长电缆,由绕射产生的自由表面相关多次波因为传播方向的异变,仍然难以避免在自由表面发生下行反射的反射点位置位于电缆长度范围之外,造成预测多次波的近偏移距信息不足或者负偏移距信息缺失等问题,以致不能准确地预测和压制陡坡带的绕射多次波.本文在常规反馈迭代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方法的基础上做出相应改进,将邻炮的炮记录依照炮点、检波点互换原理引入到反馈迭代循环当中,补充绕射多次波预测所需要的近偏移距和负偏移距信息.经过Sigsbee2b模型和实际资料测试,达到较好压制深水陡坡带的自由表面相关绕射多次波的目地.  相似文献   
848.
利用SPAC法估算地壳S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S波速度结构能够反映地球介质的物性差异,是地壳内低速区结构特征判别的重要依据.本文尝试利用空间自相关法(SPAC法)从地震台站微动信号的垂直分量中提取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通过对频散曲线的反演获得地下介质的S波速度结构.以国家数字测震台网8个宽频带地震台站的实测微动数据为例,采用SPAC方法获得了首都圈地区北京附近约30 km 深度范围内的一维S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该区结晶基底埋深较浅约2 km;分别在5~8 km 和12~16 km 深处发育S波低速层;8 km 和 20 km 处是S波速度差异较大的速度分界面.这一结果与以往地震学及人工地震探测结果较为吻合,表明SPAC法估算地壳S波速度结构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49.
利用吉木乃县1961-2010年的积温和小麦产量资料,对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10℃的初日、终日、初终间日数、积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相关分析法探讨了生长期积温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吉木乃县的积温变化是明显的,积温显著增多,≥0℃积温变率为83.7℃/10a,≥10℃积温变率为57.5℃/10a;稳定通过0℃和10℃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推后,初终间日数均呈增加的趋势。春夏季积温与春小麦产量的相关关系显著,当0℃积温距平每增加1℃时,小麦产量将增加0.15%;当10℃积温距平每增加1℃时,产量将增加0.12% 。积温变化使小麦冻害减轻,但干旱、干热风危害加大。  相似文献   
850.
对鲁西南1979-2008年8-9月份阴雨日数进行统计分析,发现8-9月份阴雨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与前期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8-9月份阴雨日数与北半球500hPa平均高度场存在显著的滞后相关性,共得出45个优势相关区,相关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大多数优势相关区出现在60篘以南地区。阴雨日数与前期极涡位置及强弱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从优势相关区提取的预报因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上一年秋冬季预报因子占6/9;建立预报方程,试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