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17篇
  免费   1127篇
  国内免费   869篇
测绘学   1759篇
大气科学   2359篇
地球物理   2641篇
地质学   972篇
海洋学   863篇
天文学   1362篇
综合类   526篇
自然地理   231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309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520篇
  2013年   398篇
  2012年   595篇
  2011年   524篇
  2010年   460篇
  2009年   551篇
  2008年   572篇
  2007年   383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487篇
  2004年   371篇
  2003年   384篇
  2002年   339篇
  2001年   321篇
  2000年   257篇
  1999年   197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227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91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207篇
  1991年   182篇
  1990年   170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51.
A dealiasing algorithm for radar radial velocity observed by C-band Doppler radars is presented as an extension of an existing S-band dealiasing algorithm. This has operational significance in that many portable and many commercial broadcast radars, as well as approximately one half of the Chinese weather radar network (CINRAD), are C-band radars. With a wavelength of about 5 cm, the Nyquist interval of C-band radars is just about one half that of S-band radars (wavelength of about 10 cm) and thus has more velocity folding.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ncludes seven modules to remove noisy data, find the starting radials, dealias velocities, and apply least squares error checking in both the radial and azimuth directions. The proposed velocity dealiasing method was applied to one widespread rain case and three strong convective cases from radars operating in China. It was found that, on average, 92.95% of the aliased radial velocity data could be correctly de-aliased by the algorithm, resulting in 96.65% of the data being valid.  相似文献   
952.
赵东明  乔蓬  李国辉 《测绘通报》2022,(S1):107-109+126
近年来,测绘科技的发展提高了对基础数据的质量和数量需求,同时对观测人员素质的培养提出了高要求。为了适应基层业务单位对观测人员的迫切需要,本文对物理大地测量实训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教学体系、内容、模式、方法进行了全过程的探讨,在基础性实训、综合性实训、研究性实训3个层面上力图调动学生的主动思考意识和创新意识,改变灌输式的教学体系和模式,提出了“三环节划分,分层次教学”的新型物理大地测量课程实训教学模式,并在重力测量课程实训教学中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953.
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为保持地球同步特性,需要频繁进行轨道机动,及时准确的对卫星轨道机动的状态进行动态监测,有助于对卫星真实轨道进行修复,使其在机动过程中仍能提供基本可用的轨道参数. 利用基于历元差分测速原理的卫星轨道监测模型,对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BDS-3)的2颗GEO卫星各12次历史机动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所选不同空间尺度测站网均可以对C59卫星的机动时间与轨道动态变化进行实时监测,且监测结果基本一致. 另外,本文所选的不同空间尺度测站网均可对C60卫星机动时间进行精准探测,但在对其轨道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时,空间尺度较大的测站网监测结果更优.   相似文献   
954.
杨元喜  任夏  王建荣 《测绘学报》2022,51(6):854-861
航天对地观测已经成为全球对地观测的主要手段。本文简单梳理了国际上现有大地测量类对地观测卫星的概况,侧重分析了我国地形测量类对地观测卫星的贡献和存在的问题,未来对地观测卫星的发展趋势,载荷集成型综合测绘卫星发展的可能性及其面临的主要技术瓶颈。总体认为集成型测绘卫星尽管单星观测效率高,但是整体观测效益不高;分析了微小卫星密集组网型对地观测的可能性及其相应的关键技术,包括载荷模块化设计、卫星小型化设计、卫星最佳组网技术、数据传输技术、卫星在轨弹性调配技术和星上数据快速处理技术等;对未来智能卫星对地观测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相应的关键技术,包括星上观测智能识别技术、星间智能传输与星地智能传输技术、星上和地面智能数据处理技术等。此外,卫星的智能避障、运载火箭落点的智能跟踪和智能控制也是航天对地观测需要考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55.
近日,辽宁省有色地质局勘查总院院长朱建华携副院长王长刚专程来到辽宁省矿业权交易中心,将一面绣有"严谨高效,热情服务"的大红锦旗送到该中心,对其周到细致的服务表示感谢。"由于工作原因,我们单位经常来送地质报告,以前报告评审时间要75天,不仅矿山业主着急,我们地质勘查单位也非常着急。自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交易中心简化了审批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在大大缩短了评审时间,仅需35天,这让矿山业主和我们都非常高兴。"王长刚感慨着对记者说。"打铁还需自身硬"。  相似文献   
956.
遥感,又称Remote Sensing,简称RS。一般指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并根据其特性对物体的性质、特征和状态进行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科学技术。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从此人类以崭新的角度开始重新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  相似文献   
957.
中国东部地区地震勘探程度较高,目前大多进入全面二次三维、目标三维地震采集阶段,要求实现宽方位、高密度地震数据采集而又不增加采集成本。为达此目的,笔者提出一种实现宽方位、高密度采集的方法,将目标三维采集的观测方向与二次三维的观测方向相互垂直,通过不同期次三维数据的融合处理,实现全方位、高密度观测,改善了地震资料的成像效果。以冀中坳陷Z42潜山构造目标三维采集为例,展示了这种方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958.
江苏淤泥质潮滩剖面演变现场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龚政  靳闯  张长宽  李欢  辛沛 《水科学进展》2014,25(6):880-887
为探究江苏中部沿海双凸型剖面演变特性,在江苏盐城川东港南侧潮间带布设了10个水准观测站,2012年9月至2013年11月对该潮滩剖面演变过程开展了现场观测.结果表明:该潮滩剖面呈现出双凸型特征,平均高、低潮位线附近的滩涂形成淤积率较高的地形凸点;潮间上带受潮流影响小,滩面高程相对稳定;平均高、低潮位之间的区域滩面高程季节性变化明显,总体呈现冲刷状态;潮间下带冲刷显著,滩面坡度增大.全剖面自岸向海呈现"稳定—淤积—稳定—淤积—冲刷"的双凸型剖面特征.  相似文献   
959.
采用对比差值、差值概率等方法对肇源2012年5月3日-11月13日期间GStar DZN2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与人工平行对比观测的土壤湿度资料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人工与自动观测资料的一致性在20和40 cm土层表现最好,60 cm土层表现最差,总体上人工观测值高于自动观测值。  相似文献   
960.
史茜  张少林 《山东气象》2014,34(2):32-3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1971-2008年山东省雨凇天气的气候概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空间上,山东省发生雨凇的分布极不均匀,鲁西北西部和鲁西南西部最多,鲁中山区和鲁东南地区次之,半岛东部最少;时间上,山东省雨凇有明显的年代际、年际变化特征,全省雨凇日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雨凇发生时日平均气温为.2.0℃,雨凇发生时地面常规观测时次的风向大多为偏北风,最大结冰一般在30mm以下;38a共7次系统性雨凇过程,均为先暖后冷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