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22篇 |
免费 | 2158篇 |
国内免费 | 181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11篇 |
大气科学 | 160篇 |
地球物理 | 987篇 |
地质学 | 6509篇 |
海洋学 | 845篇 |
天文学 | 57篇 |
综合类 | 423篇 |
自然地理 | 20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180篇 |
2023年 | 275篇 |
2022年 | 296篇 |
2021年 | 264篇 |
2020年 | 303篇 |
2019年 | 279篇 |
2018年 | 231篇 |
2017年 | 266篇 |
2016年 | 283篇 |
2015年 | 328篇 |
2014年 | 388篇 |
2013年 | 311篇 |
2012年 | 407篇 |
2011年 | 433篇 |
2010年 | 352篇 |
2009年 | 374篇 |
2008年 | 363篇 |
2007年 | 354篇 |
2006年 | 305篇 |
2005年 | 304篇 |
2004年 | 254篇 |
2003年 | 238篇 |
2002年 | 243篇 |
2001年 | 227篇 |
2000年 | 249篇 |
1999年 | 220篇 |
1998年 | 214篇 |
1997年 | 171篇 |
1996年 | 158篇 |
1995年 | 156篇 |
1994年 | 153篇 |
1993年 | 138篇 |
1992年 | 144篇 |
1991年 | 177篇 |
1990年 | 123篇 |
1989年 | 93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24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7篇 |
1966年 | 6篇 |
1964年 | 4篇 |
1957年 | 6篇 |
195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境内可能存在一条新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带——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中发现榴辉岩带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新发现榴辉岩带位于拉萨北东方向,产在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中东部。观察到的榴辉岩带宽度约500~600m,呈近东西向延伸,已知规模10km以上。榴辉岩为常见的金红石榴辉岩、石英榴辉岩和多硅白云母榴辉岩。榴辉岩的单斜辉石中含硬玉分子变化较大,Jd=16%~44%,但均落于绿辉石成分区间;石榴子石中镁铝榴石(Pyrope)端元组分16%~33%,铁铝榴石(Alm)40%~54%,钙铝榴石(Gross)22%~31%。利用Grt-Omp-Phe和Grt-Omp矿物组合对变质温-压初步估算,获得金红石榴辉岩样品06Y-334的变质p、t分别为2.58GPa、635℃和2.67GPa、730℃,样品06Y-345的t主要在680~780℃区间,样品06Y-336的t主要在640~740℃区间,3个样品获得的结果相近。显微镜观察表明多硅白云母可能为折返阶段的退变质矿物而不属变质峰期的矿物,推测峰期的压力值有可能高于2.67GPa而进入柯石英稳定区间(p>2.8GPa)。石榴子石和绿辉石中出现的一些类似柯石英假象的石英包裹体与这一推断相吻合。以上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拉萨地体的榴辉岩带可能是中国境内又一条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相似文献
72.
走滑拉分断块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准噶尔盆地东部侏罗系中下统沉积主控因素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南缘露头剖面相构型识别,北部地震剖面解释的沉积体侧向迁移特征,建立了走滑拉分构筑的可容空间变化型式。此沉积对构造的响应模式,不仅可以很好的解释拼合砂体的分布,古流向偏转等问题,而且对于预测盆内沉积体走向也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73.
甘肃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中的球状分凝体及地幔流体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幔流体在地质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的一个前缘课题。提供了甘肃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中各种形态分凝体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学和矿物化学的资料,对分凝体的性质、深部地幔流体的成分及成因机制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钾霞橄黄长岩中分凝体是软流圈地幔流体活动的记录,其成因机制与岩浆作用对软流圈的开放和软流圈上涌的条件下,原生钾霞橄黄长岩浆的分异作用(特别是液态不混熔作用),以及岩浆的抽提作用、动态熔融作用等综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4.
75.
