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526篇 |
免费 | 2175篇 |
国内免费 | 179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11篇 |
大气科学 | 160篇 |
地球物理 | 987篇 |
地质学 | 6509篇 |
海洋学 | 845篇 |
天文学 | 57篇 |
综合类 | 423篇 |
自然地理 | 20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2篇 |
2024年 | 180篇 |
2023年 | 275篇 |
2022年 | 296篇 |
2021年 | 264篇 |
2020年 | 303篇 |
2019年 | 279篇 |
2018年 | 231篇 |
2017年 | 266篇 |
2016年 | 283篇 |
2015年 | 328篇 |
2014年 | 388篇 |
2013年 | 311篇 |
2012年 | 407篇 |
2011年 | 433篇 |
2010年 | 352篇 |
2009年 | 374篇 |
2008年 | 363篇 |
2007年 | 354篇 |
2006年 | 305篇 |
2005年 | 304篇 |
2004年 | 254篇 |
2003年 | 238篇 |
2002年 | 243篇 |
2001年 | 227篇 |
2000年 | 249篇 |
1999年 | 220篇 |
1998年 | 214篇 |
1997年 | 171篇 |
1996年 | 158篇 |
1995年 | 156篇 |
1994年 | 153篇 |
1993年 | 138篇 |
1992年 | 144篇 |
1991年 | 177篇 |
1990年 | 123篇 |
1989年 | 93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28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24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12篇 |
1979年 | 7篇 |
1966年 | 6篇 |
1964年 | 4篇 |
1957年 | 6篇 |
195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东河砂岩是塔里木盆地主要的勘探目的层和产油层之一。经过多年艰苦勘探和多学科综合研究,现已认识到东河砂岩为晚泥盆世晚期至早石炭世早期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沉积的一套海侵底砂(砾)岩,在盆地范围内是一个明显的穿时沉积体。东河砂岩以滨浅海相陆源碎屑沉积占优势,局部发育海陆过渡相陆源碎屑沉积。根据盆地内100多口井资料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特征以及其它指相标志的综合分析,在东河砂岩中识别出滨岸、河口湾、辫状河三角洲以及冲积扇等不同的沉积相类型,其中高能碎屑滨岸相最重要,分布最广。东河砂岩沉积早期和中期,盆地主要为高能碎屑滨岸相和碎屑陆棚相沉积,末期海侵达到最大,盆地内为碳酸盐台地沉积,而轮南及盆地北部一带受物源区的影响,出现混积滨岸和碎屑滨岸沉积。东河砂岩明显具有填平补齐的沉积特征,其砂体厚度在缓坡处减薄、陡坡处增厚、遇孤岛减薄或尖灭,这些沉积特征为形成东河砂岩非构造圈闭奠定了良好的地质基础。满加尔、轮南、塔中、玛扎塔格以及草湖地区都有可能找到该类油气藏(田),展示了东河砂岩非构造圈闭的良好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52.
53.
滑体剩余下滑力计算在滑坡治理削挡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削坡和挡坡是治理滑坡常用的方法之一。但依据什么来设计削挡方案才能达到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经济合理的目的呢?本文以广西资源县城大塘湾滑坡治理削挡方案设计为例,介绍了在滑面力学参数C、Φ值和滑体稳定安全系数k值确定后,依据滑体剩余下滑力计算结果设计削挡方案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严谨的理论基础,计算简单,易于掌握,简便直观,定量,定位具体明确,具有较高的精确度,能把削挡工程与客观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54.
55.
斜向坡变形破坏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斜向坡的旋转式变形和破坏机制,用有限元法计算了此种斜坡中的剩余下滑力的分布方式,并以此来解释在滑动过程中发生一定旋转的原因;论文还运用离散元法,模拟了此种滑坡的滑动过程。 相似文献
56.
东南极普里兹湾陆隆区发育数个近垂直陆缘的脊状沉积体,这些沉积体记录了区域冰川活动和底流变化的历史。本文主要利用多道地震资料和水深资料对这些脊状沉积体的平面展布、走向上的结构差异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不同脊状沉积体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脊状沉积体有两种不同结构类型:西部Wild峡谷两侧不对称发育的浊流堤岸沉积形成两个平行峡谷的脊状沉积体;东部数个脊状沉积体的形成与其下长期存在的浊流活动引起的穿时沉积间断面有关。不同峡谷的浊流活动起始时代不一,西部的Wild峡谷起始时代和陆隆区冰海沉积起始时代(P1)一致;东部Wilkins峡谷以及Murray峡谷从后期的P3(约26.1 Ma)开始,代表普里兹湾地区的一次冰川极盛事件。研究区所有峡谷及其浊流活动均随时间向海扩展,造成相应的脊状沉积体向海扩展。在脊状沉积体外缘区域,浊流输送而来的细粒沉积物在向西的底流作用下形成大型深海沉积物波。 相似文献
57.
文本提出用理论计算来消除复杂地形对视电阻率影响的方法。借助数学公式解析单元地形的线源畸变电场和点源畸变电场,计算并编制出量板,再将单元地形的视电阻率畸变曲线组合迭加,就能近似地取得复杂地形的改正曲线。文中举出实例,阐明了这种地形改正方法的应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58.
高盐变质流体对我国绿岩带金矿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盐变质流体为绿岩带原岩在变质 -混合岩化过程中产生的液体 ,其含盐度高达 30~ 40 wt% Na Cl,富含 K、Na、Ca、Mg碱金属离子 ,K/ Na≈ 1,呈强碱性 ,有利于绿岩中 Au的活化和迁移 ,使绿岩带起到金的矿源层作用 ,并且间接地控制了变质期后绿岩型金矿的形成和分布 ,控制了绿岩型金矿的规模大小 相似文献
59.
基于完全流-固耦合的弹塑性理论给出了水力压裂数值计算的弥散裂缝模型,其中材料的弹性部分采用线弹性本构关系,塑性部分采用摩尔-库仑破坏准则及强化准则。依据当前的有效应力状态修正渗透系数来模拟压裂液在裂缝中的流动。渗透系数的修改使用双曲正切函数,并采用平均有效应力作为水力裂缝的起裂判据。在ABAQUS软件中通过用户自定义程序添加了该模型。根据岩石的切面照片建立了含有硬包裹体分布的非均质岩石的有限元计算模型,模拟了中心点注水条件下的水力压裂传播过程,讨论了在常应力状态下非均质岩石中开裂区域、典型位置的应力路径变化和裂缝传播范围随时间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多种条件下含有硬包裹体分布的岩石材料的数值试验,得出了基岩材料的弹性模量、凝聚力和渗透系数以及注水速率对峰值注水压力、平均注水压力和裂缝开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60.
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地质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多数地质作用过程中,流体都担任着元素迁移的载体、化学反应的活化荆的角色.大量研究表明,岩石、矿物以及元素在有无流体的情况下会表现出迥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所以对于认识某一地质过程而言,流体方面的研究往往能够提供极其重要的信息.流体包裹体则以其直接反映古流体的成分,在各种矿物中的普遍存在性,以及对各种后期改造有一定的抵抗力等特点而成为研究古地质流体的最佳样本,并已经被成功地应用到各种地质过程的研究中.从基本概念出发,讨论了流体包裹体的种类和原生、次生流体包裹体的区分,对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要点以及流体包裹体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了简要的综述,着重介绍了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及变质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并举例说明了流体包裹体在矿床学、石油地质学中的应用,以及近期的一些关于流体包裹体中保存生物标志和生物遗迹化石的研究,最后对未来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发展方向作了简单的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