青藏高原东缘缅萨洼金矿成矿流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缅萨洼金矿位于中国中轴构造带的中南段,青藏高原的东缘,赋存于金河-箐河断裂带次级断裂羊坪子韧性剪切带中本文根据对该矿床硫化物流体包裹体的氦氩同位素、硫化物的硫同位素以及与硫化物共生的石英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成分以及氢氧同位素组成的测定,讨论了缅萨洼金矿的成矿流体来源及其矿床成因。结果显示,该矿床硫化物流体包裹体中的3He/4He变化较小,为0.69-0.82,显示了地幔流体参与成矿作用的可能性。而4He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一般在2.19-10.62×10-6cm3STP/g(方铅矿除外)与3He/4He相比,40Ar/36Ar的比值则变化较小,一般为251-509。而硫化物的δ34S同位素变化范围在-1.8-2.2‰,平均值为0.5‰,说明硫的地幔来源。与硫化物共生的石英的流体包裹体的类型主要有富液相的盐水溶液包裹体、富气相的盐水溶液包裹体、三相CO2包裹体、纯液相CO2包裹体以及有机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则显示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或地幔流体)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本文认为,缅萨洼金矿的成矿流体为地幔流体与大气降水的混合流体,是渐新世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之后,该地区大规模走滑与剪切作用过程中,局部伸展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6.
西藏恰功铁矿岩浆演化序列及斑岩出溶流体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谢玉玲 李应栩 Zhaoshan CHANG David R. COOKE Chris G. RYAN Jamie LAIRD 白劲松 刘云飞 李光明 张丽 《地质学报》2009,83(12):1869-1886
冈底斯成矿带是碰撞造山过程形成的最重要的成矿带,恰功矽卡岩铁(铜)矿床即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部.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和室内研究基础上确定了恰功铁矿与成矿有关的斑岩体为二长花岗斑岩,锆石的U-Pb定年结果为68.8±2.2 Ma,明显早于冈底斯东部与后碰撞伸展有关的斑岩型矿床和主碰撞期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其应代表了冈底斯一次尚未被充分认识到的成矿事件.通过对成矿斑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岩浆出溶流体的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分析及包裹体成分的LRM、LA-ICP-MS和PIXE分析,本文探讨了与该矽卡岩矿床有关的斑岩的岩浆起源、斑岩侵位机制及出溶流体特征.结果表明,成矿斑岩为矿区最早的侵入岩单元,具有壳幔源混源特征,其常量元素组成与冈底斯东部斑岩铜矿带的埃达克质岩相近,但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与东部斑岩明显不同,为地幔物质上涌并诱发角闪岩相下地壳熔融的产物,岩体侵位深度大(>7 km)、剥蚀程度高.早期岩浆出溶的流体为高温、高压、高盐度流体,其中富含Fe、Pb、Zn、Cu等成矿金属,与世界其他斑岩铜矿床相比,相对富铁、铅而贫铜.流体的沸腾作用发生于钾硅化阶段,形成了一套富气、高盐、高固相和气液包裹体组合,不同于早期出溶流体的包裹体组合.从岩浆起源和出溶流体性质可以看出,该斑岩具有形成与斑岩有关的铁铅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潜力,但从该矿区地表出露的蚀变和包裹体测压结果可以看出,该斑岩体目前剥蚀深度较大,对斑岩型矿床保存不利,对该斑岩体及与成矿关系的认识对理解该区内的矿床成因和指导区域找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7.
提出了计算属于同一个能区高能原电子在金属发射体内的沿程能量损失率的方法,用实验数据分别计算出属于两个能区的高能原电子在金属金发射体内的沿程能量损失率,并用实验数据计算出属于同一个能区的高能原电子在金属铝发射体内的沿程能量损失率,结果显示,计算高能原电子在金属发射体内的沿程能量损失率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8.
流体包裹体测温表明 ,文峪金矿成矿温度 180~ 45 0℃ ,为中高温热液。成矿压力 1.0×10 5~ 1.4× 10 5k Pa,根据静岩压力推算的成矿深度为 3.6~ 5 .2 km。包裹体盐度特征显示出成矿场内流体以深源流体为主 ,混合的地表渗透水所占比例约 10 %~ 15 %。文峪金矿成矿过程中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下降及由此导致的 CO2 - H2 O不混溶现象。文峪及小秦岭地区金矿床的成矿热液来源于与文峪花岗岩同源演化的深部岩浆热液。金矿的成矿时代为中生代中晚期 相似文献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